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I Can Speak!【花漾奶奶秀英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熱愛投訴的鬼怪奶奶

明進區公所的公務員間流傳著一個恐怖傳說,就是千萬別跟「鬼怪奶奶」對上眼!「鬼怪奶奶」其實是鄰居給一位70多歲奶奶羅玉芬的外號,她常在街頭巷尾鄰里之間管「閒事」,大到違法拆遷、貪污腐敗,小到占道經營、非法小廣告,均逃不過老人家的「法眼」,統統拍照存證遞交給區公所的投訴課。20年來她投訴的案件至今已達8000件之多,這讓區公所職員對她聞風色變。

raw-image

這樣的熱心市民簡直就是公務員業務能力的試金石,官僚主義的噩夢,所有投訴課的工作人員都避之唯恐不及。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鬼怪奶奶一如往昔風雨無阻的前來報到,卻碰上一位新到任的公務員朴民在。所向無敵的鬼怪奶奶終於第一次踢到鐵板。

九級公務員朴民在剛從外區轉調至明進區公所綜合事務室,專門負責處理民眾的投訴案件。一絲不苟的他,凡事按部就班。不料遇上「鬼怪奶奶」不按牌理出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場鬼怪奶奶和固執公務員的對決於是展開。

積極學英語的老學生

玉芬奶奶住在一個舊市場裡,平日除了投訴、工作外,就是到英語補習班學英文,但是她跟不上其他年輕同學的速度,補習班為了不拖累進度,於是請玉芬奶奶退學。

當玉芬奶奶準備離開補習班時,碰巧遇到民在正用流利英語和外國人溝通,欣喜若狂的她立刻上前拜託民在能夠教她英文,不論民在如何拒絕,玉芬奶奶依舊死纏爛打。為了擺脫玉芬奶奶的糾纏,民在也故意出題刁難玉芬奶奶,使她知難而退。

raw-image

隱藏60年的秘密

民在有一個弟弟永在正值叛逆期,常常讓民在頭痛不已。一天民在發現弟弟走進市場,擔心弟弟交了壞朋友,趕緊尾隨在後,跟著弟弟走進一家裁縫店,卻意外發現了玉芬奶奶藏著一個說不出口的秘密,而這秘密只能靠她用菜英文說出來!

raw-image

玉芬奶奶的秘密是甚麼?為何年紀這麼大還要學英文?又為何非得用英文才能說出這個秘密?

原來弟弟時常到玉芬奶奶家報到,而玉芬奶奶總是會做飯菜請弟弟吃,這讓父母離世、兄代父職的他愧疚不已,為了報答玉芬奶奶照顧弟弟之恩,民在於是點頭同意教玉芬奶奶英文。

民在透過各種方式讓玉芬奶奶能快速吸收,玉芬奶奶終於敢開口說英語了,而兩人也從剛開始的對立到願意對彼此敞開心房,成了忘年之交:

民在為了照顧上高中的弟弟,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建築師職業,從美國回韓當了公務員,到了33歲還沒結婚。

raw-image

玉芬奶奶有個住在美國的弟弟,因為母親的遺願,姊弟倆多年來未曾見面。由於弟弟在美國長大不會韓文,姊弟倆連溝通都很困難。

民在以為玉芬奶奶學英語是為了和弟弟講電話,於是趁玉芬奶奶不在時,偷偷打電話給她弟弟,沒想到對方卻告訴民在,他不會承認有玉芬這個姊姊,以後也不會想和她說話。

這通出乎意料地電話,使民在決定隱瞞玉芬奶奶,免得玉芬奶奶知道真相後受傷。以要忙著公務員升等考試種種理由,告訴玉芬奶奶他不會再教她英文了;再加上民在奉命處理玉芬奶奶居住的市場改建案,二人在立場對立之下,關係漸漸疏遠。

