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回顧|搶救語言須先尊重他人文化與生存空間・影片:深海奇觀十小時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一年將到尾聲,我們在今年的最後一個月為大家回顧原住民族世界的重要新聞,今天我們來看一段聯合國新聞,回顧一則關於傳統食物的文章,外加長達十小時的深海影片,同時不忘記向冬天倒數:離冬至還有2天,離年底還有12天。
  • 聯合國宣布原住民語言十年計畫
  • 回顧文摘:禁狗肉令與納迦人,生活方式與食物主權
  • 影片:向下沉淪・十小時深海奇觀
Source: UNODC/Laura Rodriguez Navarro

聯合國宣布原住民語言十年計畫

上週五(12 月 16 日)聯合國啟動「原住民語言十年計畫」,要協助原住民語言存續,避免更多語言滅絕。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事務部(DESA)的數據顯示,原住民族人口佔全球總人口比例不到 6%,但全球約 6,700 種語言中,有超過 4,000 種是原住民語言。隨著每一種語言消失,該語言承載的思想、文化、知識也隨之消失,對全人類來說都是重大的損失。
但語言是否存續,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是使用語言的整個人群生存條件的問題。原住民能否保有自己的語言,與能否保有傳統領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此外還必須在政治上不受更強勢語言和文化的壓迫,否則就會像今天台灣的原住民一樣,連使用自己的語言書寫名字都受到政府機關的刁難。
可惜的是,聯合國公布的十年計畫並未真正考慮到這些現實。
此外,抱有善意希望協助原住民族保有語言的人,可能也很少想到文化差異與價值衝突。例如今年我們為大家報導過納迦人與狗的關係:狗不僅是他們的獵犬和友伴,狗也是他們的食物。這樣的習俗被許多人指責,反而曝露出我們對他人文化的尊重始終受限於自己的道德和價值。

回顧文摘:禁狗肉令與納迦人,生活方式與食物主權

「我們的語言和平原地區的語言完全不同。我們的社會與印度教徒或穆罕默德人沒有相似之處。他們一個看不起我們的牛肉,一個看不起我們的豬肉,兩個都看不起我們受教不足。但這不是我們的過錯。」
以上是 1928 年納迦人(Naga)提交給當時英屬印度立法委員會的一份備忘錄,以語言和食物來說明他們的獨特性與自主性。不過納迦並非一個民族,而是印度東北部山區與緬甸交界處居民的統稱,共有十六個部族。他們的語言屬於藏緬語系,迥異於印度西部使用的印歐語系和東南部的達羅毗荼語系。
納迦人和印度其他地區人口頗不相同,這一點並無疑義,但在納迦人以上述備忘錄強調自己的食物特性九十年後的現在,印度的動物保護團體以動物權名義將食物政治化,呼籲納迦蘭邦禁止狗肉,納迦蘭邦政府也確實於 2020 年 7 月 3 日下達此等禁狗肉令。此事在納迦人當中掀起軒然大波,最後禁令在同年 11 月遭到印度古瓦哈提(Gauhati)高等法院擱置。
但這並沒有解決問題。為什麼印度一般人不能吃狗,納迦人卻可以吃狗?
印度在過去十年間也有關於食物的爭論,主要圍繞在牛肉上。相關學術研究指出,學術界和公共辯論從少數民族的生計、牛肉作為蛋白質的營養來源、維護社區宗教情感等因素,來討論牛肉是不是恰當的食物。但部落居民的肉類文化並不在考慮之列。換句話說,關於食物的辯論被主流文化掌握,原住民部落的文化成立方式則被忽略。
納迦學者主張要將食物去道德化,應該真正去認識肉類來源(如狗)在原住民文化中的位置。
納迦人認為取用狗肉具有醫療價值,但並不只把狗當作食物。狗在納迦文化裡扮演重要角色。狗是狩獵夥伴,也是主人的陪伴者,飼養的狗死了,主人通常會把狗送給其他人食用,因為主人對狗有情感依戀。獵犬年老不再狩獵時,也會被送給其他人食用。人們相信狗在夜間嚎叫代表惡靈接近,會進行相關驅逐儀式。他們也相信亡靈受狗的引導前往死者國度。不過外來宗教引進之後,許多傳統習俗都遭到廢止。
現在納迦人還在與種族歧視等社會暴力抗爭,狗與狗肉成為他們身分認同的重要象徵,禁狗令因此被納迦人理解為對他們文化的蔑視與攻擊。納迦人要求外界承認各地飲食習慣的差異,以及不同動物在不同社會裡的不同位置。
Source: Wilimedia Commons

