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影評】《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The Conductor - 交響樂團為何需要指揮?

《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劇照(造次映畫)
《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劇照(造次映畫)
Music Can Name the Unnameable & Communicate the Unknowable.
「音樂可為無以名狀的事物命名,並傳達不可知的事物。」
美國音樂家 李奧納德柏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1918 ~ 1990
拜《TÁR塔爾》之賜,美國女指揮家 瑪琳艾索普在近期奧斯卡獎季提出有關該片劇情主角影射她的成長背景、性向、職場遭到性別歧視等情節,讓更多人能夠認識到這位如此傳奇的音樂人。
有趣的是,當這則新聞一出有不少人反應瑪琳艾索普對號入座,又想要藉由《TÁR塔爾》聲勢炒作話題;但試問,到底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瑪琳艾索普的過去,還有她所在意的議題為何?
絕對要大力感謝「造次映畫」認真推廣音樂紀錄片,以及獨具慧眼的品味;相信《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並非搭《TÁR塔爾》的順風車,而是藉由透過瑪琳艾索普來讓更多音樂門外漢認識交響樂團的迷人魅力,以及「指揮」在交響樂團中的重要地位,而並非只是個數拍子、在眾多樂手們面前揮著小棍子的角色。
片中不少篇幅強調瑪琳艾索普師承柏恩斯坦,以及從音樂學院求學時便開始嘗試不同音樂類型,打破古典音樂的框架,最終多次衝撞體制、嘗試突破那頂看不見的玻璃天花板;它並非一直在性別議題(或是艾索普本人的性向)等敏感議題打轉,反而是讓觀眾看到了一個音樂人是如何愛著音樂,並嘗試透過音樂來薰陶更多人。
很喜歡片中設計的孩童參與音樂會,享受音樂的情境:這讓我想起過去在管樂團吹奏小號的時光,老師和同學總是不斷在比較誰的技巧好,誰的樂器高級,卻忘了樂團追求的是一種和諧,還有身為樂手、身為指揮在樂團中所扮演的角色。樂團本該追求整體性,而非凸顯樂團中的某個英雄樂手,來拯救一切。
正如艾索普致力讓古典音樂打入社區,讓巴爾的摩這座城市充滿音樂的氛圍;走出音樂廳,深入人心,感動人心,讓城市除了壯大之外,變得更偉大。這部紀錄片並非侷限於女指揮家如何打破性別歧視,而是告訴我們音樂是打破一切的最佳解,描述無以名狀和未知事物的語言。
《瑪琳艾索普:首席女指揮》2023年02月03日上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愛看電影,更愛與人分享電影觀點和知識。 哈囉,你好!我是XXY! 我將會在這裡分享我所撰寫的影評、電影專文、專題,還有分享電影有趣的影片及知識唷! 歡迎喜愛看電影的你或妳,能夠一起和我在這裡聊電影、享受電影、分享電影!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