意外的訪客

玉芬奶奶接到通知,趕去醫院探望一位多年好友貞芯奶奶,她是玉芬奶奶多年前的救命恩人。不料在病房遇到她十分不願意見到的人,原來這二位探訪者是代表人權組織,邀請貞芯奶奶擔任證人,出席不久後將在美國召開人權聽證會,針對日本是否要對韓國慰安婦道歉一事進行辯證。

但是貞芯奶奶躺在病床上,連說話都有困難,更何況是上證人席發表證詞。於是人權組織代表再度請託同樣身為慰安婦的玉芬奶奶擔任韓方的證人。玉芬奶奶十分為難,這是她一直埋在心底的秘密,從未對人提起。然而,為了完成好友心願、讓自己能有勇氣面對這不堪的過去,同時也是為了希望能夠得到日本一句道歉,玉芬奶奶這次總算點頭答應他們,成為韓國的證人出席聽證會。

當玉芬奶奶出席作證的事,登上報紙的頭條版面,在玉芬奶奶居住的市場,引起眾人的矚目。玉芬奶奶發現大家背著她竊竊私語,她認為老鄰居知道她的秘密後,一定從心裡鄙視她,加上她多年好管閒事,也得罪了許多人,玉芬奶奶覺得自己更加孤獨無助。

受到打擊的玉芬奶奶在母親的墳前像孩子般的訴說著:

你讓我到死都要隱瞞,為什麼你要覺得丟人?

你是害怕毀了兒子的前程…

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拋棄了我…

我又怎麼能挺起胸膛做人呢?

心中掙扎不已的玉芬奶奶,終於忍不住攔住一直躲著她的珍珠嫂,追問是不是看不起她,珍珠嫂的回答讓奶奶瞬間淚崩:

「為什麼不告訴我,我就這麼不值得你信任嗎?這麼多年來你是有多孤單,你的心肯定是千瘡百孔的,我什麼都沒有為你做,我才不敢見你。」

「因為如果我忘了,就等於我輸了。」

民在終於知道玉芬奶奶努力學英文的目的,趕緊去奶奶家道歉。玉芬奶奶也拿出封存在箱子中的舊照片,告訴民在:「這是我想要忘掉的過去,但是我沒有丟掉照片,因為如果我忘了,那我就輸了。」

不料日方以「羅玉芬沒有作為慰安婦的證明」為由(因為多年來玉芬奶奶都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身世,所以都沒有去進行慰安婦資料登記),不承認玉芬奶奶證人資格。

出乎玉芬奶奶意料之外,不只民在,就連明進區居民都出面聲援玉芬奶奶,所有人都動員印製請願書,而區公所也連忙製作相關證明文件,不讓玉芬奶奶孤軍奮戰。

最後,玉芬奶奶終於站上證人台,但是面對鏡頭及聽證會上所有陌生臉孔時,她腦中卻一片空白,半句話都說不出來。這時民在帶著她兒時在慰安所前面留影的照片衝了進來,一句「How are you玉芬?」,接著玉芬奶奶看著民在,笑著回應「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就像之前兩人練習英語的對話。

玉芬奶奶用英語,一字一句的慢慢說出過去那段不堪的痛苦經歷,即使面對日方不客氣的反駁和挑戰,玉芬奶奶依舊堅定的,揭露出這段日軍慘無人性的暴行和日本政府不敢面對的「真相」。

歷史的見證

這段真人真事的故事,是李容洙奶奶於2007年在美國眾議院的公開聽證會上,勇敢面對自己身上的傷疤,揭露日軍慘無人性的暴行過往。令人遺憾的是日本在這次「第121號簡單決議案(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House Resolution 121)」後依舊不願道歉,甚至否定這次的聽證會。

No, I Can’t Speak

簡單的一句英語I Can Speak,卻是如此難說出口。為什麼?

