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要聞|COP27 氣候變遷與原住民族・外人鏡頭下的原住民影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秋分已過,【原獨讀報】繼續為大家讀報,同時不忘記向冬天和年尾倒數:距離冬至還有37天,距離年尾還有47天。

  • COP27:氣候變遷與原住民族
  • 歷史上的荼毒:澳洲遭竊世代
  • 攝影:外人眼中的原住民
Source: Karine Avetisyan/Unsplash

Source: Karine Avetisyan/Unsplash

COP27:氣候變遷與原住民族

這是每年都要上演的戲碼,今年的舞台在埃及西奈半島紅海畔度假勝地,有五星級渡假旅館和賭場的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溫暖乾燥的天候,明亮的陽光,和去年行的活動地點(蘇格蘭格拉斯哥)形成強烈對比。

這「活動」是聯合國 COP27 氣候變遷會議。富裕的國家,貧困的國家,熱情理想的環保人士和其他運動者,所有人都要前往,試圖藉著盛會博取媒體注意。

但是今年的情況和往年有些不同。由於主辦國埃及不能容忍異議,又試圖掌控一切,今年會議場外不如往年那樣「抗議四起」。場外的抗議活動受到埃及警方嚴密管控,場內活動則由聯合國負責,於是抗議者可以在稱為「藍區」的場內,按照聯合國的規定表達異見。

今年世界各地的原住民也去了,而且像往年一樣遭到忽視。例如來自澳洲的托雷海峽島民,來自南美洲亞馬遜雨林的原住民,當然也有台灣的原住民。不過在主流國際媒體上,與台灣有關的 COP27 相關新聞,多半也和美國與中國有關:由於台灣是美中關係最嚴峻的前沿,當美國尋求中國在氣候變遷問題上合作,雙方不免卡在台海問題不上不下。

代表中國出席 COP27 的特使解振華告訴國際媒體,中國已向台灣提供氣候變遷援助基金。這顯然是一種宣示主權的外交話術,雖然無人相信,台灣外交部也已提出正式反駁,這種做法畢竟成功獲得媒體注意。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則是台灣原住民的聲音一再被兩岸政治所掩蓋。

台灣外交部的聲明中稱:「台灣到 2050 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的目標,遠遠超過中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的承諾。」

但這類聲明總是沒有提到原住民如何為漂亮的環境政策付出慘痛代價。

沒有在 COP27 獲得多少注意的托雷海峽島民說

我們托雷斯海峽的海水人與大自然相處融洽。
我們懂得看鳥,鳥類或告訴我們明天的天氣。
我們會看植物,植物告訴我們什麼魚可以吃,
什麼魚不能吃,哪種魚有毒。
我們有很多東西可供世界學習。
Source: Peter Dejong/AP

Source: Peter Dejong/AP


歷史上的荼毒:澳洲遭竊世代

①⑧⑥⑨|①①|①①

1869 年 11 月 11 日,澳洲實行《原住民保護法案》,將原住民孩童強行帶往白人家庭安置,以「白化」原住民。

這個政策的頂峰就是 1910-70 年代的「遭竊世代」。

Source: ABC

Source: ABC


攝影:外人眼中的原住民

以下是英國攝影師尼爾森(Jimmy Nelson)的攝影作品,由上至下分別是:

  • 南蘇丹的旱地牧人孟達里人(Mundari),估計人口在 7-10 萬之間。
  •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亞特穆人(Iatmul),這幅作品是現在流行的寫真風格,呈現攝影師期望的原住民形象,未見得是原住民真正的樣貌。
raw-image
Source: Jimmy Nelson, Homage to Humanity

Source: Jimmy Nelson, Homage to Humanit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原住民族要求將原住民族領土訂定為一種特別的保護區,希望能夠藉由這種方式,免於國家經營的保護區(如國家公園等)驅逐掠奪,很可惜這個要求沒有被 COP15 全盤接受。這代表原住民族不能免於被國家以保育之名剝奪土地、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國際特赦組織形容 COP15「錯失維護原住民族權利的機會」。
Thumbnail
原住民族要求將原住民族領土訂定為一種特別的保護區,希望能夠藉由這種方式,免於國家經營的保護區(如國家公園等)驅逐掠奪,很可惜這個要求沒有被 COP15 全盤接受。這代表原住民族不能免於被國家以保育之名剝奪土地、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國際特赦組織形容 COP15「錯失維護原住民族權利的機會」。
Thumbnail
今年世界各地的原住民也去了,而且像往年一樣遭到忽視。例如來自澳洲的托雷海峽島民,來自南美洲亞馬遜雨林的原住民,當然也有台灣的原住民。不過在主流國際媒體上,與台灣有關的 COP27 相關新聞,多半也和美國與中國有關:由於台灣是美中關係最嚴峻的前沿,當美國尋求中國在氣候變遷問題上合作,雙方不免卡在台海問
Thumbnail
今年世界各地的原住民也去了,而且像往年一樣遭到忽視。例如來自澳洲的托雷海峽島民,來自南美洲亞馬遜雨林的原住民,當然也有台灣的原住民。不過在主流國際媒體上,與台灣有關的 COP27 相關新聞,多半也和美國與中國有關:由於台灣是美中關係最嚴峻的前沿,當美國尋求中國在氣候變遷問題上合作,雙方不免卡在台海問
Thumbnail
中美貿易戰,好說,難說,好難說。臺灣主權,好笑,難笑,好難笑。 美國官員訪問臺灣,美國白宮國務院卻很明白的說一個中國,國際上說捍衛臺灣的主權,私地下卻又說一個中國,臺灣政府又不敢反駁美國在國際上的聲明
Thumbnail
中美貿易戰,好說,難說,好難說。臺灣主權,好笑,難笑,好難笑。 美國官員訪問臺灣,美國白宮國務院卻很明白的說一個中國,國際上說捍衛臺灣的主權,私地下卻又說一個中國,臺灣政府又不敢反駁美國在國際上的聲明
Thumbnail
今年巴西自由土地營的主題是「奪回巴西:劃定領土及政治本土化」。來自巴西各地一百二十個原住民族共計五千多名領導人,譴責現任總統波索納洛的不當政策,也譴責聯邦國會「用筆墨來屠殺我們」(亦即透過傷害性立法)。
Thumbnail
今年巴西自由土地營的主題是「奪回巴西:劃定領土及政治本土化」。來自巴西各地一百二十個原住民族共計五千多名領導人,譴責現任總統波索納洛的不當政策,也譴責聯邦國會「用筆墨來屠殺我們」(亦即透過傷害性立法)。
Thumbnail
今天是今年的最後一天,讓我們看看一般角度的回顧和原住民角度的回顧有什麼差別。預祝大家跨年愉快。
Thumbnail
今天是今年的最後一天,讓我們看看一般角度的回顧和原住民角度的回顧有什麼差別。預祝大家跨年愉快。
Thumbnail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