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9

我從一位Amazon資深員工身上,學到三件事情

    身為台灣電商平台裡的一員,其實很早以前就開始選擇網路買東西了,如果說我們買一樣東西,不用花很多時間購買並能夠到手上,基本上就會越來越習慣上網買。而讓顧客輕鬆購買與快速取貨,便是各家著眼的重點。
    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亞馬遜這間公司,但你們知道為什麼能夠在美國這麼大的地方,兩天內到貨?或是為什麼亞馬遜測試新服務能夠快速發布與發現反應不良時能夠即時復原?
    本書作者朴鼎浚在亞馬遜整整12年,是少數在這間公司待這麼久的人,大概是前2%左右,以一個競爭這麼激烈的地方而言,實在是非常厲害;而作者在這不算短的時間裏,心態自從事一份頂尖工作轉變為找到屬於作者非我不可的事情。
    就像作者說的:「我們不用活的像誰,不要一味去和別人比較,要懂得找到自己的與眾不同,並運用成長的不變定律去創造出這個世界需要的東西」。是亞馬遜思維與經營改變了作者,並給與作者養分壯大。
    我很喜歡作者將自己當成學徒的這種精神,當他第二個小孩出生的時候,開始認真思考著自己的職業生涯,並將人生視角拉遠,漸漸領悟到亞馬遜只是人生的過程,不是目標。
    如果說電燈泡靠亮度來取勝,那當然是最亮的那顆登上第一名寶座,但沒有必要每棵電燈泡都去搶著當那顆最亮的,因為這個世界也同樣需要一閃一閃微微亮著的小燈泡。
    正式進入學習亞馬遜獨特思維之前,首先我們先來簡單認識一下,作者眼中的亞馬遜。

    亞馬遜文化

    一間軟體公司
    亞馬遜的經典標語是全世界最以客為尊的企業,作者提到這是同時兼備「認同感、方向、原則、願景、戰略」,大方分享並堅持原則就能夠日漸壯大,是作者學到的事實之一。
    很特別的是,亞馬遜稱自己為軟體公司,剛開始作者還摸不著頭緒,不過隨著時間拉長,漸漸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像第一天原則(day1),貝佐斯說我們永遠活在網路時代的第一天,造就了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世界第一的軟體企業。
    亞馬遜的員工,又稱為亞馬遜人(Amazonian),作者說除了員工識別證外,完全沒有什麼共同特質,藉此凸顯亞馬遜的多元融合。

    精神象徵
    貝佐斯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門板桌代表亞馬遜的謙虛內斂,我們只把錢花在對顧客有幫助的地方,門板桌的意義十分重大」;門板桌象徵了亞馬遜節儉的精神,也是跟著作者12年征戰的忠實夥伴,甚至在提出離職時,要求是否可以將桌子帶走,但遭到拒絕。

    暢通的溝通環境
    美國有句俚語是這樣說的:「世界上不存在蠢問題」,在公司開會的時候,最常聽到的話就是,我可以問一個蠢問題嗎?
    事實上亞馬遜人鼓勵同仁發問,並認為不懂裝懂才是愚蠢的行為,因為愛問問題,同事彼此之間越不容易產生矛盾。
    一次作者參加了一場為了開發電商軟體而召開的腦力激盪會議,藉此收集不同的意見;幾份便利貼、幾隻原子筆、再加上主管親手製作的布朗尼,會議就這樣在輕鬆的氛圍裡進行著。
    不到十五分鐘的時間,桌上已經貼滿寫上許多創意的便利貼,經過主管整理過後,依序貼在牆上,只要寫的出來,通通會被接納;再來會議後半段所有人開始針對收集來的創意進行討論,過程之中,最初創意的發起人會承認並補充自己的意見,最後就在這輕鬆的環境下,主管得到了滿滿的創意。

    亞馬遜思維

    顧客至上
    2008年秋天,作者在Kindle電子書部門時,經過了許多測試與程序之後,電子瀏覽器即將上市,卻發生了尚未開賣,但產品心得已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問題最大的是就是產品還沒開始販售,也能夠評論。
    最後在高層會議決定之下,保留了這些評論、也因為如此,亞馬遜的商品心得能夠成為具有公信力的標準。
    同樣在2008念耶誕節前夕,一名記者訂購遊戲機想要送給兒子當驚喜,不過就在日期將近的時刻,卻遲遲沒有收到包裹,經過查詢才知道包裹已經被鄰居簽收後遺失了,於是這名記者失望之際抱著一點點希望撥電話去客服,沒想到亞馬遜願承擔損失之外,並當天以最快速的方式送達禮物。
    聖誕節過後,記者寫了一篇分享文章刊登在自家報社,等於做了一個有故事的廣告;貝佐斯曾說過:「感動一名顧客就能夠吸引一百名顧客」,而這不就是一個最好的宣傳嗎?
    記得自己有一次網購也是遇到一些問題,買來的手錶沒電,由於是特價商品的關係,如果退貨再回購就沒有折扣了,於是詢問客服可以怎麼做,過了沒多久廠商回覆會寄一隻新的手錶來換這隻,裡面並附上免運費的回收袋。
    雖然這不是在亞馬遜上的購買體驗,不過這樣的購物經驗,確實是會讓我繼續使用這個購物平台。
    理查 賽勒所著的「推出你的影響力」,裡面提到許多改變商品成列來引導消費者購買的案例,而現今網路世界更可以將這種方法推到極致;亞馬遜便運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來推薦適合顧客的商品,亦可以說是「行為經濟學的最佳典範」。
    最後來回答為什麼亞馬遜在美國這麼大的國家依然能夠兩天內到貨?關鍵在於建立更多有效保存與配送商品的物流中心,簡單說就是設立許許多多的據點,以達到區域分流的效果。