1. 過去的她不能說。

慰安婦的身份連家人都不諒解,也不願接納,媽媽的遺願竟然不准她說。玉芬奶奶苦學英語,就是為了和弟弟說上一句話。但是好不容易會說英語了,弟弟又不認她。

2. 現在的她無法說

玉芬奶奶與姐妹淘貞芯奶奶相識於慰安所,玉芬奶奶在最痛苦時,想上吊自殺,被貞芯奶奶救下來,鼓勵她說:再痛苦的眼淚都用這塊手帕擦掉吧。

多年後貞芯奶奶接受人權組織的幫助,公開自己的「慰安婦」身份,到老了還在學習英文,參與民間運動,為了有朝一日能向國際社會說出真相。但是貞芯奶奶等不到聽證會,卻被疾病擊倒而無法說了。

3. 加害者不讓她說

經過多方波折,玉芬奶奶終於鼓起勇氣,可是依然有人不讓她說。因為當初玉芬奶奶沒有登記「慰安婦」身份,國家沒有她的歷史資料,日本代表團在法庭上質疑她的證人資格,拒絕讓她出席聽證會。

Yes, I Can Speak

1. 我應該說

一輩子躲藏的玉芬奶奶為了好友,為了自己,也為了更多沒有機會說出口的受害者,終於去了美國,不過不是去她日思夜想的洛杉磯(弟弟生活的城市),而是召開「慰安婦」聽證會的華盛頓。

2. 我就是見證

在聽證會上,日本代表團說:「你根本不是慰安婦!」

玉芬奶奶站在法庭上,沒有先秀出她的英語,而是撩起了衣服,露出自己最深、最痛的傷疤,讓它們先說話。然後,用不流暢的英語,說出了她曾經不敢用母語說出的話:

「你們說我沒有證據?我就是證據!……存活下來的人全都是證據。當我承受那如同地獄般的痛苦時,我的年紀才僅僅13歲……」

鬼怪(搞怪,台語)的原因

我們所處世界的價值觀,很容易關注表面的光鮮亮麗,常常忽略了在暗夜哭泣的憂傷心靈。如同故事中,玉芬奶奶的內心世界曾經是如此的遍體鱗傷,她的年輕生命也曾走過死蔭的幽谷。

過去的傷痕雖然無法直視,但「打抱不平」卻隱含著「反抗不公義」的心理,即使玉芬奶奶的嫉惡如仇被誤為雞婆和找碴;她的不屈不撓被誤為死纏爛打;但是鬼怪奶奶的難纏(搞怪,台語)或許因此找到自我救續的機制。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

聖經裡說:「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 他憑真實來呈現公理」。玉芬奶奶的前半生就如同壓傷的蘆葦和將殘的燈火,但她既不折斷也不熄滅。

