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6|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沿海誰的夢──《沿海六個夢》

  • 演出時間:2022/11/5 14:30
  • 演出地點:高雄市區
  • 演出團隊:測不準工作室、洄游式創作集

一、現在高雄房價最高的豪宅都在這裡
下午兩點半準時出發的車,將參與〈沿海六個夢〉[1]的一行人由北往南,載向高雄最南端。這一趟從新左營高鐵站到林園工業區的旅程,沿路有不同人上、下車,隨景講解,或分享生活經驗。房仲林祈恩「小恩」是第一棒,口若懸河地說著台積電進駐造成橋楠一帶房價如何飆漲;民族明誠、民族六合、光華青年,每停一個紅燈,工作人員皆盡責地以觀光客般的口吻發問,高雄市區的週邊機能與地景便隨著兩人的一問一答逐漸展開。
凱旋路上市長官邸加入的傅鵬倉「阿倉」是第二棒,從三多路直到左轉一心路,則是阿倉個人在2014年七月底高雄氣爆事件的經驗分享。除了凱旋路西側連棟透天在氣爆後統一整修、顯得嶄新劃一的門面,東側則沿路可見「抗議輕軌變電箱佔據人行道」的布條。經過勞工花市與獅甲國小,迎面而來IKEA川流不息的人潮開啟了亞洲新灣區的地景。小恩再次拿起麥克風,說近一點可以看到Costco、家樂福等大型量販店,遠一點連結到高雄展覽館、流行音樂中心與駁二藝術特區,現在高雄房價最高的豪宅都在這裡。
經成功、轉正勤,工作人員補充這一帶舊稱「戲獅甲」,因為以前有很多從事舞獅的人住在這裡。經過台塑的「起家厝」園區後右轉台十七,嘈雜的車輛行進音效透過車上的喇叭緊貼耳旁,似乎提示了沿海與中林路著名的「與連結車共行」的感受。穿越小港機場、小港市區和中鋼廠房,景色開始變得截然不同。遊覽車在中林與沿海路口旁的中油加油站短暫停留,上洗手間與買「中油冰棒」,再沿南星路往南抵達鳳鼻頭漁港。經過將近兩個小時的車程,主要以說明、導覽為形式的「前半段」便大致告一段落。

二、這樣的人生,敢有未來?
下車前,工作人員協助參與者掃描一份錄音檔,內容為「南星」的獨白。一行人在舉著鮮豔雞毛撢子的工作人員帶領下,步行過一整片人跡罕至、雜草叢生的路段,聽著耳機裡被擬人化的「南星」娓娓說著自己曾作為左鄰右舍的希望而誕生,被賦予各式各樣遠大的期待,然而現在卻被棄置不顧,僅有流浪狗為伴。這樣的人生,敢有未來?觸目所及是狗屎、破碎的窗戶、空掉的蝸牛殼、剪開的電線外被,堤防外映襯著夕陽的,則是圍繞鳳鼻頭漁港垂釣的人們。
再次上車後不久,便抵達邦坑在地的林家,由林宏歷「林大哥」帶著參與者走到頂樓,遠眺以爐灰、煤渣、焚化爐底渣、建築廢棄物填造而出的南星填海造陸計畫,紅毛港的大林發電廠,以及中油和中鋼等企業廠區組成的天際線。林大哥簡短說明作為大林蒲一帶被動等待遷村的居民,面對短短數年間生活環境的急遽變化、抗爭卻屢屢碰壁,感到「其實哪一黨都一樣」的心情。由於時間限制,參與者未能與林大哥有更多的交流,便啟程前往下一站──鳳鼻頭的鳳鳴宮。
在鳳鳴宮的廟埕邊,工作人員在遊覽車上用布袋戲偶演出了土地公被「調包」的故事。隨後在前往大林蒲的路上,讓參與者抽出籤詩。在最後一站大林蒲下車前,工作人員發給每位參與者一份「地圖」,不同的紙張分別標示有古今大林蒲的地理、附近特別的人文地點提示等等。由於不到半小時便必須再次上車,筆者沒有特別根據地圖指示行動,而是選擇在鳳林宮週遭走走。
遊覽車再次啟動,於夜色中繼續往南。這一段路,無論怎麼走都能見到點綴著通明燈火的廠房、管線和煙囪。跨越了雙園大橋後緩緩折返,高屏溪沿岸一整列的廠區風景越來越近,隨之響起的音樂低沉轟鳴,越來越響,返回林園後,工作人員再次拿起麥克風,宣告演出到此結束。

