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很多是因為政府計畫,而開始跟研究單位合作的農友,他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這篇的參與式攝影計畫,是在印度的一個Bandipur國家公園中進行的,參與的當地人有六位,進行為期半年的試驗。這篇的結論我個人認為沒什麼太多新意,它是奠基在視覺地理之上,並且延伸動物地理學中有關跨物種階級秩序的討論,最後對國家公園中人與野生動物治理,存在的西方殖民視角進行政治生態學式的批判。
Bandipur National Park的野生象群 (圖片:維基共享)
這篇唯一的創新比較偏向研究方法,也就是參與式攝影作為一種觀察人與野生動物遭遇與情感的方法,打破一種科學家進入當地研究野生動物的想像。跟我個人的研究比較相關的,也就是棲架上的自動相機,事實上門檻並沒有這麼高,現在很多小農也都知道怎麼運用,會嘗試架在田裡的各個角落。除了這些自己架設的農戶以外,也有很多是因為政府計畫,而開始跟研究單位合作的農友,他們架相機的地點與觀察對象,基本上會是研究人員與農夫討論出來的。最後這些影像又是如何被運用,也就是有趣的地方了。
回到這篇文獻。它有談到一點我目前比較有感覺的,關於感知動物的存在,尤其是透過攝影作品所看到的。「這裡的存在並非指野生動物直接物理外觀,而是指如何透過影像感受動物的存在的情感意識——它是一種動物於混雜空間中徘徊、追蹤、棲息,並且被領域化的一種感覺。」
一旦這種感知的敏感性被提高了,即使人們沒有觀察到他們,人們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尤其在面對影像回憶時。依照作者的說法就是:「動物的存在不僅是反應人們對牠們回望(gazing back)的意識,也包含在那些牠們不存在的地方,感受到牠們存在的意識。」
當然,這篇文獻裡提到的意識產生的情感,並不總是美好的,當地有很多獵食者,不僅會與人產生衝突,甚至會造成當地人死亡。因此這裡的意識有時候是帶有恐懼感的,人們會想辦法避開可能產生生命威脅的區域。
但如果從我個人的田野出發來看的話,我很常會聽到農友對我說:「我怕砍了(樹),牠(猛禽)明年就不回來了。」或是「牠(猛禽)今年又回來了!」類似的對話不勝枚舉。我想這類的意識產生的力量確實是強大且富有意義的吧,尤其是當牠化為實體,存在於可以被用來證明他曾經存在過的影像中。
這篇的參與式攝影計畫,是在印度的一個Bandipur國家公園中進行的,參與的當地人有六位,進行為期半年的試驗。這篇的結論我個人認為沒什麼太多新意,它是奠基在視覺地理之上,並且延伸動物地理學中有關跨物種階級秩序的討論,最後對國家公園中人與野生動物治理,存在的西方殖民視角進行政治生態學式的批判。
Bandipur National Park的野生象群 (圖片:維基共享)
這篇唯一的創新比較偏向研究方法,也就是參與式攝影作為一種觀察人與野生動物遭遇與情感的方法,打破一種科學家進入當地研究野生動物的想像。跟我個人的研究比較相關的,也就是棲架上的自動相機,事實上門檻並沒有這麼高,現在很多小農也都知道怎麼運用,會嘗試架在田裡的各個角落。除了這些自己架設的農戶以外,也有很多是因為政府計畫,而開始跟研究單位合作的農友,他們架相機的地點與觀察對象,基本上會是研究人員與農夫討論出來的。最後這些影像又是如何被運用,也就是有趣的地方了。
回到這篇文獻。它有談到一點我目前比較有感覺的,關於感知動物的存在,尤其是透過攝影作品所看到的。「這裡的存在並非指野生動物直接物理外觀,而是指如何透過影像感受動物的存在的情感意識——它是一種動物於混雜空間中徘徊、追蹤、棲息,並且被領域化的一種感覺。」
一旦這種感知的敏感性被提高了,即使人們沒有觀察到他們,人們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尤其在面對影像回憶時。依照作者的說法就是:「動物的存在不僅是反應人們對牠們回望(gazing back)的意識,也包含在那些牠們不存在的地方,感受到牠們存在的意識。」
當然,這篇文獻裡提到的意識產生的情感,並不總是美好的,當地有很多獵食者,不僅會與人產生衝突,甚至會造成當地人死亡。因此這裡的意識有時候是帶有恐懼感的,人們會想辦法避開可能產生生命威脅的區域。
但如果從我個人的田野出發來看的話,我很常會聽到農友對我說:「我怕砍了(樹),牠(猛禽)明年就不回來了。」或是「牠(猛禽)今年又回來了!」類似的對話不勝枚舉。我想這類的意識產生的力量確實是強大且富有意義的吧,尤其是當牠化為實體,存在於可以被用來證明他曾經存在過的影像中。
這篇的參與式攝影計畫,是在印度的一個Bandipur國家公園中進行的,參與的當地人有六位,進行為期半年的試驗。這篇的結論我個人認為沒什麼太多新意,它是奠基在視覺地理之上,並且延伸動物地理學中有關跨物種階級秩序的討論,最後對國家公園中人與野生動物治理,存在的西方殖民視角進行政治生態學式的批判。
