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22年一整年的洗禮,市場不尋常的現象似乎已經延續一段時間了,不管是技術派或是基本面派別,共識趨於一致,也就是「金融市場好像變得很難懂」,但這一次會跟歷史不一樣嗎?
尤其是最近的台股,成交量持續萎縮,雖然還不到窒息量,但可以感受到族群同漲效應不夠整齊,單一個股方面似乎隨便來一個消息就可以開啟大漲,續航力也不購明顯。
投資人可能也注意到,近期只要有理由、股票就會上漲的節奏,投資情緒偏好上變成短線仔的局。
不過,我們轉換觀察美股表現,美國股市似乎在投資偏好有趨於一致性的導向!
約莫從10月開始,股市開啟了反彈行情。美國股市表現在能源、基本金屬、工業、金融、無關景氣的必需品消費以及健康醫療版塊表現最好。
(各類板塊近半年表現 Source:Finviz)
這也可以理解美國三大股指(道瓊工業指數、S&P500、那斯達克指數)三者強落不一的差別。
的確,根據道氏理論,在景氣相對萎靡的時候買公共事業、醫療保健、工業相關的會是理想的投資策略。
但從「價格」與「價值」的導向進行探討,投資邏輯如果站在賤取珠玉,接下來還可以挖的一些寶藏。
上篇我們提到樽節開銷投資術,主要也是因應盤面進行策略調整,接下來我們回過頭觀察總體經濟數據面,或許提前布局等待春燕回歸是不錯的選擇。
採購經理人數據為景氣前瞻指標,各項目與子細項在自我實現的預期中陷入收縮。於資本市場而言究竟已經反映了,還是未來要持續修正?
如果我們從產業面進行調研,原先庫存堆積最嚴重的幾乎都回到安全庫存邊際,反而有一些產業才正開始要進入去庫存週期。
採購經理人有一則回饋反而在悽慘的數據中給了不錯的回饋。
內文主要是說:自2021 年第四季度以來,供應鏈狀況已大大穩定。問題仍然存在,但清單要短得多。客戶需求非常強勁,2023 年前景樂觀。在經歷了這段高通脹期後,人們非常關注利潤率的恢復。
Margin擴大一直是我們在關注的一塊重點,那營收起來 股價似乎也沒有不漲的道理吧!
等他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