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5|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勝率99%免看盤的ETF指數化投資

原來投資可以不看盤不選股

每個人想要投資的目的都不見得相同,有人想要籌措短期的資金短缺問題,享受漲跌的刺激樂趣,也可能是想要賺得一筆買車、成家、購屋的基金,也有人是為了籌措退休資金來源,但投資也是一門學問,也有各種門派,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消息面,要學的東西很多,到底該選哪種方式?就算上述的投資方法都做足了功課,但是常常影響最終獲利的原因,卻都是卡在心理因素,低買高賣聽起來簡單,但心情受影響時,實際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除了要常常盯緊股市變化,股市又彷彿跟自己作對,買就跌,賣就漲,或是一開始嘗甜頭,後來押大後,漲跌與預期卻是反向而行,賠到懷疑人生。
近幾年在台灣也開始受到許多投資人歡迎的ETF投資,其實就是指數化投資的一種,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基金翻版,差別在與有沒有經理人主動選股,基金只能在原購單位贖回,ETF也是一種股票,更方便可在股市直接賣出,還有就是成本方面的差異,如果不知道買什麼股票,或是擔心自己選錯,在以前就可以選擇投資基金,讓專業經理人幫忙選股及操作買賣時機,只要單筆或定期定額投資即可享受方便的投資方式,而現在指數化投資,比投資基金,有更多的好處,也成為大多數人最佳的投資理財方式。

什麼是指數化投資?

指數化投資是指取得應得的市場報酬(Market Return)的投資方式,是一種求取平均報酬的概念,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台積電市值規模最大,但也有規模較小的其他公司,將所有或依照某些條件篩選出來的公司去求得平均市值,就代表這個產業的中位數,有專門的機構或公司在統計跟公布這樣的指數資料,然後投資機構再發行以此指數為準的基金或ETF,投資這樣的標的,就等於買下了這產業的大多數公司,標的分散,也大幅降低了投資個股的風險。
大家都會聽到台股目前指數是多少點,比如1萬5千點,指的就是台灣加權指數,由臺灣證券交易所所編製,它就是把全台灣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當作權數來計算股價指數,而像台積電占台灣上市公司總市值約27%的公司,其影響指數的點數值自然就也很劇烈,台積電漲跌1元,就影響加權指數8點,如果台積電跌了20元,台股就跌160點。
台股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早發行的ETF就是元大投信在2003年推出股票代號0050的「台灣卓越50」,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編撰臺灣50指數,依照市值前50大的公司為標的及比例發行股票,所以買0500的股票,就等於同時投資台灣市值最大的前50家公司,而從發行至今約19年報酬率最高時約500%,目前是400%左右,投入後,不用關心股價漲跌,就帶給你數倍的報酬。

最偉大的基金管理人約翰伯格

台灣的ETF制度也是引自國外,說到ETF就不能提到「指數基金之父」約翰柏格(John Bogle),他被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譽為20世紀四大投資巨人之一,跟股神巴菲特齊名,他於1974年創立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推出世界上第一檔指數型基金,提供了共同基金之外的另一種選擇,也改善了許多人的長期投資績效,傳統共同基金仰賴明星經理人的操盤績效,且頻繁轉換標的及本身運營產生的成本,大幅侵蝕了獲利,也讓大部分的共同基金長期表現輸給市場平均的大盤。
vanguardinvestor
約翰柏格在1975年推出了先鋒500指數型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他認為只需要追蹤大盤指數,就能複製整體市場的績效,不追求打敗市場、亦不被市場所打敗,而大多數的共同基金績效都輸給大盤,因此約翰柏格的先鋒500指數型基金持續打敗大多數的共同基金,先鋒集團也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他信奉基金公司應該與投資人的利益站在一起的理念,儘管先鋒集團規模越來越大,卻也不斷調降管理費用回饋投資人,降低投資人的成本,也等於提高投資人的報酬,除了創造出簡單穩定的投資方式,也讓投資人資產得以不斷增長,因此廣泛得到投資人的信賴,儘管約翰柏格在2019年離世,最偉大的基金管理人永遠非他莫屬。
vanguardinvestor

指數化投資也會踩雷

儘管透過投資一籃子股票、也免去仰賴基金經理人的操盤績效風險,指數化投資也並非隨便買都一定賺,指數化投資說穿了就是取得市場平均報酬,但還是有許多風險因素會影響最後的報酬率:

時間風險
「買進並長期持有」是約翰柏格甚至是巴菲特的投資重要理念之一,因為股市有波動,短期的績效很容易因為當初買入的時間點,買入的價格影響,但若是長期投資在趨勢向上標的,再高的買入點,回頭看都是低點,而獲利累積再投入的複利力量,則是實現資產不斷倍增的魔法,但是如果沒辦法忍受期間最高可能損失80%本金(極端狀況)的心理認知,終究還是會放棄,許多人短期可能損失30%就受不了,無論是買個股或是ETF這種指數化投資方式,都是一樣,巴菲特也說過:「如果你不願持有一檔股票10年,最好連10分鐘也不要持有。」