故事的結尾,玉芬奶奶仍舊風塵僕僕到各國去做見證(I CAN SPEAK),以她堅強的生命力,讓世人記得歷史的悲劇、珍惜和平與人性尊嚴的價值,真到公理實現(日本正式對慰安婦道歉)為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丹咪愛看戲】的沙龍
11會員
115內容數
2025/04/29
在日本熊本經營拉麵店的青年Masato,從小在父親嚴厲與母親早逝的陰影下長大。當父親突然過世,他無意間發現母親留下的日記,帶著對母親過去的思念與疑問,踏上前往新加坡的尋根之旅。在那裡,他透過學習母親家鄉的料理——肉骨茶,逐步拼湊失落的家族記憶,並努力修補因文化隔閡與戰爭傷痕而破碎的親情。
Thumbnail
2025/04/29
在日本熊本經營拉麵店的青年Masato,從小在父親嚴厲與母親早逝的陰影下長大。當父親突然過世,他無意間發現母親留下的日記,帶著對母親過去的思念與疑問,踏上前往新加坡的尋根之旅。在那裡,他透過學習母親家鄉的料理——肉骨茶,逐步拼湊失落的家族記憶,並努力修補因文化隔閡與戰爭傷痕而破碎的親情。
Thumbnail
2025/04/28
▋ 在這個時代,距離成了疏離的代名詞。 我們活在數位社群的距離裡,活在文化差異的距離裡,活在誤解、偏見與競爭的距離裡。 但2014年的電影《米其林情緣》(The Hundred-Foot Journey)卻用一個簡單又美麗的比喻告訴我們:跨越100英尺的距離,也許,就是找到人生真味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4/28
▋ 在這個時代,距離成了疏離的代名詞。 我們活在數位社群的距離裡,活在文化差異的距離裡,活在誤解、偏見與競爭的距離裡。 但2014年的電影《米其林情緣》(The Hundred-Foot Journey)卻用一個簡單又美麗的比喻告訴我們:跨越100英尺的距離,也許,就是找到人生真味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4/28
在全球瘋狂購物的黑色星期五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連環爆炸,點燃了物流中心每一寸緊繃的神經。 《LAST MILE:全面引爆》不僅是一部緊湊刺激的犯罪懸疑片,更是一面巨大的鏡子,映照出我們身處的現代社會——一個將效率、利益、制度推到極致,卻犧牲了人性和尊嚴的世界。
Thumbnail
2025/04/28
在全球瘋狂購物的黑色星期五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連環爆炸,點燃了物流中心每一寸緊繃的神經。 《LAST MILE:全面引爆》不僅是一部緊湊刺激的犯罪懸疑片,更是一面巨大的鏡子,映照出我們身處的現代社會——一個將效率、利益、制度推到極致,卻犧牲了人性和尊嚴的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車開到家門口,只見爺爺已經由爸媽扶著,站在門口迎接了。 小舞的祖母下車緩緩走近爺爺,見他有些遲疑的表情,開口說了句:「阮是XX啦。」 小強沒聽清楚,猜測應該是祖母年輕時的小名。 爺爺聽了立刻張大嘴巴,臉上的表情十分複雜,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Thumbnail
車開到家門口,只見爺爺已經由爸媽扶著,站在門口迎接了。 小舞的祖母下車緩緩走近爺爺,見他有些遲疑的表情,開口說了句:「阮是XX啦。」 小強沒聽清楚,猜測應該是祖母年輕時的小名。 爺爺聽了立刻張大嘴巴,臉上的表情十分複雜,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Thumbnail
文/少女老王 「是不是我,還有社會的長輩們,毀了這個世界,害得年輕⼈去抑制生育的本能呢?」——米蘭阿嬤 張明淑 我們身邊,一直都有很多個70歲。 從剛開始有記憶起,遇到的第一個70歲,是我的奶奶。 曾經生活在北京的她,不只活得像個老佛爺,同時也把整個家族活成了紫禁城。 晚輩進家門第一件事,是要向比自
Thumbnail
文/少女老王 「是不是我,還有社會的長輩們,毀了這個世界,害得年輕⼈去抑制生育的本能呢?」——米蘭阿嬤 張明淑 我們身邊,一直都有很多個70歲。 從剛開始有記憶起,遇到的第一個70歲,是我的奶奶。 曾經生活在北京的她,不只活得像個老佛爺,同時也把整個家族活成了紫禁城。 晚輩進家門第一件事,是要向比自
