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閱讀分享:《如果世界沒有伊斯蘭》

本書作者是曾住在中東約二十年的CIA情報員,對於中東的歷史及風土民情有非常深的認識,過去千年來各種宗教的愛恨情仇他也很了解,所以一個理論上一直在進行廣義的反恐活動的美國情報員,卻肯出書告訴世人,伊斯蘭其實被汙名化的太超過,可信度如何,應該不難想像。
在這個以西方霸權為主流的世界,加上政府及媒體長久以來不斷渲染之下,一提到伊斯蘭教,很多人都會直接把它與恐怖主義等負面印象做連結。一隻流浪犬被虐殺會引起公憤,一位穆斯林被莫名殺害卻不會激起民怨,在一些西方人眼中,伊斯蘭教的信徒死了只是剛好。若被問及伊斯蘭教為何令人憎恨,他們八成也說不上來,只是覺得他所認為的穆斯林就是敵對的一方

因此作者從許多方面進行剖析,要讀者看清「伊斯蘭教」的內容本身,並不構成敵對的理由。
很多人都忘了,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共同屬於”亞伯拉罕的信仰”。以宗教起源來看,伊斯蘭教並非基督教的敵人,東西方敵對的原因主要還是利益糾紛衍生而出的侵略與仇恨,而不是信仰教義上的差異。從公元前三百多年,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向東征服,挺進亞洲時,亞洲對於西方國家的敵意就已經萌芽了,而後波斯和希臘的多次戰爭,更加深了這一種民族記憶,而那個年代,伊斯蘭教根本還不存在。
西元七世紀開始,阿拉伯持續擴張領土,能夠順利建立帝國,除了軍力以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是,他們並沒有強迫被占領者改信伊斯蘭教,早期阿拉伯征服者給人民選擇,只要他們繳交較高賦稅,便可維持原本信仰,像是猶太教或東正教等。甚至有不少人以自身種族為榮,認為伊斯蘭教是高尚的宗教,並不希望被征服的人也能享有信奉伊斯蘭教的特權,阿拉伯人對於傳教的熱情,可能遠不如以往西方人的心中所想。

地緣政治與利益才是關鍵
基督教在11世紀分裂為西方的拉丁天主教和東方的東正教,此後東西方的政治紛爭不斷,想像一個伊斯蘭勢力沒有崛起的平行時空,也沒法看出是否有東西和解的可能,看看擁抱東正教的俄羅斯與西方諸國的關係應該不難想像,在那裏這本書的書名搞不好改成《如果世界沒有東正教》
現在越來越多人了解,十字軍東征並不值得西方國家對這段歷史感到榮耀,他們在東方對貧民百姓和所謂異教徒所做的事,和近代被冠上大屠殺之名的那幾個事件如出一轍,其血腥殘忍程度遠超過七世紀時阿拉伯軍隊的所作所為。而且過往伊斯蘭教也沒有至高無上的政治權力,比起教宗於中古世紀的政治影響力,伊斯蘭的宗教領袖比較像是精神領導,其政治決策權還是在於單一國家的專制君主上。政治盤算考量的就是政治,並沒有太多宗教精神凌駕其上。

過於重視近代的衝突事件
911事件過於刻骨銘心,導致不少西方人一廂情願地認為穆斯林是反西方的唯一力量,對於歷史敏感度較低的人,甚至會怪罪這些恐怖主義國家就是忌妒西方的財富、討厭西方的自由,而忽視了過去數千年來西方國家對他們的祖先發起的侵略、殖民、戰爭,以及文化摧毀及資源掠奪。
而且反西方的國家或組織不勝枚舉,絕非剷除伊斯蘭教就天下太平(看看每次都被當作影劇反派的俄羅斯),若進行一些社區觀察,就會發現居住在西方國家的穆斯林,即使他們大多信仰虔誠,也並非將天主教視為敵人,而且通常也都能融入該國家的當地生活與規範。有一個調查指出,法國的穆斯林學生有10%就讀天主教學校,一方面是穆斯林學校較少,另一方面則是家長認為天主教學校更能讓孩子理解宗教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他們並不擔心進去就讀會被洗腦而與自己成為敵人。

結語
從書中跨越古今的各種史實與證據,作者所要表達的是,東西方的持續衝突,直接讓伊斯蘭教背黑鍋是無知,也無濟於事的,就算伊斯蘭教真的從未存在過,目前的地緣衝突可能也不會改善,以打擊伊斯蘭教為號召的活動更顯得毫無遠見
書中還有更多支持此論點的宗教歷史,值得有興趣的讀者花時間深入研究,另外提醒,本書所描述的宗教事件涉及的年代很廣,種類也很多,對於宗教較無概念的人讀起來可能會略為吃力,建議做好心理準備好好堅持到最後一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