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老」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些年,在文章裡都自稱「老朽」或「老夫」。「老朽」,是指老而無用之自謙詞。
提起這個「老」字,老朽就會戒慎恐懼,提醒自己:
(一)對人家說道理,不要老氣橫秋。如果過去有得罪的地方,請包涵。
(二)對人不要老謀深算。坦白說,我從來都不會算計人家,要算計別人,還真是挺辛苦的呀!
(三)處世不要老奸巨滑。也坦白說,我一向都率性而為,直道而行,不遮不掩,該行則行,該止則止。
(四)遇事不要老羞成怒。對的就是對,錯了就得認錯,沒什麼好怒的,也沒什麼好羞的。大不了,意見接受,做法照舊。
要是給面子的話,就喊你一聲老師;要是不給情面的話,就斥哪個「老頑固」,食古不化。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做「老而不」;也不必恭維我「老當益壯」,那是違反自然的常理的。
不過,孔子有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我倒會銘記的。
(寫於2020年9月11日於海外)
按:
①「老而不」即「
老而不死,是為賊」,那是出自孔子的口,是不是匪夷所思?是有原因的。
②「戒之在得」,過去解釋這句話,都把這個「得」解作「貪」,血氣既衰,跟貪扯上啥關係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風雲戰國之齊國篇》紀錄片在32:41說「齊國的韶樂,令孔子三月不知肉味…臨淄還是情色之都」。這樣的陳述,會不會誤導觀眾,以為孔子蠻喜歡這個情色之都的音樂呀? 沒錯,《論語》的確記載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述而13】 得注意:孔子在齊聞韶,並沒有說韶樂是齊國的呀?
提起這句話,可能誤以為仁者好打得,天下無敵。 其實,仁者之所以無敵,乃因為普施仁政的政府,其所有的施政方針,處處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作出發點,無論是立法、司法、執法,處處都是為人民來著想;故此,天下的人民又怎會與施行仁政的政府為敵呢? 明朝有位偉大的思想家,後世稱賞為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代完人— —王
這幾年的全球疫情,大家一直都在忍受著,要戴口罩、要有安心出行、要有核酸陰性證明、要注射疫苗、要隔離、要封區、要與親人告別…實在難過,我也很同情,又很無奈。不過,我真的不敢偷著樂呀! 這幾年,我沒注射疫苗、大部分時間不用戴口罩、照樣出入餐廳超市,又不用什麼陰性證明,更沒有封區,總之生活如常,該做什麼做
這幾年的疫情,你說是擾民也好,儆民也可以,人是無法勝天的。再加上近年香港的動盪,造成人心惶惶,有些港人迫於無奈,離開這個生於斯、長於斯,去另覓異鄉。 筆者作為一個海外的香港人,眼見港人如此散落飄零,人心如此脆弱無助,能做些什麼?能說些什麼? 這二十年以來,筆者一直在寫作,讀者對象都是過去的學生;但自
一名港女目睹公車司機辱罵年長乘客,行動緩慢,害他誤點,因而仗義執言,卻竟遭車撞兼毆打。 唉!關於臺灣人的問題,真是一言難盡,幾十年前,民風樸素,人情味濃,社會倫理,親親尊長;但是,在這十多年以來,家庭倫常慘劇時有發生,令人唏噓。就以男女感情來講,移情濫交,無日無之。最不堪者,對中華道統文化,時而鞭屍
俄烏的戰局,筆者早在2022年2月26日特寫一文——從孟子對征伐之道的反思,也有相應的理解。茲節錄如下,謹供參考: 話說齊國趁燕國內亂,出兵伐燕,把燕軍打敗。齊宣王以此事來試探孟子的看法: 齊宣王說:有人建議我不能占領燕國的領土,但又有人建議我占領它。講真的,齊燕兩國實力相當,但我軍竟然在五十日內一
《風雲戰國之齊國篇》紀錄片在32:41說「齊國的韶樂,令孔子三月不知肉味…臨淄還是情色之都」。這樣的陳述,會不會誤導觀眾,以為孔子蠻喜歡這個情色之都的音樂呀? 沒錯,《論語》的確記載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述而13】 得注意:孔子在齊聞韶,並沒有說韶樂是齊國的呀?
