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於瑞士人的印象是什麼?勤勞?低調?守時?亦或是不苟言笑?很難交朋友?很難打交道?因為太過循規蹈矩,而很難變通?這些我都聽過,但其實沒有真正的感受過這些多數人聽過的瑞士人行為。
何謂瑞士人?何謂瑞士行為?我身邊接觸的人群、族群種族很多元。在這裡其實很難定義,何謂真正的瑞士人(我所謂真正的瑞士人就是純正瑞士血統)但瑞士這個小熔爐或說處在的瑞士德語區,基本上蘇黎世大區的移民就占了1/4。許多移民二代、三代,他們都是法律上的瑞士人、國籍都是瑞士國籍。只是各自在家的不同文化洗禮,所以很多行為都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瑞士。
在瑞士德語區生活,很有機會接觸到來自歐洲各地或是遇上世界各地的人。自然而然,社交模式就不會這麼傳統刻板瑞士。
而近期有感,與年輕一代的瑞士朋友相處,他們完全沒有印象中的刻板印象。但也有可能是因為第一次碰面,需要互動表現禮貌,不會讓你有難接近的尷尬。但真的,對於我們家的瑞士鄰居,就算是見了好幾次面,彼此的聊天話題真的都還在雞蛋外殼 (聊天氣、旅行、粗淺家庭生活),我們從來沒有真的聊過蛋白區(深入的家庭生活、聊共同朋友),所以更別說核心的蛋黃話題 (內心感受、生活困擾、社會環境) * *為我個人粗略分類
本篇更像是:我在瑞士朋友身上發現的好事。他們給了我更多正面的影響,所以學到的事,更像是學到的好事。
我接觸的瑞士人,普遍都很有禮貌而且面掛笑容。客客氣氣的保持微笑,你可以說客氣禮貌是不侵犯、不會越過那條私人領域的線。有點像是彼此先設些距離,我認為也沒什麼不好。
我們曾在一個滑雪活動認識了一些上課的朋友,某天晚上我跟先生還有三個歐洲年輕人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同桌吃飯(歐洲餐桌上,有時候跟其他人並桌是很正常)其中兩個是瑞士人、一個是德國人,他們都是先生滑雪課同組的同伴。所以已經有初步的認識,用餐的過程,雖然彼此不是朋友也不會覺得尷尬。聊天的話題雖然都在滑雪、疫情或是蘇黎世生活,但其實沒有出現沒話題的尷尬氣氛。
在這時,我就感受到,瑞士朋友、歐洲朋友對於初次見面或是不熟悉的人,他們是認真跟你聊天,或他們很會聊天(?) 而且我是不會感受到他們在敷衍。而一起上滑雪課的瑞士朋友,約9成都是瑞士人,他們都樂於稱讚我這個初學者!
就算我總是最慢、最後一個抵達集合點,都沒有人覺得不開心!只有我自己在那邊覺得,好像會給大家添麻煩。在我下坡摔了兩次、第三次居然順利滑下坡之後,教練、同伴是認真給你稱讚,完全沒有一般人認為的冷漠。
我在鄰居太太身上學到的,就是大方接受稱讚!
我們家社區有一塊比較大的草地,上面有些小朋友設施,所以夏天天氣好的時候媽媽們都會在外面溜小孩。
這位太太有兩個小孩,一個小姐姐大約兩歲,然後另外有個還是小嬰兒的弟弟。記得有天,我非常難得的下樓 (是認真的很難得,畢竟我這個沒有小孩的人真的很難融入有孩子的群體,畢竟沒有小孩的話,會跟媽媽沒有什麼話題)
當時的情況就是,我看到鄰居小姐姐跟其他小孩們一起玩耍的時候,我發現小姐姐會照顧其他的小朋友。一種「我是姊姊的感覺」,我把這個情況跟媽媽說,我說她非常棒,剛剛看到她在照顧其他小朋友。
然後媽媽說「對啊!她在家也是這樣照顧弟弟的,I’m very proud of her.」
哇!也許你們聽來好像很正常,但我的印象中,從小到現在有其他人當著我媽媽面稱讚我或是我們家小孩的時候,媽媽總是說「哪有啦!哪有這麼好!」不然就是去稱讚別人家小孩。
雖然不是稱讚我,但那次之後我對於接受稱讚這件事有了新的反應。
當別人稱讚我的時候,雖然我還是會下意識先說不、不、不!沒這麼好!但之後我都會先說謝謝!
