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回顧|三則原住民相關科學研究・兼看影片: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一年將到尾聲,我們在今年的最後一個月為大家回顧原住民族世界的重要新聞,今天我們先複習三則與「科學研究」有關的新聞,外加一段關於海洋垃圾的短片,同時不忘記向冬天倒數:離冬至還有16天,離年底還有26天。

  • 生態研究:可能流失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
  • 神經學研究:澳洲原住民失智症比例近乎全球平均值兩倍
  • 基因研究揭曉香菠蘿身世:一個科學性的誤解
  • 短片: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無旁白)
Source: Meteored

Source: Meteored


生態研究:全球語言前景黯淡
本世紀末可能流失超過一千五百個語言
可能流失的劣勢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

生態研究:可能流失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

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的一篇論文針對全球語言流失前景表達悲觀的預測:

該研究測量全球 6,511 個語言共 51 個變量,包括人口、法律承認、社經地位、環境特徵等,結果顯示,人口流動會提高語言流失風險正規學校教育年限會提高語言流失風險,顯示學校教育亟需調整。若沒有相應措施,40 年內語言流失數量可能加倍,到本世紀末,全球可能流失超過 1,500 個語言。

可能流失的劣勢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以高語言歧異度的澳洲為例,250 個原住民語言當中,只有 123 個有人使用,其中生命力尚稱強韌且兒童持續學習的只有 12 個。

Source: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Source: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殖民與系統性種族歧視促成高比例失智人口

神經學研究:澳洲原住民失智症比例近乎全球平均值兩倍

發表在美國《神經學》的一篇論文指出,澳洲原住民得失智症(dementia)的比例遠高於全球平均值,且這與居住環境無關,居住在部落和城市的原住民的失智比例都極高。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居住在遙遠部落的澳洲原住民失智比例極高,而這項新的研究納入大量都市原住民人口,發現生活環境並無影響。校整各項數據因素後,澳洲原住民的失智症比例為 24%,近乎全球平均值 14% 兩倍。

神經學研究只能檢驗並觀察神經學方面的問題,但研究人員指出,長期遭受殖民並承受系統性種族歧視,對澳洲原住民的社會生活和身心造成影響,很可能以間接方式促成高比例失智人口,這也表示必須在文化面尋求緩解問題的方法。

Source: AAP: Sharon Smith via ABC News

Source: AAP: Sharon Smith via ABC News


原住民傳統知識並非科學的補強知識

基因研究揭曉香菠蘿身世:一個科學性的誤解

香菠蘿(Artocarpus odoratissimus)是桑科波羅蜜屬植物,原生於婆羅洲。兩個世紀以來,植物學家用一個學名指稱這些樹,直到 2016 年,一個研究團隊在沙勞越從事研究,注意到當地原住民以兩個不同名字稱呼這些樹:樹葉和果實都較大的樹叫做 lumok,果實較小較不甜的樹叫做 pingan。後來他們又注意到婆羅洲北部的原住民也以兩種名字稱呼香菠蘿。

考慮到原住民可能比科學家更了解在地,研究團隊於是檢驗香菠蘿樹的基因,確定這是兩個相關樹種,但遺傳差異大到足以被認定為兩個物種,於是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當前生物學》期刊,將 Artocarpus odoratissimus(香菠蘿)之名留給果實大而甜的 lumok,並將果實較小較不甜的 pingan 稱為變菠蘿(Artocarpus mutabilis)。

香菠蘿身世獲得釐清,但這作為反而引人誤會。我們知道原住民對植物的分類完全不考慮科學上所謂的基因,而是實用性的分類。以香菠蘿為例,婆羅洲原住民之所以要用 lumok 和 pingan 兩個名字來區分乍看似乎相同的兩種樹,正如他們告訴科學家的,主要因為果實大小和甜度不同,作為食物有優劣之別,而不是因為原住民知道這兩種樹「遺傳上差異大到足以被認為兩個物種」。

我們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因為我們若誤以為原住民傳統知識的用處,在於增益補強科學知識,那麼當兩者有所參差,原住民的知識又剛好不符合科學認知,是否就理所當然可以駁斥原住民族傳統知識了呢?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如原住民可能因為人為利用方式的差異,而賦予科學上所謂的單一物種多數的名字,這不表示原住民的認知錯誤(從科學角度而言),只表示原住民的認知出發點與目的和科學不同。

下圖左為 pingan,右是 lumok。
Source: Nature News

Source: Nature News


短片:清理太平洋垃圾帶(無旁白)