    快速更新與復原
    假設現在有兩間互為競爭對手的公司,第一間再深思熟慮後推出一個新的方案,另一家則是選擇先做些什麼,再進行修正;如果是在現今網路時代,第一種方式是行不通的。
    因為軟體是能夠階段式更新且成長速度快,然而進一步縮短軟體發布與回覆的速度,將可以降低其他風險出現的機率。
    比方說網頁更新版本,但隨後發現效果不佳,馬上能夠回到原先的版本;此外亞馬遜還有一個網絡實驗室的內部工具,能夠只針對部分訪客做修改,這樣一來就能夠輕鬆比較差異。
    而亞馬遜能夠快速發布與回覆的關鍵在於,他們建立了快速穩定而且可以反覆更新的系統;亞馬遜的網站初期就像是一台巨大的機器人,隨著時間一天比一天龐大且複雜,當時如果需要更動程式或是修正錯誤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2000年時,亞馬遜拆解了這個龐大的軟體,並重新組裝,因此各部位都是獨立分開且各自維護;這也是開頭提出第二個問題的答案。

    創新世界沒有最後一塊金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曾經在演講時提到淘金與網路做比較,並說到死馬通道;由於當時懷特通道上,淘金客的驢子載滿東西,但他們卻錯估了這些動物的承載能力,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先累死了,人們之後便這樣稱呼這條路。
    貝佐斯認為,網路應用與淘金很相似確又不相同,差異最大的地方在於,創新的世界沒有最後一塊金,淘金熱潮退去後,鐵路成為廢棄設施;但網路公司就算倒光光,網路線依然還是存在。
    就像現在許多新創行業一樣,比方說自媒體,以前網路不普遍的時代,個人在怎麼可能成為媒體,隨時都可以發聲;我們這個世代的人,事實上更應該要學習如何有效運用這些資源,擺脫將人生選擇權交付在別人手上。
    本書作者也因為在亞馬遜工作中有所體悟,因此開始尋找非我不可的事情,並在亞馬遜叢林中學習與磨練,最後抓準機會出來創業。

    學徒時光

    作者說想在亞馬遜生存,是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去打拼,對於英文不好、也不特別聰明的作者來說,也漸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並開始察覺自己工作的方式,與不重外表只關注本質的亞馬遜不謀而和。

    圖解法
    作者提到因為英文不是他的母語,因此常常在開會時理解內容上,遇到許多困難,尤其是口語化的英語,比方說大概這個字,就有多達五十幾種的俚語表達。
    當然遇到不懂的問題,提出發問是最好的方式,不過並不是每個同事都能夠有耐心的一一說明,最後作者自己想了一套解決辦法。
    作者使用圖解法,先將自己能夠理解的部分,全部呈現在紙上,不懂的地方留下空格或是問號,接著四處詢問,將答案填滿。
    這一種填空的感覺,彷彿尋寶一般,讓作者充滿成就感,而且若是憑空發問,也比較難讓對方理解我們的問題。
    沒想到幾次之後,不善溝通的作者,卻成了同事眼中優異的溝通者,並有許多人要求分享他的圖解。
    作者在擔任經營分析師的時候,某天上班發現重要的指標數值在一天內暴跌,簡單說是訪客人數不變,但購買人數卻下滑,於是他開始使用圖解來分析原因。
    查出原因之後,請副總到電腦前說明這個情況,副總馬上能夠理解並採取相對應的措施,還附上一句稱讚。

