昨天(9 月 24 日)下午去了重慶大廈旁邊的廣場,冷冷清清的,一個角落有家
小書舍,小書店的角落展覧著王家衛的電影海報。我繞了個圈之後主辦人問我有沒看過王家衛的電影?我尷尬地回他我只看過《阿飛正傳》。他就跟我介紹現在高先戲院會上映復修版。
提起王家衛電影,我最期待的當然是他的《13.67》電影版。這個消息已經公布了很久很久,久得讓人懷疑已經胎死腹中,但早前聽聞這個計劃仍是進行中,或者去到 2046 年或者 2067 年的時候我們才會見到佢上大銀幕。
在我們等到電影之前,一兩個月前進念二十面體突然間宣布這本小說改篇舞台劇。只是看到舞台劇簡介,編劇已經確定會將書裡六個故仔都會搬上去舞台,而時間只有短短的 90 分鐘。當下心知不妙,90 分鐘要改編其中一個故事都可能只是剛剛好,更何況六個故事?
這齣劇是在香港文化中心四樓的劇場演出,我已有心理準備這個劇場演出的會偏向實驗性質。甫開場導演便講解這個劇場的特色是有觀眾席上方安裝了十多個喇叭,除了整個觀眾席的音響不會受到座位干擾,甚至可以模仿到紅館甚至其他歌劇院的空間感。但可惜我聽覺問題,感受不到這種沉浸式體驗。另外舞台背景是一整片投影螢幕負責光影效果,明白整個舞台劇主要就是聲音和光影的體驗。
如果以舞台劇效果來說,我覺得有驚喜的,尤其是用上了不同的表達方式去演繹六個故仔。有漫畫、有講古佬、有喜劇也有比較接近音樂劇的形式。而且六個故事的次序重新編排過,讓兩個故事有另一種聯繫,而不只是年份的排序。這樣反而有點像小說裡第一章及最後一章的首尾呼應。但缺陷就是六個故事都濃縮到簡單直白地把案件敘述出來,書裡面的推理、氣氛都盪然無存。這次改篇也缺乏了原著中對當時當地的描述,只可以用投影器投影六七十年代的片段去代替。如果這六個故事的表現方式延伸成為六集電視劇的話將會非常之有趣。但是以我看這齣舞台劇來說,我覺得幸好真是不期不待;不傷不害。
說到沉浸式體驗,宣傳單張提到下一齣將會運用這套設備去演出佛教音樂會,個人感覺上《13.67》只不過是這種體驗的一個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