富裕世界的人們創造大量垃圾,最終將無際大洋也拉入泥淖。以下是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的短片,希望大家看了以後,會更加留意減少垃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態研究:可能流失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神經學研究:澳洲原住民失智症比例近乎全球平均值兩倍/基因研究揭曉香菠蘿身世:一個科學性的誤解/短片: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無旁白)
Thumbnail
生態研究:可能流失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神經學研究:澳洲原住民失智症比例近乎全球平均值兩倍/基因研究揭曉香菠蘿身世:一個科學性的誤解/短片: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無旁白)
Thumbnail
我們這個時代信仰科學,非科學性的知識往往不被認為是知識——除非科學家們開始主張,有一些理解對科學有增益作用,可以算是知識。過去是十年間,科學家們開始主張原住民的傳統也具有知識價值,於是出現「原住民傳統知識」這個詞彙。
Thumbnail
我們這個時代信仰科學,非科學性的知識往往不被認為是知識——除非科學家們開始主張,有一些理解對科學有增益作用,可以算是知識。過去是十年間,科學家們開始主張原住民的傳統也具有知識價值,於是出現「原住民傳統知識」這個詞彙。
Thumbnail
澳洲原住民的失智症比例為 24%,近乎全球平均值 14% 的兩倍。研究人員指出,長期遭受殖民並承受系統性的種族歧視,很可能以間接方式促成高比例的失智人口,這也表示必須在文化面尋求緩解問題的方法。
Thumbnail
澳洲原住民的失智症比例為 24%,近乎全球平均值 14% 的兩倍。研究人員指出,長期遭受殖民並承受系統性的種族歧視,很可能以間接方式促成高比例的失智人口,這也表示必須在文化面尋求緩解問題的方法。
Thumbnail
原住民族領域裡之所以環境破壞程度較低,是因為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只從周遭取用生存所必需,對環境只造成底線的擾動,這個大方向才是現代科學和工業文明所應當思考。若我們的文明世界依舊沉溺於開發與經濟成長的迷夢,維護環境、保育生態恐怕終究淪為空談。
Thumbnail
原住民族領域裡之所以環境破壞程度較低,是因為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只從周遭取用生存所必需,對環境只造成底線的擾動,這個大方向才是現代科學和工業文明所應當思考。若我們的文明世界依舊沉溺於開發與經濟成長的迷夢,維護環境、保育生態恐怕終究淪為空談。
Thumbnail
2016 年北領地的這起事件,甚至登上全球各大媒體,因為講母語而被認為是挑釁或不尊重,這想法本身就駭人聽聞。但當前台灣的事件隨著當事人往鬧劇演戲,在媒體上自然也成為一齣鬧劇。照理說,台灣的原住民政治人物最應當在這種場合表示支持母語的使用⋯⋯
Thumbnail
2016 年北領地的這起事件,甚至登上全球各大媒體,因為講母語而被認為是挑釁或不尊重,這想法本身就駭人聽聞。但當前台灣的事件隨著當事人往鬧劇演戲,在媒體上自然也成為一齣鬧劇。照理說,台灣的原住民政治人物最應當在這種場合表示支持母語的使用⋯⋯
Thumbnail
我們大概都可以同意,差異很大的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都有不滿或不安,任何一方都沒有必要對這種人之常情過度苛求。然而若有一方始終用自己的想像來替代現實,並以假的現實來支持不友善甚至敵意的政策,那就不能責怪他方的憤怒了。
Thumbnail
我們大概都可以同意,差異很大的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都有不滿或不安,任何一方都沒有必要對這種人之常情過度苛求。然而若有一方始終用自己的想像來替代現實,並以假的現實來支持不友善甚至敵意的政策,那就不能責怪他方的憤怒了。
Thumbnail
跟一般非原住民的學者相比,原住民學者在學術界所感受到的最大壓力是根本的世界觀的衝突,這一點在過去二三十年間不能說沒有改善,但這改變還是頗受地域限制,主要出現在紐西蘭、澳洲、太平洋各島國的大學,北半球則只有薩米人居住的斯堪地納維亞最有交流和改變的意願。
Thumbnail
跟一般非原住民的學者相比,原住民學者在學術界所感受到的最大壓力是根本的世界觀的衝突,這一點在過去二三十年間不能說沒有改善,但這改變還是頗受地域限制,主要出現在紐西蘭、澳洲、太平洋各島國的大學,北半球則只有薩米人居住的斯堪地納維亞最有交流和改變的意願。
Thumbnail
基因研究在原住民世界沒有好名聲,因為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地都有不少人喜好以基因研究佐證血統主張,將原住民族與殖民國家之間的國際政治問題簡化成一個可以量化的數字問題。當然,並不是所有科學家都抱著惡用科學的念頭展開研究。
Thumbnail
基因研究在原住民世界沒有好名聲,因為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地都有不少人喜好以基因研究佐證血統主張,將原住民族與殖民國家之間的國際政治問題簡化成一個可以量化的數字問題。當然,並不是所有科學家都抱著惡用科學的念頭展開研究。
Thumbnail
台灣所有的原住民相關教育措施裡,原住民學生在考試中「加分」可能是最常遭到抱怨甚至攻擊的一項。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原住民接受升學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但儘管有這樣的措施,原住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依舊偏低,而我們今天的新聞摘要顯示,這在全世界都一樣。
Thumbnail
台灣所有的原住民相關教育措施裡,原住民學生在考試中「加分」可能是最常遭到抱怨甚至攻擊的一項。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原住民接受升學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但儘管有這樣的措施,原住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依舊偏低,而我們今天的新聞摘要顯示,這在全世界都一樣。
Thumbnail
原住民,深根台灣的人。現在的他們,正有著文化危機的問題,原住民語本是台灣最久遠的語言,可是在這個銜接國際的世代,他們的文化,變得弱勢許多,而在這樣困窘的情況下,又有甚麼是政府能保障的,又有什麼是原住民自己能做到的。
Thumbnail
原住民,深根台灣的人。現在的他們,正有著文化危機的問題,原住民語本是台灣最久遠的語言,可是在這個銜接國際的世代,他們的文化,變得弱勢許多,而在這樣困窘的情況下,又有甚麼是政府能保障的,又有什麼是原住民自己能做到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