Thumbnail
敏惠以前在一家頗具規模的私立幼稚園任教,因少子化被優退,也賦閒在家。
Thumbnail
敏惠以前在一家頗具規模的私立幼稚園任教,因少子化被優退,也賦閒在家。
Thumbnail
瓷瓶的大小莫約一只馬克杯,只是下面寬寬胖胖的,也有個跟瓶身一樣顏色的天藍色與白色漸層的瓶蓋。 還好我房間的地板是巧拼地墊的那種,老媽最愛這種柔軟舒適又厚實的地板,否則我這好不容易才修練出來的『聚靈瓷』非碎了不可。 為什麼老媽喜歡這種巧拼地墊? 我猜想是她跟老爸在肆無忌憚的進行造人運動時,他們有時候會
Thumbnail
瓷瓶的大小莫約一只馬克杯,只是下面寬寬胖胖的,也有個跟瓶身一樣顏色的天藍色與白色漸層的瓶蓋。 還好我房間的地板是巧拼地墊的那種,老媽最愛這種柔軟舒適又厚實的地板,否則我這好不容易才修練出來的『聚靈瓷』非碎了不可。 為什麼老媽喜歡這種巧拼地墊? 我猜想是她跟老爸在肆無忌憚的進行造人運動時,他們有時候會
Thumbnail
熱愛投訴的鬼怪奶奶 明進區公所的公務員間流傳著一個恐怖傳說,就是千萬別跟「鬼怪奶奶」對上眼!「鬼怪奶奶」其實是鄰居給一位70多歲奶奶羅玉芬的外號,她常在街頭巷尾鄰里之間管「閒事」,大到違法拆遷、貪污腐敗,小到占道經營、非法小廣告,均逃不過老人家的「法眼」,統統拍照存證遞交給區公所的投訴課。
Thumbnail
熱愛投訴的鬼怪奶奶 明進區公所的公務員間流傳著一個恐怖傳說,就是千萬別跟「鬼怪奶奶」對上眼!「鬼怪奶奶」其實是鄰居給一位70多歲奶奶羅玉芬的外號,她常在街頭巷尾鄰里之間管「閒事」,大到違法拆遷、貪污腐敗,小到占道經營、非法小廣告,均逃不過老人家的「法眼」,統統拍照存證遞交給區公所的投訴課。
Thumbnail
新娘 和男友愛情長跑八年,終於要步入禮堂了,先生的家在苗粟,雖然母語是閩南語,但前幾代是勤儉刻苦的客家籍,和守寡的婆婆朝夕相處的那一星期,是新嫁娘招弟最大的考驗,面對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截然不同的家庭氣氛,即便都講台語,但婆婆有講法和用字,她還是聽不懂而常拿錯東西或是會錯意,種種的不適應形成巨大的壓
Thumbnail
新娘 和男友愛情長跑八年,終於要步入禮堂了,先生的家在苗粟,雖然母語是閩南語,但前幾代是勤儉刻苦的客家籍,和守寡的婆婆朝夕相處的那一星期,是新嫁娘招弟最大的考驗,面對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截然不同的家庭氣氛,即便都講台語,但婆婆有講法和用字,她還是聽不懂而常拿錯東西或是會錯意,種種的不適應形成巨大的壓
Thumbnail
有人對自己不好,對待和他要好的家人也不好;有人對自己好,對待他的家人也好,對別人不好。
Thumbnail
有人對自己不好,對待和他要好的家人也不好;有人對自己好,對待他的家人也好,對別人不好。
Thumbnail
日劇時代出身的奶奶,受的是日式教育,看不懂國字,只會說台語。那個時代的人,特別節省,捨不得享受,打拼一輩子,只為了孩子和房子。她一身勤儉持家,這樣的節省,竟也省出了兩間房。 
Thumbnail
日劇時代出身的奶奶,受的是日式教育,看不懂國字,只會說台語。那個時代的人,特別節省,捨不得享受,打拼一輩子,只為了孩子和房子。她一身勤儉持家,這樣的節省,竟也省出了兩間房。 
Thumbnail
我是在我的這個年齡層(1992年生)少見的眷村第三代,自小住在用廉價建材搭建的臨時性眷村中,只是很可惜,並不是如大家想像中的外省家庭典型。
Thumbnail
我是在我的這個年齡層(1992年生)少見的眷村第三代,自小住在用廉價建材搭建的臨時性眷村中,只是很可惜,並不是如大家想像中的外省家庭典型。
Thumbnail
老婆的外祖母是受日本教育的客家人,居住在山區的客家聚落,生活圈裡沒有閩南人,也沒受到國語運動的洗禮。眼下,要緊的是找個能和老人家溝通的人,總不能一直依靠醫生找人翻譯吧。
Thumbnail
老婆的外祖母是受日本教育的客家人,居住在山區的客家聚落,生活圈裡沒有閩南人,也沒受到國語運動的洗禮。眼下,要緊的是找個能和老人家溝通的人,總不能一直依靠醫生找人翻譯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