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國泰金&富邦金 VS 鴻海 未來股價交叉的可能性?二週年回顧。再談存股不能只是存股。

    前文參考:
    首先,五檔股票,完全不考慮個人波段優化能力,統一以期間完全不動的持有績效還原權息來比較:
    鴻海過去一年報酬率是3.2%
    潤泰新是31%
    潤泰全是47.2%
    富邦金是17.6%
    國泰金是30.3%
    這份數據很清楚,這一年來表現最好的是鴻海,唯一報酬率為正的個股。
    然後這五檔熱門存股標的裡,個人選擇的國泰金,顯然是長期角度中,過去一年表現極差的標的,這只能認錯我過去一年的選擇,真的太爛。
    造成如此結果的原因,前文提到的擔憂,莫非定律還是成真:
    一年前文截圖,後來2022年5月就是真的崩盤了。
    一年前文截圖,後來2022年5月就是真的崩盤了。
    急速升息的負面效應就是數倍於正面效應在去年(2022年)下半年發酵,外加種種幾年不一定能遇到一次的大利空,全部集中在同一時期發生在壽險產業,一口氣把2021年壽險業開始的長多氣勢幾乎打回原點。
    但,這只是第二年,我們是要至少看到2026年的,所以再看看從2021年3月底起始比較的年度累積報率:
    鴻海累積第一年11.4%,累積第二年8.5%
    潤泰新累積第一年高達127.7%,累積第二年縮到剩57.1%
    潤泰全累積第一年高達93.2%,累積第二年縮到剩2%
    富邦金累積第一年是53.6%,累積第二年縮到剩26.6%
    國泰金累積第一年是40.32%,累積第二年縮到轉2.2%
    既然都是存股達人們強調有閒錢就買進,沒在看價差的長期角度存股,當時間越拉長,理論上就會越客觀:
    雖然最近算慘,但Sunli大唯一存股潤泰新,拉長到2年來看,表現依然是第一名。然後個人得再道一次歉,我選擇國泰金、不碰富邦金,不論從累積一年的報酬率、兩年的報酬率來看,我都是錯的,過去文章寫的再有理有據,股價都看了兩年了,也夠長了,我的選擇就是錯的,再次跟讀者們道歉!
    可是當我們看看上面兩年份數據好好省思,連最牛的鴻海,其實這兩年間報酬率高低起伏較大的波段次數也不少,更不用說上下驚濤駭浪的這四家壽險業。
    無腦的僵化式存股,真的是對的嗎?能存到每年都一路往上的個股的機率?其實很多時候,都只是浪費時間,帳上獲利來去一場空而已。
    上面這五檔熱門存股,講白了超過一半有三檔,若無腦放了兩年,就是在浪費時間跟機會成本而已。
    回過頭看我自己,長期角度選股能力太差,去選到了國泰金,可是讀者們這兩年一路看下來,存股不能只是存股,國泰金的效率如何?
    還是這段話:
    要夠熟悉才會選為長期操作的個股或存股,既然夠熟悉,那為什麼要浪費熟悉度去錯過可以優化的節奏?
    不敢拿簡單、每年都會有個幾次的中線波段,個人只會認為根本是不熟悉這幾檔自以為很懂的權值個股而已。
    以下再談談:
    一.那真的就沒有那種無腦買了以後都可以不用理,還原權息一路往上的股票嗎?其實還是有的。
    二.這五檔熱門存股權值股未來一年,簡單想法分享,我會講的很直接。
    以上。
    2023年3月31日PM 4:40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格式不限、內容不限的隨意文章。純粹個人心得抒發以及自我紀錄檢討,不代表任何推薦。 請以質疑的心態看待任何內容 注意風險。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