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影評]《航站情緣》-每個人一生都在等待

今天要分享的影評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經典電影《航站情緣》(The Terminal, 2004),《航站情緣》劇情圍繞在一位被困在機場的男子,他是如何在機場度日、賺錢、戀愛,等等,相較於那種大風大浪讓人會看了驚喜連連的電影,《航站情緣》更偏向是溫馨的小故事,其中有許多值得觀眾思考的意義。趕快往下看《航站情緣》影評吧!

懶得用看的?那就聽Podcast吧!

《航站情緣》劇情簡介

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一名從東歐小國搭機前往紐約的威特賴瓦斯基,因為祖國發生武裝政變,他的護照失效,因此抵達紐約後便滯留在甘迺迪國際機場,不得進入美國國土,也無法回國,於是他只好暫時棲身在機場航站的過境大廳,等到祖國的戰爭結束。
劇情簡介擷取自friDay影音

《航站情緣》靈感來源

梅赫蘭·卡里米·納賽里(波斯語:مهران کریمی ناصری‎,[mehˈrɒn kʲæriˈmi nɒseˈri],1942年-),亦稱阿爾弗雷德·梅赫蘭先生(Sir, Alfred Mehran),生於伊朗馬斯吉德蘇萊曼,因為遺失難民護照,自1988年8月8日起在法國戴高樂機場第一航廈的一排紅色座椅上居住,直到2006年7月因健康問題離開機場送醫為止,在此機場居住17年,是史上在同一個機場中停留時間最久的人。梅赫蘭被認為是電影《航站情緣》中由湯姆·漢克斯所飾主角的原型人物。
以上內容引用自維基百科

《航站情緣》心得

其實《航站情緣》不是那種讓人會有驚喜感的電影,但它厲害的地方是在於劇情細膩的鋪陳,讓觀眾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一開始威特賴被留在機場時,從海關人員到掃地阿伯都很排斥他。但是威特賴透過他自己堅持不懈的原則,滿滿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情感,像是開始和三人組一起打牌,透過幫送餐男問問題,也跟杜小姐漸漸熟識。
樂觀積極的他堅持自己的原則,守法、樂觀,不會英文就學,沒有錢就想辦法賺錢,決不因為想要達成目的就背棄心中的原則、自暴自棄,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機場待這麼久,卻能怡然自得的原因吧!
從電影中也讓我們了解到,生活中瑣碎的小事其實才可能是成就一切的關鍵,如果威特賴沒有在機場晃來晃去,幫助他人、想辦法離開,他最後也沒辦法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在國家回歸和平後,為他歡呼吧!
其實我在看這種困境電影的時候,我都會思考說,如果我是電影中的主角,我是否也能像他們一樣,跨出舒適圈,找到方法脫離這個狀態,像是《The Map of Tiny Perfect Things》和《棕櫚泉不思議》,我真的有辦法為了逃出這個循環而做到這個地步嗎?感覺只能一輩子被困在那個循環裡面了ಥ_ಥ
這部平凡的電影,卻能帶給觀眾暖心的感覺,我想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每個人雖然平凡卻都獨特吧!總是愛錯人的空姐、有罪在身的清潔員、默默愛慕著海關人員的送餐員等等,大家雖然都只是機場內的小小員工,卻都有各自的故事色彩,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沒有忽略那些人,讓每一個角色都能展現出屬於自己的故事,就像平凡生活中的我們一樣,讓人心有戚戚焉。
《航站情緣》的keyword「等」,每個人都在等待,空姐等著有家室的男人、送餐員等著海關人員、威特賴等著去紐約等等,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等待(像我最近就在等簽證嗚嗚嗚),膽我們能否有那個耐心,能等到時機成熟就是一大重點。相信只要像威特賴一樣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就能出現轉機吧!
𓆝以上純屬個人心得,僅供參考𓆝

《航站情緣》預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