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人相處之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自從從外地工作離職搬回家裡後,與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突然變得很不習慣,也一直在懷疑和不確定到底回來是不是對的。
人與人相處一定會有摩擦,尤其長大後,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喜歡的生活風格、不同的生活作息,都因為住在一起而需要去妥協,慢慢地放大了生活在一起的問題。
很多朋友和我說過:距離是一種美。
見面次數少了,才會覺得見面很珍貴,沒有每天在一張餐桌一起吃飯,突然聚在一起雖然只是吃個家常便飯也會覺得是山珍海味。
陪伴,永遠是家庭裡很重要也很困難的課題吧。
搬出去是一種選擇,住家裡省房租也是一種選擇,就看自己如何抉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nny Zh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任何關係的經營都不容易,親情、友情、愛情;都需要陪伴、吃飯、聊天、關心、問候、見面、花錢。 即使如此,我們依然要好好生活;保有善良;真誠待人;維持健康,然後繼續往前。
任何關係的經營都不容易,親情、友情、愛情;都需要陪伴、吃飯、聊天、關心、問候、見面、花錢。 即使如此,我們依然要好好生活;保有善良;真誠待人;維持健康,然後繼續往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否有一種感覺,身在外地時渴望家的歸屬感,但一旦回到家卻感到莫名的壓力與煩躁?」這種矛盾的情緒在許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反覆上演。小時候,我們的DNA刻畫著對家的深刻依戀,那是無條件的依附。而長大後,當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回到家卻往往因生活習慣產生摩擦。
在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中,因婚姻而生的相處挑戰讓人困惑。每天24小時的共同生活,難免會遇到話不投機的時刻,甚至讓人懷疑彼此的思考差異。從北漂生活的經歷中,缺乏共同話題和性格不合可能導致冷淡的關係。這篇文章探討了居住相處的習慣問題,以及面對這些挑戰的心理反思。
  在家庭方面,雖然在我媽這邊,常常可以感覺到安全、放鬆,不像在我爸那邊一舉 一動都要為了別人的心情服務,但要開口提自己的事總是需要勇氣。
Thumbnail
住在父母家,讓我省了不少錢,家裡的飯菜和便利的交通都是難得的好處。而且,身邊有人一起生活的那份陪伴感對於怕孤單的我來說很重要。但同時,母親的批評時常打擊我,讓我對自己失去信心。此外,我也想藉由搬出去住一小段時間學習獨立生活。現在的我既想搬出去住又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不知如何是好的我,向格友尋求意見。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陸續住了很房子,我對房子不敢有更多要求,我過去賺不多就隨便住住,大前提是便宜、便宜、便宜就好。 也因此,這幾年看過不少室友,各種奇特行為也可以出一本書了。這種相忍為國的情操,是住家裡的人無法相像的境界,也因此,過去我還曾被長期住在家裡的朋友嘴過:「你住的地方一點也不舒適,我不會想再去。」大概是這句
Thumbnail
回到小時候的地方,父母不在了,現在是自己另外的家,雖然是個好地方,但人際關係還是拿捏的不好。首先就是稱呼,誰是誰,誰是某某伯叔嬸,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就得報上老爸媽的名字。這種情況,真的很難熱絡起來,還好有幾個好鄰居,明明年紀與我們相差不遠,卻是輩份差一大截,雖然知道是怎麽叫才有禮貌,才不會被
老實說從家裡搬出來住這件事我在兩年前就在想了甚至是跟家人提過,因為想知道家人的想法以及對家人尊重於是我向家人提出我想搬出去住的想法可是他們並不同意覺得花費太多了然後就被爆念一頓了!可是這並沒有打消我想要搬出來的念頭後來二姐回來了他提出要一起合租的想法於是我利用了這個機會終於搬出來了。 一開始我蠻開
Thumbnail
又要回台南了,半年來的一次。 很少回台南的我,很玻璃心的我 不太擅長跟家人相處 我討厭感情的任何討論 與其說討厭,某種情況更像逃避 單身一段時間,失敗的感情一段時間,討厭感情一段時間,逃避話題一段時間,至今。 最近好多有感情狀況的人尋求我的建議,我實在無顏給予建議,因為我對這話題過於敏感,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否有一種感覺,身在外地時渴望家的歸屬感,但一旦回到家卻感到莫名的壓力與煩躁?」這種矛盾的情緒在許多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反覆上演。小時候,我們的DNA刻畫著對家的深刻依戀,那是無條件的依附。而長大後,當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回到家卻往往因生活習慣產生摩擦。
在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中,因婚姻而生的相處挑戰讓人困惑。每天24小時的共同生活,難免會遇到話不投機的時刻,甚至讓人懷疑彼此的思考差異。從北漂生活的經歷中,缺乏共同話題和性格不合可能導致冷淡的關係。這篇文章探討了居住相處的習慣問題,以及面對這些挑戰的心理反思。
  在家庭方面,雖然在我媽這邊,常常可以感覺到安全、放鬆,不像在我爸那邊一舉 一動都要為了別人的心情服務,但要開口提自己的事總是需要勇氣。
Thumbnail
住在父母家,讓我省了不少錢,家裡的飯菜和便利的交通都是難得的好處。而且,身邊有人一起生活的那份陪伴感對於怕孤單的我來說很重要。但同時,母親的批評時常打擊我,讓我對自己失去信心。此外,我也想藉由搬出去住一小段時間學習獨立生活。現在的我既想搬出去住又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不知如何是好的我,向格友尋求意見。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陸續住了很房子,我對房子不敢有更多要求,我過去賺不多就隨便住住,大前提是便宜、便宜、便宜就好。 也因此,這幾年看過不少室友,各種奇特行為也可以出一本書了。這種相忍為國的情操,是住家裡的人無法相像的境界,也因此,過去我還曾被長期住在家裡的朋友嘴過:「你住的地方一點也不舒適,我不會想再去。」大概是這句
Thumbnail
回到小時候的地方,父母不在了,現在是自己另外的家,雖然是個好地方,但人際關係還是拿捏的不好。首先就是稱呼,誰是誰,誰是某某伯叔嬸,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就得報上老爸媽的名字。這種情況,真的很難熱絡起來,還好有幾個好鄰居,明明年紀與我們相差不遠,卻是輩份差一大截,雖然知道是怎麽叫才有禮貌,才不會被
老實說從家裡搬出來住這件事我在兩年前就在想了甚至是跟家人提過,因為想知道家人的想法以及對家人尊重於是我向家人提出我想搬出去住的想法可是他們並不同意覺得花費太多了然後就被爆念一頓了!可是這並沒有打消我想要搬出來的念頭後來二姐回來了他提出要一起合租的想法於是我利用了這個機會終於搬出來了。 一開始我蠻開
Thumbnail
又要回台南了,半年來的一次。 很少回台南的我,很玻璃心的我 不太擅長跟家人相處 我討厭感情的任何討論 與其說討厭,某種情況更像逃避 單身一段時間,失敗的感情一段時間,討厭感情一段時間,逃避話題一段時間,至今。 最近好多有感情狀況的人尋求我的建議,我實在無顏給予建議,因為我對這話題過於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