總之,人家稱讚你的時候先道謝,也許你心裡沒有覺得這麼好。但先謝謝,然後相信自己很好!這時候就不要太謙虛。亞洲人太害怕犯錯或是我們太想把事情做到位,當你覺得還不夠好卻有人說你做得很好的時候,先不要否定對方給你的肯定,我們就先謝謝好了!然後接受自己做得其實滿好的,然後就會變得更好了!
保持冷靜,是我在普羅瑞士大眾上學到的很重要的事。目前我在公共場合沒遇上什麼有人情緒起伏很大的事件,就算有,身邊的人還是很冷靜。
首先,想像你在列車上。坐在你附近的孩子瘋狂尖叫、哭鬧,有時候父母無法按奈,有時候父母根本也沒有去按捺,就讓小孩瘋。
但是,我得說九成九的乘客真的都很冷靜,剩下那微乎其微、不冷靜的朋友,他們也只是默默換車廂,沒有任何人發出嘖嘖或是抱怨的聲音,也不會一直盯著瘋狂小孩的父母看。
每個人都像是沒發生什麼事情那樣,很冷靜!
除了列車上的小孩,有回在列車行駛的期間,車廂發出嘰嘰咖咖的怪聲,而且持續好一段時間。當時雖然有幾個乘客跟我一樣露出現在是怎麼回事的眼神,因為戴口罩,只能看到眼神。但是沒有人慌張、沒有人要按下緊急按鈕 (話說,我也是不知道列車的緊急按鈕在哪)
經過數十分鐘的列車嘰嘰叫,發現真的沒有任何人表現慌張。也許有眼神慌張,但行為還是很冷靜。讓我不禁覺得,這個地方的人也太冷靜了吧!
上下列車雖然沒有人排隊,但沒有人爭先恐後。遇上排隊人潮或是需要等待的場合,也沒有人露出焦急或是各種急迫感。大家都很緩慢、很冷靜、很瑞士 (?) 有時候反而是我自己會有點焦急,但事實就是很多時候慢慢來還比較快。
我在瑞士人或說瑞士家長身上學到的,就是他們在公領域是很重視孩子隱私!我有幾個瑞士家長的臉書,但我發現他們從來沒有分享過小孩的照片在社群。
我的推測,一方面是父母重視小孩隱私,二方面是瑞士人很少在公眾下分享私事。
就算分享私事,他們不會貼太多有臉的照片。孩子的生活對他們來說也是很私人,雖然每個父母都會跟小玉爸爸一樣,拍 2300萬張小孩的照片,但是我臉書上瑞士父母他們幾乎都沒有貼過小孩的照片,或是正面照片。(也可能我被歸類不熟朋友) 有時候隨手拍照的時候
但至少一直上傳分享小孩的照片,不是瑞士父母的風格。社交媒體就是一個使用者需要強大心臟、被品頭論足的地方。每個人都喜歡私下或是公開討論自己或是其他人,而父母遇上跟自己孩子相關的事情,可能反應又會更大、更激動。一旦分享了你的私生活、你的想法、你的觀念,就需要夠強大的EQ 去接受可能會有的批判。
至於孩子的隱私,是歸於父母還是歸於孩子?這很難說,但有時候要想想未來孩子長大後,看到爸媽貼了自己不喜歡的照片,會不會有什麼衝突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