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金馬影展|理想的牢籠《非常轉學生》
付費限定

金馬影展|理想的牢籠《非常轉學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真實事件還原

本片取材自1993年的真實事件,當時在蘇格蘭引起極大轟動,並引發各種社會效應,甚至促使國會修法。導演從各種角度試圖拼湊事件原貌,並由當事人原聲出演,中間不時穿插眾人回憶,由此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為了實現理想你願意付出多少?是否願意不惜一切代價?執念令人瘋魔,年少時的未竟之事成一生桎梏,讓人不勝唏噓。

當布蘭登以轉學生之姿踏進貝爾斯學院,立刻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他穿著寬鬆的西裝,厚厚的鏡片下是一張超齡的臉。儘管他一開始在各方面顯得格格不入,但他很快就以幽默的談吐和過人的智商征服了所有人,成為校園裡的風雲人物,還如願進入醫學院就讀。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軌時,大家發現他似乎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

Photo from :台北金馬影展

Photo from :台北金馬影展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日冕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日冕的沙龍
90會員
51內容數
日冕代表什麼? 日冕,是太陽最神秘且強大的能量之環。 它象徵我們在黑暗中也能持續閃耀的靈魂核心,是蛻變、重生、整合與顯化之力的具象化。 現在,邀請你走進「日冕」,讓每一篇文章帶給你不同啟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