提起這句話,可能誤以為仁者好打得,天下無敵。 其實,仁者之所以無敵,乃因為普施仁政的政府,其所有的施政方針,處處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作出發點,無論是立法、司法、執法,處處都是為人民來著想;故此,天下的人民又怎會與施行仁政的政府為敵呢? 明朝有位偉大的思想家,後世稱賞為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代完人— —王
這幾年的全球疫情,大家一直都在忍受著,要戴口罩、要有安心出行、要有核酸陰性證明、要注射疫苗、要隔離、要封區、要與親人告別…實在難過,我也很同情,又很無奈。不過,我真的不敢偷著樂呀! 這幾年,我沒注射疫苗、大部分時間不用戴口罩、照樣出入餐廳超市,又不用什麼陰性證明,更沒有封區,總之生活如常,該做什麼做
這幾年的疫情,你說是擾民也好,儆民也可以,人是無法勝天的。再加上近年香港的動盪,造成人心惶惶,有些港人迫於無奈,離開這個生於斯、長於斯,去另覓異鄉。 筆者作為一個海外的香港人,眼見港人如此散落飄零,人心如此脆弱無助,能做些什麼?能說些什麼? 這二十年以來,筆者一直在寫作,讀者對象都是過去的學生;但自
一名港女目睹公車司機辱罵年長乘客,行動緩慢,害他誤點,因而仗義執言,卻竟遭車撞兼毆打。 唉!關於臺灣人的問題,真是一言難盡,幾十年前,民風樸素,人情味濃,社會倫理,親親尊長;但是,在這十多年以來,家庭倫常慘劇時有發生,令人唏噓。就以男女感情來講,移情濫交,無日無之。最不堪者,對中華道統文化,時而鞭屍
俄烏的戰局,筆者早在2022年2月26日特寫一文——從孟子對征伐之道的反思,也有相應的理解。茲節錄如下,謹供參考: 話說齊國趁燕國內亂,出兵伐燕,把燕軍打敗。齊宣王以此事來試探孟子的看法: 齊宣王說:有人建議我不能占領燕國的領土,但又有人建議我占領它。講真的,齊燕兩國實力相當,但我軍竟然在五十日內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孔子的時代,能活到四、五十歲,大概都是經歷豐富、看盡世事的"年長者";或者,該說是為數不多的長壽者,所以當他提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時,好像很有道理;但放到現代,高齡化社會儼然成形,七八十歲仍健在的人們比比皆是,資訊爆炸、訊息傳遞快速,競爭劇烈、生活緊湊,活到四十歲,頂多是社會的"
Thumbnail
你上次和什麼人有過真正交流的對談是什麼時候? 人老了的一個標誌是步步為營的機巧,有人說那是「世故」。年少時很容易和人交心,星夜相談也無妨,兩肋插刀也很可以,那是全無戒備,不怕受傷把自己全盤交了出去。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此句無啥問題:「…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否,建德如偷,質真如渝…」。此一小段前後(從「建言」起始)都是四字句,老子寫書(或古人寫書)會那樣突來一五字句麼?難道是,「廣德如不足」無法用四字表達麼?可能麼? 橫書思考不易發覺,直書思考就能略猜一二。當「不口建」依序縱排且建字不完
Thumbnail
這邊指的老人臭不是真的老人臭味,而是一種倚老賣老的說話方式;有些人人未老,心先老了,講話的時候充滿了一些他們自己覺得很正確的生活經驗,而你只要一旦發表自己的意見,就會被這樣的人懟回去,所以跟這樣的人講話真的很辛苦也很累。 中年人習氣跟年輕人的透明感 我有一些年輕人和中年人的朋友,和朋友們出去聊天
「蔽而不成」是《老子》,「敝而新成」是《文子》。前者有艸、後者無艸。前者為『不』、後者為『新』。兩者之前都是「不欲盈」。 「敝」,按說文:「帗也。一曰敗衣。」「蔽」,按說文:「蔽蔽,小艸貌。」無論是「敝」或「蔽」,後接「不成」或「新成」均不可通解。後者是「遮」之意,前者是「舊」之意。另敝(蔽)不新
Thumbnail
從前有一位德性高超的老智者,有一天行走在路上,冷不防被一名嫉妒心重的同道友人吐口水,老智者剛好被一旁事物吸引而停住腳步,所以不礙事。老智者繼續往前走,這位同道友人又從地上抓起一把沙灑向老智者,剛好一陣強風吹來,那把沙全灑向友人自己,老智者一樣乾乾淨淨不礙事。 老智者對那名氣沖沖的道友說了一句話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Thumbnail
血氣方剛時,總覺得老人言是裹腳布,到頭來才知道,正義不死,是因為它總是幼稚——還以為Superman和Spiderman是種真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孔子的時代,能活到四、五十歲,大概都是經歷豐富、看盡世事的"年長者";或者,該說是為數不多的長壽者,所以當他提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時,好像很有道理;但放到現代,高齡化社會儼然成形,七八十歲仍健在的人們比比皆是,資訊爆炸、訊息傳遞快速,競爭劇烈、生活緊湊,活到四十歲,頂多是社會的"
Thumbnail
你上次和什麼人有過真正交流的對談是什麼時候? 人老了的一個標誌是步步為營的機巧,有人說那是「世故」。年少時很容易和人交心,星夜相談也無妨,兩肋插刀也很可以,那是全無戒備,不怕受傷把自己全盤交了出去。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此句無啥問題:「…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否,建德如偷,質真如渝…」。此一小段前後(從「建言」起始)都是四字句,老子寫書(或古人寫書)會那樣突來一五字句麼?難道是,「廣德如不足」無法用四字表達麼?可能麼? 橫書思考不易發覺,直書思考就能略猜一二。當「不口建」依序縱排且建字不完
Thumbnail
這邊指的老人臭不是真的老人臭味,而是一種倚老賣老的說話方式;有些人人未老,心先老了,講話的時候充滿了一些他們自己覺得很正確的生活經驗,而你只要一旦發表自己的意見,就會被這樣的人懟回去,所以跟這樣的人講話真的很辛苦也很累。 中年人習氣跟年輕人的透明感 我有一些年輕人和中年人的朋友,和朋友們出去聊天
「蔽而不成」是《老子》,「敝而新成」是《文子》。前者有艸、後者無艸。前者為『不』、後者為『新』。兩者之前都是「不欲盈」。 「敝」,按說文:「帗也。一曰敗衣。」「蔽」,按說文:「蔽蔽,小艸貌。」無論是「敝」或「蔽」,後接「不成」或「新成」均不可通解。後者是「遮」之意,前者是「舊」之意。另敝(蔽)不新
Thumbnail
從前有一位德性高超的老智者,有一天行走在路上,冷不防被一名嫉妒心重的同道友人吐口水,老智者剛好被一旁事物吸引而停住腳步,所以不礙事。老智者繼續往前走,這位同道友人又從地上抓起一把沙灑向老智者,剛好一陣強風吹來,那把沙全灑向友人自己,老智者一樣乾乾淨淨不礙事。 老智者對那名氣沖沖的道友說了一句話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Thumbnail
血氣方剛時,總覺得老人言是裹腳布,到頭來才知道,正義不死,是因為它總是幼稚——還以為Superman和Spiderman是種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