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2/0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30103未盡的基隆山(三)撤出

  不到六點即鑽出帳外,很意外的樹上竟然沒有任何的露水,左晚故意把帳搭成會返潮的樣子,不過凝結的水珠也實在少得可憐,最近有那麼的乾燥嗎?隔壁山友在五點時即打包撤退,早點出發天氣較涼爽所耗的水應該也會比較少吧。六點叫家凱起床,今天就不拖了,早點出發早點結束回家輕鬆去。
  出發不久來到 37 K,這裡有一個廢棄的工寮,家凱看到上面有一個水塔,就上去看看有沒有水。其實說真的昨天經過時我就有看到這一個水塔了,只是當時我認為旁邊是廢棄工寮,水塔應該也是廢棄不用了吧,所以就不特別再走回來碰運氣。但沒想到這個水塔竟然是有水的,此時家凱的心情可謂是如沐甘霖,畢竟他只剩區區不到200毫升的水量。只是這水看來早已沒再流動,不知存在水塔裡面多久了,保險起見肯定要先煮過,家凱還拿出濾咖啡的濾紙來將就將就,就這樣我們在這裡煮煮水,喝個熱湯,再吃一點東西補充補充。既然有水了,那基隆山應該可以嘗試囉,恩恩~當然是不!畢竟我們為此多耗了一個多小時,時間早就錯失了。突然家凱跟我要了鹽巴,原來是他覺得水煮完後仍是有些味道難以下嚥,所以想要加一點東西壓一下。其實這跟我預期的一樣,但卻也讓我有些不太想喝這個水,畢竟我覺得我的水量還勉強足夠,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裝了500毫升備用。
裡冷林道視野─安東軍山稜線
  整備就緒後再度沿著林道撤出,目標是林道29K東八仙山的登山口,昨天本來是有考慮連東八仙山都放棄,但看看地圖如果要回八仙山停車場,還是得走東八仙山這條線最為可行及保險。今日天氣果然乾燥,裡冷林道的視野非常的棒,遠方可以看到中央山脈稜線,地圖比對應該是安東軍山,山峰APP顯示似乎可以看到玉山。最令人驚豔的是山底下的一潭雲海,為何用"潭"字呢?因為他就跟湖泊一樣四面都被山所圍住,依照地理方位,我開玩笑說埔里現在應該是陰天吧。果不其然就是埔里盆地,注意看這潭雲海左上角還有個小小的湖泊,原來是日月潭,日月潭還在雲海之上,真是有夠奇妙。此時大約是九點,其實還蠻意外地已經九點了雲海還沒散掉。
裡冷林道視野─埔里盆地雲海及盆地左上角的日月潭
  今天的裡冷林道也很特別,走到32K處聽到陣陣的鏈鋸聲,原來是林務局正在進行疏伐作業,他們將大本營紮在31K處,昨天的山友有提到也許可以到31K處要水看看,但我知道31K處應該沒有天然水源,他們的水肯定也是帶上來的,雖然他們可以開車,但水仍然是蠻珍貴的資源。今天看他們的任務是修枝,將樹木下層的老枝,因為比較不易接受到光合作用,且通常老葉的營養效率都較低,所以會將它們修掉,以增加樹木能量轉換效率,並促進杉木的增高、成材。看他們用梯子爬上高高的樹上鋸,也是用生命在賺錢的一群阿。
辛苦的伐木工人(圖左)
  走一走來到了10點,向左手邊驚鴻一瞥,那一潭雲海已然散去,露出可愛的埔里盆地,以及右手邊清楚可見的九九峰,能看到此景,沒登上基隆山的遺憾可謂頓時消失,裡冷林道的路面整理得很好,坡度也很適中,整段走來感到非常的舒服,加上這個景色,看來這個林道很有從6K一路踢上來的價值。一開始走林道30公里的想法是被我排除在外的,除了我想探探那些伐木時代的遺跡外,主要原因就是230林道和大鹿林道我們都踢過且感覺不要不要的,不過這次結束,家凱說如果要再來一次基隆山,他可以考慮走林道上來,可見這林道是多麼得舒服,難怪會成為腳踏車的必訪聖地。
裡冷林道視野─雲海散去露出的埔里盆地雲海及右邊的的九九峰