三、本作品內容純屬個人言論,沒有人可以為他人發言。
這一趟四個小時的旅程,是測不準工作室自2020年開始《咱的塑膠夢》計畫的其中一環,在這之前,團隊已帶來〈在聚合世代採集時間〉、〈PVC煙囪之城〉、〈回頭烏行動〉等不同形式的實踐,旨在「以生活中的塑膠為引,紀錄石化產業的發展如何在三代之內徹底改變臺灣的日常風景」[2]。〈沿海六個夢〉以結合導覽與到特定地點遊晃的形式呈現,團隊自己的定調為一趟「小旅行」、「偽觀光」[3],比起演出,更貼切的稱呼或許是一場體驗。
導覽的部份說了很多,沒說的也很多。前半段環繞著房價的討論,以及基於房價展開的城市想像,未必能與石化及重工業等議題連結,許多資料講得過於簡單而片面,甚至有誤;後半段的說明則像是遊晃的點綴,和遊晃所得的感官經驗相比顯得可有可無。即使可以想見團隊應是做了許多功課,卻不感覺有什麼需要在節目單中特別聲明「本作品內容純屬個人言論,沒有人可以為他人發言」[4]的內容,亦未能感受到這些功課、甚至是這幾年在相關議題上的實踐,對團隊而言意義何在。
相對地,藉著遊晃,參與者得以置身這輩子可能不會再踏上第二次的土地。無論是輕軌沿線抗議的布條、廠區管線林立的景象和要求公安的標語、中林沿海路口琳瑯滿目的選舉和拒絕遷村的斗大看板、南星基地荒頹的景色、林大哥家頂樓所看見滿佈煙囪的天際線,亦或是大林蒲下車時所聞到的刺鼻化學氣味、將不同的遷村方案當作競選標語的候選人旗幟、立在中油廠房前的「遷廠」字牌和站崗的刑警,皆是參與者日常生活中未曾體驗過、訴說著另一種「日常生活」的感官經驗。而正是這些經驗,展開了某種開放的、差異的、無法被歸納進習慣中的感受與理解,形成某種召喚著對於「工業區」和「工業發展」不同想像的能量。
可惜的是,點到為止的導覽消解了遊晃所帶來的能量。即使可以理解團隊希望以看似中性的觀光、旅行等架構,讓參與者盡可能「自由」地接收經驗、展開想像,然而整場體驗仍然建立在說明資料、分享者和遊晃地點的選擇上展開,團隊愈是刻意迴避,則愈是顯得團隊的「有所立場」欲蓋彌彰。

四、不被看見的城市
在高雄,自後勁反五輕、林園事件、紅毛港抗爭,以至1970年代至今的大林蒲遷村爭議,重工業的發展和日常生活的衝突已經持續了半個世紀。石化產業的資料,有報導者團隊的《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5]兼含石化產業界、社會運動界和在地居民不同角度的思考;大林蒲地區的「西南瘋音樂祭」亦是某種將「外人」召喚至「在地」的嘗試和機會。在已有許多相關資料和論述,也有管道接觸議題、獲得在地經驗的狀況下,參與者不得而知〈沿海六個夢〉想要回應什麼、對於相關議題有什麼樣的想像,換言之,這一場體驗的獨特性和關鍵性何在,其實未能突顯出來,使得體驗最終僅是一趟船過水無痕似乎也無妨的「觀光旅行」。
沿海六個夢,是誰的夢?團隊以高房價、高生活機能的亞洲新灣區進行介紹,省略不提戲獅甲曾為二六兵工廠、日本鋁業、硫酸錏工廠所在地的做法,其實正與高雄市政府將該區包裝為嶄新、開放、乾淨的「轉型」概念不謀而合,皆是某種抹除石化與重工業產業痕跡、以「乾淨經濟」取而代之的盼望。沿海六里的居民,甚至是已經「被遷村」的紅毛港居民,面對的其實正是此類資本的、有價的評估所帶來的問題。這場體驗就內容而言,仍然是以同樣的汙染/乾淨、高價/低價等二元與對立的眼光進行觀看,在這樣的觀看之下,高雄的確唯有抹除石化與重工業發展痕跡、並「達到台北的薪資與生活水準」,才有可能擺脫重工業城市的「汙名」、擠身「進步城市」的行列。
然而,抹除產業的痕跡,並不是一座城市能夠經濟繁榮,甚至不是能夠脫胎換骨的保證。十月二十七日晚間發生的大林煉油廠爆炸案[6],使半個世紀以來的問題和衝突愈顯膠著。石化和重工業是某些人賴以建立日常生活的經濟來源,抹除相關產業的痕跡,其實也就是抹除這些人的生命軌跡;而日常生活中的塑膠資料夾、手搖塑膠杯、便利商店食品的塑膠袋裝等用品,亦與石化和重工業脫離不了關係。若是持續以二元和對立的眼光進行觀看和判斷,或許反而會失去辨認產業和日常生活之間複雜關係、以及在這樣的基礎上找到出路的機會。
如果荒頹的南星計畫象徵著沿海夢碎,更重要的,或許是在那之後要如何想像一座城市的未來?是台北?是巴爾的摩?[7]是哥本哈根?現有的範本、論述和想像,是否足以解決或回應所面對的問題?大膽尋求有別於現有論述與想像的可能性,會不會正是能夠擺脫這片泥淖的那一線生機?
---
註1、〈沿海六個夢〉為測不準工作室《咱的塑膠夢》創作計畫其中一項實踐,本文使用單尖號以示此關係。
註2、〈《咱的塑膠夢》ISLAND OF PLASTIC DREAM〉,《測不準工作室》。https://uncertainstudio.blogspot.com/2021/10/blog-post.html。查詢日期:2022/11/10。
註3、〈沿海六個夢〉演出簡介,《咱的塑膠夢》。https://islandofplasticdream.com/27603231。查詢日期:2022/11/6。
註4、出自演出電子節目單,頁5。
註5、房慧真、何榮幸、林雨佑、蔣宜婷。《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臺北:春山出版有限公司,2019)。
註6、洪定宏。〈中油大林煉油廠驚傳爆炸 第三重油脫硫工場火勢已控制〉。《自由時報》。首次上稿:2022/10/27,更新:2022/10/28。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103938。查詢日期:2022/11/15。
註7、王榮祥。〈陳菊率團參訪巴爾的摩 為亞洲新灣區找點子〉。《自由時報》。2018/3/23。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374007。查尋日期:2022/11/1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