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需要邊看邊思考)
*社會要運行,就要有物質生產,生產需要人與物的結合,人動腦、 使用器具、消耗原料,付出勞動,將物做成了產品,供社會使用。
*假設一塊布100元,縫紉工具200元,經過某甲的製作,變成了布鞋, 布鞋800元。100+200=300,為什麼布鞋賣800,中間的500呢?中間 的500元是某甲付出了勞動,是某甲的勞動報酬。某甲可以用他的 勞動報酬去跟其他人交換商品,買到食物。
*但是,如果某甲沒有布和縫紉工具,布和縫紉工具是某乙的,而某 甲需要錢,於是某甲只能到某乙那裡工作。100+200+500=800,中 間這500會怎麼分配呢?不會都是某甲的,因為這樣的話,某乙就 不會找某甲來工作了
*假設分配方式是500=100(甲)+400(乙),或 500=400(甲)+100(乙),無論如何,乙會拿 到一部分。但是,這500是誰創造的呢?
*100(布)+200(縫紉工具)+500(勞動)=800(布鞋)
*是甲付出勞動,500是甲創造的。而乙卻拿走了甲創造的500的一部分,為什麼? 因為布和縫紉工具是乙的。
*但是,布和縫紉工具又是誰製造的呢?是社會上其他像甲一樣的人付出勞動製造的,乙只是買了布、縫紉工具和甲的勞動力而已。如果沒有甲的勞動,布和縫紉 工具雖然被乙買過來,但只是擺在一旁是不會自己生財的。
*500(甲勞動創造的財富)=100(勞動力價值)+400(剩餘價值)
*100作為工資歸甲,400歸乙稱為剩餘價值。
* 100(其他人的勞動)+200(其他人的勞動)+100(甲的勞動歸甲)+400(甲的勞動歸 乙)=800
*乙花了多少錢呢?100(布)+200(縫紉工具)+100(甲的工資)=400元
*乙賺了多少錢呢?800(布鞋售價)-400(乙花的錢)=400(乙賺的錢)
*從上可以發現,乙不勞而獲,不需要勞動,只需要擁有生產資料(布和縫紉工具),就可以從甲的勞動中剝取甲創造的一部分財富(剩餘價值)。
*前面還只是乙雇用甲一個人的情況,如果乙雇用很多人呢?那乙賺翻了。
*請問像乙這樣不勞而獲的人,累積了龐大財富,是乙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大呢?還是像甲這樣的上班族影響力大?乙去拜訪政治人物, 跟甲去拜訪政治人物,政治人物會見誰呢?乙擁有生產資料和龐大 財富,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時候,是會充分考慮乙的感受呢?還是會考慮甲的感受?
*上班族沒有生產資料,生產資料被別人占有 ,上班族就只能低頭 接受別人的管制,忍受別人制定的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條件、 工作待遇。即便別人的管制方式「違反法律」,上班族也只能忍 氣吞聲,因為上班族沒有自己的政治勢力,更沒有取得政權。在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上班族受了什麼委屈去向政府反映,那上班 族往後的處境可能會很艱難,這是大家都清楚的,所以即便在工 作上受了什麼委屈,或者遭到了違法待遇,絕大多數上班族也只 能選擇接受,「自己心理調適就行了」,「要多適應這個社會」。
*但是,這樣民主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