區域或國家風險
有種叫做近鄉偏誤(Home bias)的投資偏好,是說本國人會投資在更高比例在自己國家的市場,而忽略應該多元投資在其他的國際市場,比如台灣人可能因為資訊取得來源或安全疑慮問題,偏好投資台股,而台灣畢竟只是單一國家地區,儘管股市從過去長期來看趨勢是向上的,但是也面臨少子化、地緣政治、能源供應及其他的困境,如果將資金單押在台股,就算進行指數化投資,已分散標的,但就風險分散的觀念來說,也是有些疑慮的,如果可以,將資金分散到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甚至是全世界會更好。

產業風險
還記得2020、2021年股市狂飆階段,似乎處處都是投資機會,每檔股票都會漲不停,各種產業利好消息不斷,雲端運算、機器人、電動車、基因科技、半導體等產業都是未來潛力無窮的產業,投信也紛紛發行各種如上述產業概念的ETF搶市,在熱烈氣氛中,也造成投資人不斷溢價搶購,股價節節高升,投資人擔心在不搶就買更貴了,儘管許多產業未來前景看俏,但是許多明星產業其實獲利、技術都處於造夢畫大餅階段,高昂價格買入,很大機率是買在未來價,未來產業是否逆風、面臨變化、技術更迭變化,就算是業界人士都未必能預測到,又何況是對該產業不熟悉的一般投資人,投入單一產業也是冒著不小風險,就像投入半導體的ETF,承受的就是同一產業可能面臨同時逆風、沒落、景氣循環週期的問題。

費用風險
在投資時,大多人關注的是投資報酬率的問題,而忽略了成本對總體投資報酬的巨大影響,許多喜歡短期進出買賣股票、甚至當沖的投資人,常常最後才體會到常常殺進殺出,每次交易的手續費其實很驚人,但手續費其實只是成本的一部分,許多基金或是ETF本身買賣手續費不比股票低多少,即使強調免手續費,但不容易一眼看出的管理及其他費用其實都非常高昂,很多基金管理費就高達1-2%以上,而以不需經理人操盤的0050ETF來說,每年管理費也要0.46%,好像不多嗎?以美國前500大市值為標的美股ETF「VOO」管理費只要0.03%,相差15倍以上,而上述一些明星產業的ETF管理費都比0050還貴,昂貴的費用率,長期累積下來,可能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成本差距。

與存股差別
進行指數化投資,買一籃子股票,來分散風險,追求市場平均報酬,可能讓許多聽了許多存股達人致富故事的人覺得指數化投資獲利太慢、太少、無趣,儘管的確有許多達人真的靠存某些股票賺到巨額財富讓人羨慕,但是他們的投資方式不見得能夠被完全複製,應用在自己身上,而且多少是實力?多少是運氣?多少又是膨風求吸引目光?
許多達人買入股票的成本都建立在相對低的價位,或許是眼光精準,也可能賭對,或是天時地利人和,而大多數人對股票投資有興趣,通常都是在股市熱絡的高點附近,等不到股價回落到合理甚至便宜價就買入了,等到股市大幅回落時,又沒信心就賣掉,即使跟對老師,抄錯功課也徒勞無功。
也有些人相信自己選股的眼光,覺的自己做了很多功課研究,不管是基本面、技術面、籌碼或消息面,或是對某家公司有強烈好感,崇拜某公司老闆就重壓,或許真的有機會遇上黑馬,搭上十倍飆股列車,但更多的機會是摔的鼻青臉腫。
並非不能投資個股,而是要檢視自己是否有時間與精力常常盯著公司的營運狀態?分析公司財報,注意產業的動態,為了分散集中風險,是否有辦法同時掌握5-10家公司?是否足夠了解這些公司,這些產業?沒有大到不會倒的公司,也很難遇到永遠不會逆風的產業。
比如許多人覺得存金融股很穩,有些標的又有公家色彩,還有許多成熟產業雖然看起來年年穩定配息,但是萬一遇到產業大逆風時,也不是不可能倒閉,或也可能長達幾年都無法正常配息,對於仰賴配息作為生活費或退休金的人是很危險的,而且這些成熟產業可能無法再成長,股價也很難再上去,配的息不再投入的話,資產就也很難享受累積的複利效果。

投資策略
就像股票一樣,進行指數化投資可以單筆投入,也可以定時定額,定期定股的買,想要有比較明顯的投資效果,最好一開始就是累積比較大筆的金額投入,雖然現在已經有券商開放每期最低只要100元台幣就能定期定額投資的方式,但金額小比較適合小朋友建立投資習慣,一般上班小資族至少也應該每個月3000元以上定期定額投入,最好是能1-2萬元才能為籌措將來退休金做好準備,如果是接近退休年齡的族群,就將除了半年的緊急預備金扣除後,剩餘的分批投入股市。
----------------------------------------------------
※目前僅顯示部分內容,想看完整文章嗎?
請轉至主站加入會員閱讀 https://maotalkin.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