影片:向下沉淪・十小時深海奇觀

看夠了地表烏煙瘴氣,歡迎來到海洋世界,看種種奇特大洋生物。這是長達十小時的 BBC Earth 深海影片,沒有旁白,只有水聲。
avatar-img
114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指出,亞諾馬米總人口估計約有三萬,居住在雨林深處,但他們不斷流失土地,最終走向滅絕並非不可想像。
生態研究:可能流失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神經學研究:澳洲原住民失智症比例近乎全球平均值兩倍/基因研究揭曉香菠蘿身世:一個科學性的誤解/短片: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無旁白)
代表們表示,這次會議開始時,將原住民議題納入討論,顯得很有企圖心,但到了會議晚期,因為許多重要議題並未達成共識,各國就開始妥協。最後達成的協議在碳補償市場方面,對於原住民人權保障少有著墨,整體而言,原住民議題受關注程度還不如 COP26。
維隆加國家公園為保育界所頌揚,但也立下一個麻煩先例,那就是將人類的存在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立起來,結果就是原住民被排除在傳統領域之外,其存在被視為犯罪。
今年世界各地的原住民也去了,而且像往年一樣遭到忽視。例如來自澳洲的托雷海峽島民,來自南美洲亞馬遜雨林的原住民,當然也有台灣的原住民。不過在主流國際媒體上,與台灣有關的 COP27 相關新聞,多半也和美國與中國有關:由於台灣是美中關係最嚴峻的前沿,當美國尋求中國在氣候變遷問題上合作,雙方不免卡在台海問
薩米人認為,只有薩米人才能決定誰是薩米人,誰不是薩米人,芬蘭政府在這方面根本不該有任何發言權。也這是聯合國支持的觀點。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指出,亞諾馬米總人口估計約有三萬,居住在雨林深處,但他們不斷流失土地,最終走向滅絕並非不可想像。
生態研究:可能流失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神經學研究:澳洲原住民失智症比例近乎全球平均值兩倍/基因研究揭曉香菠蘿身世:一個科學性的誤解/短片: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無旁白)
代表們表示,這次會議開始時,將原住民議題納入討論,顯得很有企圖心,但到了會議晚期,因為許多重要議題並未達成共識,各國就開始妥協。最後達成的協議在碳補償市場方面,對於原住民人權保障少有著墨,整體而言,原住民議題受關注程度還不如 COP26。
維隆加國家公園為保育界所頌揚,但也立下一個麻煩先例,那就是將人類的存在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立起來,結果就是原住民被排除在傳統領域之外,其存在被視為犯罪。
今年世界各地的原住民也去了,而且像往年一樣遭到忽視。例如來自澳洲的托雷海峽島民,來自南美洲亞馬遜雨林的原住民,當然也有台灣的原住民。不過在主流國際媒體上,與台灣有關的 COP27 相關新聞,多半也和美國與中國有關:由於台灣是美中關係最嚴峻的前沿,當美國尋求中國在氣候變遷問題上合作,雙方不免卡在台海問
薩米人認為,只有薩米人才能決定誰是薩米人,誰不是薩米人,芬蘭政府在這方面根本不該有任何發言權。也這是聯合國支持的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不當飼養是虐待!一名紐西蘭女飼主將一隻小狗養到體重飆至53.7公斤,導致狗狗才走10公尺路程,就必須停下來休息3次,還因為太胖連獸醫用聽診器都聽不到心臟的聲音,後來牠因健康問題不幸猝死,而飼主也因不當飼養遭當局判刑2個月,且1年內不得養狗。 根據紐西蘭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SPCA)官網消息指出
Thumbnail
近年來,戰爭與地緣政治緊張頻仍,世界各地因氣候變遷造成的水災、熱浪、颶風等極端天氣事件不但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糧食大規模欠收頻繁地發生,對全球糧食生產構成越來越大的風險。印度九種基金會討回糧食自主權給我們的啟示是捍衛台灣民眾的糧食主權應該是“韌性糧安”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Thumbnail
洪水之後的人們,從挪亞一家重新開始,神人關係回到起初的和諧美好,除去了咒詛應許了祝福,這種情形下挪亞一家只需盡責的讓所有的生命「在地上孳生,繁衍增多」(創 8:17)。但顯然還沒到大結局的時候,後面的故事還很長,我們可以觀察到人類生活方式的一些微妙的質變。 首先是人開始吃葷了:「凡活著的動物都
Thumbnail
【南韓禁食狗肉】 南韓國會於2024年1月9日召開會議,審議禁食狗肉法案,經全票通過,南韓將在2027年起,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飼養、繁殖、屠宰和銷售狗肉。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跨族群交流(動物溝通)的派別與溝通方式很多,就如同「即使製作同樣一道菜,每個大廚的刀法、流程、佐料、火候等都不相同,但最後都能做出美味的料理」一般。每位溝通師都有自己的溝通方式與習慣,如果您想要預約Zakiya(薩奇雅)為您與您的動植物家人做溝通,以下幾件事請您知悉~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不當飼養是虐待!一名紐西蘭女飼主將一隻小狗養到體重飆至53.7公斤,導致狗狗才走10公尺路程,就必須停下來休息3次,還因為太胖連獸醫用聽診器都聽不到心臟的聲音,後來牠因健康問題不幸猝死,而飼主也因不當飼養遭當局判刑2個月,且1年內不得養狗。 根據紐西蘭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SPCA)官網消息指出
Thumbnail
近年來,戰爭與地緣政治緊張頻仍,世界各地因氣候變遷造成的水災、熱浪、颶風等極端天氣事件不但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糧食大規模欠收頻繁地發生,對全球糧食生產構成越來越大的風險。印度九種基金會討回糧食自主權給我們的啟示是捍衛台灣民眾的糧食主權應該是“韌性糧安”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Thumbnail
洪水之後的人們,從挪亞一家重新開始,神人關係回到起初的和諧美好,除去了咒詛應許了祝福,這種情形下挪亞一家只需盡責的讓所有的生命「在地上孳生,繁衍增多」(創 8:17)。但顯然還沒到大結局的時候,後面的故事還很長,我們可以觀察到人類生活方式的一些微妙的質變。 首先是人開始吃葷了:「凡活著的動物都
Thumbnail
【南韓禁食狗肉】 南韓國會於2024年1月9日召開會議,審議禁食狗肉法案,經全票通過,南韓將在2027年起,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飼養、繁殖、屠宰和銷售狗肉。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跨族群交流(動物溝通)的派別與溝通方式很多,就如同「即使製作同樣一道菜,每個大廚的刀法、流程、佐料、火候等都不相同,但最後都能做出美味的料理」一般。每位溝通師都有自己的溝通方式與習慣,如果您想要預約Zakiya(薩奇雅)為您與您的動植物家人做溝通,以下幾件事請您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