Bandipur National Park的野生象群 (圖片:維基共享)
這篇唯一的創新比較偏向研究方法,也就是參與式攝影作為一種觀察人與野生動物遭遇與情感的方法,打破一種科學家進入當地研究野生動物的想像。跟我個人的研究比較相關的,也就是棲架上的自動相機,事實上門檻並沒有這麼高,現在很多小農也都知道怎麼運用,會嘗試架在田裡的各個角落。除了這些自己架設的農戶以外,也有很多是因為政府計畫,而開始跟研究單位合作的農友,他們架相機的地點與觀察對象,基本上會是研究人員與農夫討論出來的。最後這些影像又是如何被運用,也就是有趣的地方了。
回到這篇文獻。它有談到一點我目前比較有感覺的,關於感知動物的存在,尤其是透過攝影作品所看到的。「這裡的存在並非指野生動物直接物理外觀,而是指如何透過影像感受動物的存在的情感意識——它是一種動物於混雜空間中徘徊、追蹤、棲息,並且被領域化的一種感覺。」
一旦這種感知的敏感性被提高了,即使人們沒有觀察到他們,人們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尤其在面對影像回憶時。依照作者的說法就是:「動物的存在不僅是反應人們對牠們回望(gazing back)的意識,也包含在那些牠們不存在的地方,感受到牠們存在的意識。」
當然,這篇文獻裡提到的意識產生的情感,並不總是美好的,當地有很多獵食者,不僅會與人產生衝突,甚至會造成當地人死亡。因此這裡的意識有時候是帶有恐懼感的,人們會想辦法避開可能產生生命威脅的區域。
但如果從我個人的田野出發來看的話,我很常會聽到農友對我說:「我怕砍了(樹),牠(猛禽)明年就不回來了。」或是「牠(猛禽)今年又回來了!」類似的對話不勝枚舉。我想這類的意識產生的力量確實是強大且富有意義的吧,尤其是當牠化為實體,存在於可以被用來證明他曾經存在過的影像中。
這篇的參與式攝影計畫,是在印度的一個Bandipur國家公園中進行的,參與的當地人有六位,進行為期半年的試驗。這篇的結論我個人認為沒什麼太多新意,它是奠基在視覺地理之上,並且延伸動物地理學中有關跨物種階級秩序的討論,最後對國家公園中人與野生動物治理,存在的西方殖民視角進行政治生態學式的批判。
Bandipur National Park的野生象群 (圖片:維基共享)
這篇唯一的創新比較偏向研究方法,也就是參與式攝影作為一種觀察人與野生動物遭遇與情感的方法,打破一種科學家進入當地研究野生動物的想像。跟我個人的研究比較相關的,也就是棲架上的自動相機,事實上門檻並沒有這麼高,現在很多小農也都知道怎麼運用,會嘗試架在田裡的各個角落。除了這些自己架設的農戶以外,也有很多是因為政府計畫,而開始跟研究單位合作的農友,他們架相機的地點與觀察對象,基本上會是研究人員與農夫討論出來的。最後這些影像又是如何被運用,也就是有趣的地方了。
回到這篇文獻。它有談到一點我目前比較有感覺的,關於感知動物的存在,尤其是透過攝影作品所看到的。「這裡的存在並非指野生動物直接物理外觀,而是指如何透過影像感受動物的存在的情感意識——它是一種動物於混雜空間中徘徊、追蹤、棲息,並且被領域化的一種感覺。」
一旦這種感知的敏感性被提高了,即使人們沒有觀察到他們,人們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尤其在面對影像回憶時。依照作者的說法就是:「動物的存在不僅是反應人們對牠們回望(gazing back)的意識,也包含在那些牠們不存在的地方,感受到牠們存在的意識。」
當然,這篇文獻裡提到的意識產生的情感,並不總是美好的,當地有很多獵食者,不僅會與人產生衝突,甚至會造成當地人死亡。因此這裡的意識有時候是帶有恐懼感的,人們會想辦法避開可能產生生命威脅的區域。
但如果從我個人的田野出發來看的話,我很常會聽到農友對我說:「我怕砍了(樹),牠(猛禽)明年就不回來了。」或是「牠(猛禽)今年又回來了!」類似的對話不勝枚舉。我想這類的意識產生的力量確實是強大且富有意義的吧,尤其是當牠化為實體,存在於可以被用來證明他曾經存在過的影像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神鬼獵人》是一部史詩冒險片,探索電影的攝影及歷史角度,透過自然光和長鏡頭技術的運用讓觀眾連想到早期美國自然繪畫的精神。同時展現了19世紀美國邊境的真實歷史事件,並以白人捕獸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複雜權力關係作為劇情背景。
Thumbnail
珍安靜地站在濃密的樹叢中,手中的相機已準備就緒。柔和的樹葉沙沙聲和遠處異國鳥類的叫聲是唯一打破雨林寧靜的聲音。她已經追蹤那隻難得一見的金冠戴菊鳥好幾天,希望能在它的自然棲息地捕捉到完美的一瞬間。珍對野生動物攝影的熱情始於多年以前,當時她在當地的動物救援中心擔任志工。
Thumbnail