  十點四十五分才終於來到林道29K處東八仙山的登山口,這八公里林道我們竟然花了快三個小時才走到,可見我們中途真的賞景賞得很嚴重。這裡也是昨天要上切黎明前那個乾溪溝的源頭處,通往乾溪溝的地面是踩了會陷下去的濕,看來要在這邊紮營也沒多少的空間。
累死在東八仙山山頂的我
  在這小休一下來到11點整,開始今天的重頭戲─東八仙山。不過一開始就發生了找路障礙,竟然沒有任何的標示布條,左找右找後決定找一個比較可以攀爬的山壁硬切上去,然後就是一路上努力尋找路跡及可鑽的縫隙沿著稜線上行,沿路的布條也是少之又少,到東八仙山之前大概也只看到三條吧。這讓我們很意外,不是有人這麼單攻過嗎?這樣不明顯的路跡還要找路,而且似乎還是摸黑,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然後我在這一段路竟然中途累到必須休息,這真是不科學阿,昨天上切黎明的路都比這陡了,那時都仍感到輕鬆寫意,怎麼今天會突然整個累攤呢?這讓我想到了兩年前我從拾丸山回小雪山的那段路,明明路也沒很陡,但我卻很累。想想這兩次的相同點就是缺水。雖然在37K有水塔水可以裝,但我有些不願意喝那個水,所以今天沿途上我仍有特意省水。加上昨天喝的量也未達一天標準消耗量,猜測可能使得晚上肌肉修復效果不足,也加劇了今天體力的消耗。想通後我也不特意省水了,開始大口喝了起來,畢竟還有備用水。13:20來到東八仙山山頂,看到山頂平緩的地面,我疲累的身體突然產生一股衝動 ─ 先躺下再說。
  東八仙山山頂有兩條明顯的路徑,往北的那一條是通往第一天經過的八仙山駐在所,我們取往西南方的這一條接八仙山,從這之後登山路徑就很清楚,布條的指引也很充足,雖說如此還是要很注意獸徑的干擾。中間有一段我突然把家凱叫住回頭,因為我覺得腳踏的點越來越鬆軟,以東八仙山的熱門度不該如此,而且周遭真的看不到布條了。那些說有離線地圖就夠,山裡不該有布條的,我真懷疑他們有沒有走過這種冷門路線,這種路線往往人徑和獸徑差不了多少,一不小心就會出錯,這時看離線地圖也可能因為衛星的誤差讓人覺得還在路徑上,往往也要走到很前面才會發覺。離線地圖只是讓人知道確切位置及方向,是否真在路徑上還是要靠布條和經驗來補足,當然如果是路徑已經很明顯的大眾化步道,如八仙山的標準路徑,那就真的沒有再加布條的必要性了。
八仙山頂合照
  下午三點整終於來到八仙山山頂,本來預期應該中午就會到,竟然整整慢了三個小時,這時真的很慶幸取消了一大早攻頂基隆山的計畫,畢竟如果真攻頂,以我們今天的效率來看,現在可能早已摸黑,尤其最怕的是在路跡不明顯的地方。這時候竟然還遇到兩組山友,一組走松鶴線接南松鶴登山口,另一組走蝶夢八唐,這時才到八仙山,他們肯定要摸黑。那兩條都不算頂級熱門路線,中間仍有些地方路跡會不太明顯,在這兩條路線摸黑,我只能說他們有夠大膽。好佳在事後沒聽到任何救援的消息,看來他們應該都有平安下山了吧。檢視目前剩餘的水量,正好將昨天剩餘的500毫升水喝完,接下來是下山不怎麼耗水,看來備用的水塔水可以不用喝了。在此大休之後我們接八仙山的標準路徑下山,這是我這一趟旅途中,最難得不需要再用心認路的山徑,而且一路下坡可謂輕鬆極了。唯一的問題是這路段也是他媽的陡逼,已經走到沒力的我對這下坡也是腳抖抖。來到5.5K的流籠頭遺跡,這時突發奇想,如果林務局在這裡架設滑索,讓人爬上山後可以一路滑下去,那應該是很爽快的一件事吧,看解說牌也說以前伐木工人就靠流籠頭上下山的阿。不知道大家可以接受多少的收費,我覺個1000的話我會很願意,畢竟這麼陡的下山實在太傷腳了。
  回到停車場已經傍晚六點,稍稍摸了一點小黑,結束這三天精彩的行程,就可惜基隆山沒有成功攻頂,看來還有下次挑戰的機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