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作者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銀行家或投資顧問,她是反饑餓計劃的領導人,她擁有四十年的第一手募款經驗,經常穿梭在最富有與最貧窮的極端環境中,發現很多財富萬貫的人,並沒有想像的富足快樂,更發現窮人之所以貧窮的主因並非資源不足而導致的。所有的事情,都來自我們心靈的面向。
匱乏的迷思
「不夠」:總覺得東西不夠分配,人實在太多,總會有被遺漏。
「越多越好」:不管什麼東西,都比我們現在擁有的更好,不斷無止境的追逐越多越好,讓我們無法安於當下擁有的而活得更覺知、更豐富。
「事情本來就是如此」:東西本來就不夠分,越多肯定越好,我們因為傳統、文化、習慣而抗拒改變,認命、從不質疑的態度,讓我們屈從在匱乏的心態下。
充裕的真相
充裕不是數量,是一種經驗、一個由我們創造的狀態,知道一切皆足夠。充裕的心態就存在我們每個人之內,一個決定如何看待環境的刻意選擇。
充裕是一種為自己產生、識別、確認我們既有資源與內在資源的力量行為。充裕是由內而生的一種行為,它提醒我們,如果我們仔細看看四周、看看我們的內在,便會發現自己需要的東西,它永遠都足夠。
即使處在資源真正匱乏的情況下,自足的欲望與能力卻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當我們看清楚自己內在的充裕,無論我們面對何種資源限制,都能夠做出有效率且持久的回應。
感受充裕之道
「金錢如水」:金錢是一道河流、一個載體、一個意圖的管道。
財富,是我們在獲得資源與進出之際,善用它來分享、給予、妥善分配,或滋養我們真心相信並關心的事務、族群或目標時才出現的。適度的累積——儲蓄——在個人理財上是個負責任的做法。但是當這種「把持」阻礙我們把錢用在有意義、對生命有益的事情上時,金錢本身反而成了累積目標,變成通往幸福安康的障礙了。
血液必須在全身各個部位流通才會健康,金錢也只有在移動、流通,貢獻、分享,且被引導並投資在利益生命的人與事之上時才有用。
無論流經你生命中的錢是多是少,當你以發自靈魂深處的目的引導這道流,便能感受到富裕。當你用錢代表自己,而非只對巿場經濟做出反應時,你會感覺生氣蓬勃、充滿活力,這也是你是誰的一種表達。當你讓金錢朝著你所關心的事務流動,你的生命也被點亮了。這才是金錢的真正功能。
「凡你欣賞之事,必會增值」:在充裕的狀態之下,「欣賞」成了一個威力強大的作為,籍著刻意的關注,它在既有的價值上創造出新的價值。
一九七零年代,孟加拉被聯合國列為世界第二窮的國家,居住在錫爾赫特地區的村落的居民放棄了自己的村落,只等著人救授或派男人別處找工作,再寄錢回貧困的家中。當時一個村落的領袖濟魯無意中參加了由作者的機構舉辦的「願景、承諾與行動的工作坊」後,與六位最要好的朋友,開始了重振村落的計劃。他們重新看待村落的資源,計劃將一塊休耕、貧瘠,還覆滿有毒荆棘的叢林重新清理開墾,並走訪社區籌措購買設備與用品的經費,人們紛紛從不多的存款裡掏錢來支持這項計劃,最後在一萬八千人的村落中,有六百人開始跟隨他們進行清理與開墾的工作,然後政府對他們的目標與努力刮目相看,於是又撥了一百英畝的土地讓他們開發。在開發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湖泊。現在他們能靠收成食物及漁獲,自給自足。曾經一個幾近毁滅的地區,就是靠著重新檢視既有的資源與欣賞,帶來了整個地區的充裕富足的境象。
「合作創造繁榮」:經濟學家說:競爭。只有讓自己與一個有價值的對手競爭,才能表現出效率。競爭成功的奬賞就是成長。你會一個接一個吃掉對手,而這過程中,你又會獲得更多資源,供應你再繼續這麼做一陣子。
地球說:競爭,是的。但是讓這競爭有其界限。莫趕盡殺絕,只拿走你需要的東西。在可能的情況下,不要競爭,要合作。為彼此授粉,建造穏固的組織讓較小型的物種也能獲得幫助,獲得提升。散播養分,分享地盤。有一些傑出的成果來自競爭,有些則來自合作。你並非置身戰場,而是置身在一個社群𥚃。
利用願景、金錢與生活改變自己
你每一天決定如何過生活、如何分配資源的選擇,都有其影響力,金錢透過我們而發聲、執行。你的每一個財務抉擇都決定你是誰,以及你關心什麼的有力聲明。當你表明立場並讓錢也反映出這一件事,你對自己會更加確定。
我的心得
我很推薦這本書,書中並非只是空泛的只談心靈,作者的募款經歷讓她見証很多很多的真實故事,都是藉由改變注意力,拋開匱乏,檢視及欣賞已有的一切,而帶來轉機及新的生活。
感恩在2019年最後的幾天有緣閱讀這本書,這是我看的第一本講述心靈與金錢關係的書藉,我只知道錢是用來消費、購買所需,卻沒有深思金錢的流向,與使用錢時的心態,也影響著我們的內在。新的一年,是時候重新審視自我與金錢的關係,及檢視一切既有資源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