在陰雨的天氣中,學員們走進森林,進行自然觀察。文章描述了對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的觀察和體驗。文章中還談到了人們對於野生動植物的觀察和互動所引起的情感波動。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攝影,是一門藝術,也是很多人想在這方面發光發熱的圈子,但也細分出很多方面,有些人愛拍人物,有些人拍風景,更有些人追火車、追飛機,還有一些人愛拍鳥,就分成了好多掛 只要出門,我不會去堅持一定要拍什麼,大自然想讓我看到什麼,我就拍什麼,頂多拍不到,會一直碎念XD 對我而言,到公園散步,最大的動力,就
小郭是一位致力於捕捉自然生態之美的攝影師,她的作品不僅僅是簡單的動物攝影,更是通過獨特的視角和技巧,展現了動物與環境之間微妙而深刻的關係。在她的IG和YouTube帳號上,觀眾可以欣賞到她拍攝的許多作品,其中包括黑熊、長鬃山羊等各種動物。然而,與大多數生態攝影師不同的是,小郭的攝影作品更加注重展示動
Thumbnail
在大自然現象中的掠奪, 也許在更高意識的角度裡是為了互相平衡。 但在有限生命的眼裡則是弱肉強食,只能你死我活。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你我之所以一直還待在這裡, 是因為看不見其它和萬物可以一起生存的方式。 看動物撕裂護食,甚或犧牲自己保護幼雛, 看看自己,所為和野生動物有哪裡不同嗎? 如果肉身是你!那
Thumbnail
偶爾有些老朋友會跟我抱怨,說你們荒野保護協會提倡要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但是他們不管是假日爬郊山,或是退休後天天走步道健身,但是不管怎麼看,花還是花,樹還是樹,鳥還是鳥,從來沒有感受到與自然萬物的共鳴或所謂生命的流動,到底是他們沒有慧根,還是我們在唬弄他們?     對於這些朋友的質疑,我通常提供給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神鬼獵人》是一部史詩冒險片,探索電影的攝影及歷史角度,透過自然光和長鏡頭技術的運用讓觀眾連想到早期美國自然繪畫的精神。同時展現了19世紀美國邊境的真實歷史事件,並以白人捕獸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複雜權力關係作為劇情背景。
Thumbnail
珍安靜地站在濃密的樹叢中,手中的相機已準備就緒。柔和的樹葉沙沙聲和遠處異國鳥類的叫聲是唯一打破雨林寧靜的聲音。她已經追蹤那隻難得一見的金冠戴菊鳥好幾天,希望能在它的自然棲息地捕捉到完美的一瞬間。珍對野生動物攝影的熱情始於多年以前,當時她在當地的動物救援中心擔任志工。
Thumbnail
在陰雨的天氣中,學員們走進森林,進行自然觀察。文章描述了對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的觀察和體驗。文章中還談到了人們對於野生動植物的觀察和互動所引起的情感波動。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攝影,是一門藝術,也是很多人想在這方面發光發熱的圈子,但也細分出很多方面,有些人愛拍人物,有些人拍風景,更有些人追火車、追飛機,還有一些人愛拍鳥,就分成了好多掛 只要出門,我不會去堅持一定要拍什麼,大自然想讓我看到什麼,我就拍什麼,頂多拍不到,會一直碎念XD 對我而言,到公園散步,最大的動力,就
小郭是一位致力於捕捉自然生態之美的攝影師,她的作品不僅僅是簡單的動物攝影,更是通過獨特的視角和技巧,展現了動物與環境之間微妙而深刻的關係。在她的IG和YouTube帳號上,觀眾可以欣賞到她拍攝的許多作品,其中包括黑熊、長鬃山羊等各種動物。然而,與大多數生態攝影師不同的是,小郭的攝影作品更加注重展示動
Thumbnail
在大自然現象中的掠奪, 也許在更高意識的角度裡是為了互相平衡。 但在有限生命的眼裡則是弱肉強食,只能你死我活。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你我之所以一直還待在這裡, 是因為看不見其它和萬物可以一起生存的方式。 看動物撕裂護食,甚或犧牲自己保護幼雛, 看看自己,所為和野生動物有哪裡不同嗎? 如果肉身是你!那
Thumbnail
偶爾有些老朋友會跟我抱怨,說你們荒野保護協會提倡要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但是他們不管是假日爬郊山,或是退休後天天走步道健身,但是不管怎麼看,花還是花,樹還是樹,鳥還是鳥,從來沒有感受到與自然萬物的共鳴或所謂生命的流動,到底是他們沒有慧根,還是我們在唬弄他們?     對於這些朋友的質疑,我通常提供給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