    紀錄對話工作法
    紀錄對話工作法是作者自創的一種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首先建立一個空白文件,內容最上方寫下一行目標,接著換到下一行寫四到六個需要實施的具體步驟。
    訂下目標與步驟後,等同於在導航系統上輸入好目的地;確實記錄下工作目標還有步驟,就是將模糊的事具體化,下意識為自己指引出方向。依照作者的經驗,只要定出目標還有步驟,沒有完成不了的工作。
    上述程序完成之後,再來就是**一問一答,**隨著步驟進行不斷自問自答反覆這樣的的過程;重點在於每次只能拋出一個小問題,並專注尋找解決方式。
    尋找單一問題的解答,是踏出完成工作的一小步,就算是接下來該做什麼?這樣的蠢問題也沒有關係,接著作者會把這一問一答的對話,依序紀錄下來,作者甚至把這樣的方式,運用在旅遊計畫上。
    這讓我想到子彈筆記裡作者瑞德 卡洛提到的**五個為什麼;**對一件你想解決的事情,提出五個為什麼,再依照提出的內容,一一去釐清自己的想法。
    亞馬遜的可計算原則,就是將所有的目標,數字化,舉例來說健康是一個很抽象的目標,但如果換成體質率或是體脂肪,即是一個可以衡量的數字目標。

    15分鐘專注力
    短暫專注力是把「短暫工作」當成目標,人類能夠於短時間內全神灌注,是非常了不起的能力;而培養習慣與自我意識,能夠提升自己某種程度上的專注力,子彈筆記作者瑞德也提到筆記的目的,最主要是避免自駕的生活方式,有意識的過著每一天。
    身為便利貼愛好者的作者,習慣把目標明確寫在一張上面,並在一旁附註十五分鐘後的時間,有時甚至將散步與喝咖啡寫在上面,當作獎勵;接著把便利貼貼在醒目的地方,順手將十五分鐘沙漏反轉計時,這樣能夠使他異常的專注。
    賈伯斯說過「我有一句這樣的的魔咒,簡單與專注」,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大家已經不在比誰的工時長了,反而能在最短時間創造最大效益者,才是贏家,作者至今仍然思考著如何更高效、更創新的方式,自動化與簡化。

    撐過12年的力量
    整本書讀下來可以感受到想在亞馬遜生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亞馬遜裡的天才林立,再加上語言還有身為亞裔的關係,因此讓他感到最有壓力的莫過於來自他人的眼光。
    不過當他認清了自己的目標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不再需要為了升遷,與同事競爭、也不用去勉強自己做超出能力範圍的工作,並且不再介意別人把自己當成傻瓜,就像作者最愛的韓國綜藝節目無限挑戰,這個節目的宗旨是「魯莽卻美麗,一群傻瓜展開的挑戰」。
    確認目標後才明白金字塔頂端不是終點,也能夠勇於挑戰亞馬遜內部許多不一樣的工作;就這樣「傻瓜人見人愛」還有「公司工作只是人生的過程」,新的思維讓作者從自我束縛兩解放。
    還有最後一種心態,使作者更加茁壯,那就是「一天比一天更進步」,大約在他老三出生的時候,作者突然有一股想練一首鋼琴曲子在女兒婚禮上演奏,然而就在三年後,原本五線譜都看不懂的作者,也能夠彈出流暢的卡農。
    進步的過程是對於學習很大的一個助力,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在書裏也是這樣提到,進步就是一個很大的獎賞,能夠扯成持續習慣的動力。
    最後當作者把眼光放遠,擺脫限制自己的框架,恍然大悟,原來在亞馬遜的每一天,都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也明白待在亞馬遜的日子,是非常有意義的。

    結語:非我不可的事情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曾說過最小後悔框架,是他在2010年回到母校時的演講內容,簡單來說「當面臨人生十字路口的時候該如何進行抉擇」,貝佐斯的人生哲學就像哲學家保羅 沙特曾說「人生就是介於B(birth)與D(death)中間的C(choice)」;最後貝佐斯以「我們的選擇塑造了我們的人生」作為演講的結尾,這也影響了作者後來的決定。
    這本書最精華的部分可以說是作者在亞馬遜發展出自己的工作哲學,這也剛好融合了作者寫作的核心「非我不可」,就像書本開頭提到他原本想使用客觀的角度來看亞馬遜,不過那就不是他了;就算不是那顆最亮的燈泡,也是有存在的意義,也可以說明作者的主旨。
    同樣是在一間電商平台工作十幾年的我,翻開這本書其實感觸還蠻多的,先不管公司本身如何,事實上這十年間,日子過的有點太過順遂,導致有危機出現的當下,是手足無措的。
    現在的我正在嘗試將自己的人生視角拉開,看的遠一些、廣一點;此外作者提到對於小孩,爸爸的角色是非我不可,由於我爸爸不是一個太有責任感的父親,因此這句話也帶給我不少的啟發,小孩只有一個爸爸,而這個角色該如何扮演的恰當,也是我應該多學習的地方。
    很感謝這個社會的現實,雖然如果可以讓我再早個幾年體會的話,或許會更好。不過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點是十年前,還有現在;只要有心想要改變自己,任何時間都不會太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你今天好嗎?每個禮拜三,都會在這裡分享一本啟發我的好書。希望閱讀後的你,哪怕只有一句覺得有道理,就是我寫文章最大的動力。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意見,都非常歡迎在底下留言。期待你的光臨~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