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以山本為主角,描寫了二戰後「西伯利亞滯留者(シベリア抑留者)」的故事。這些人指的是二戰結束以後被蘇聯紅軍解除武裝後,押往西伯利亞進行強制勞動改造的日本戰俘,人數多達56至76萬人。他們多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和蒙古進行房屋重建與伐木開墾等粗重勞役。在零下40度的惡劣環境下,這些戰俘缺乏基本的糧食和休息,因此即使其中許多人躲過了敵軍的子彈,卻熬不過刺骨嚴寒,死在了千里之外的勞改地。僥倖活下來的人直到1956年後日俄政治關係緩和才得以歸國。(日本名作家山崎豐子的長篇巨著《不毛地帶》的開頭也描寫了這段過往,並被改編成電視劇及電影)
在角色設定方面,我原本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主人公山本的家庭背景及成長故事,甚至是他和若次美之間的相戀點滴。因為山本在劇中從一開始便是積極樂觀的形象,善良正直,溫和風趣,無論遇到何種困難與打壓,總是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對抗強權。但如此光明正派的形象設定需要強大的情感基礎作為原動力,才能合理化其動機與作為。因此若缺乏對角色過往經歷的刻畫,其角色深度便如淺根的浮萍,縱使滿布水面仍一吹即散。以山本為例,片中只提到他與妻子一見鍾情,之後兩人在海灘上互許終身。但僅憑如此單薄的片段真的就足以支撐山本夫妻間貫穿全片的強烈情感嗎?況且山本自身開朗樂觀的性格養成絕對與他的家庭生活或是社會經歷相關,在本片中卻缺乏更深入的挖掘與描寫,讓這個本大有可為的角色停留在平板化的階段,無法有更立體的發展和共鳴,令人惋惜。
本片另一個靈魂人物則是較貼近大眾的松田,片中也曾多次藉由他的視角,去描寫山本在北國的生活點滴。有趣的是,松田這個角色的成長曲線呈現少見的「N型化」發展。作為家中獨子的他和母親相依為命,但政府的一紙徵召令將未經世事的他逼入戰場這個生命如沙塵般輕易消逝的地獄,使他在目睹戰友中彈犧牲後,竟然懦弱的掉頭逃回壕溝。也因如此,當他被送到勞改營時毫無怨言,心中認定這是上天對他的懲罰。直到他遇見山本,在目睹他為了守護同袍的簡陋牌位被蘇聯士兵拳打腳踢時,那沉睡已久的熱血突然湧現,讓他挺身而出,護在了山本的背上。但隨之而來的「癢癢禁閉箱(裝滿蝨子的小黑屋)」懲罰卻再一次將他打回原形,讓他變回那個沉默寡言的畏縮小兵。然而,經過近十年的相處與母親逝世的打擊,在山本最虛弱的時候,這一次,卻是他站了出來,對著蘇聯兵黑黝黝的槍口,堅定且勇敢地提出讓山本轉院治療的要求。此番描寫,在戲劇張力方面或許力道稍弱,卻十分真實且撼動人心。畢竟很多時候,我們多數人都無法做到像山本那般勇敢,只能像站在人群中不發一語的松田一樣,將滿腹怒火、不甘、悲傷、怨懟深深埋進心底,為了保護自己,換上一張冷漠淡然的面具。但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我們仍悄悄捂著一團火,希望能肆意的燃向這世間的醜惡與不公。
原在片中也是很有記憶點的人物,身為山本的前上司,同樣通曉俄語,甚至帶領他進入俄國文學的世界。然而為了早日回鄉見家人一面,在蘇聯軍隊的脅迫下他供出了下屬山本等人,讓其背上莫須有的罪名,錯失了回家的機會。因此他前期在面對山本時是充滿愧疚的沉默,即使山本選擇原諒他也無法減輕他的罪惡感。直到中段山本主動提起他在大學時期曾是東京六大學聯盟的優勝選手,鼓勵他站上打席並揮出了久違的全壘打。場邊觀眾的高聲歡呼與手心堅實的觸感才讓他想起那熱愛棒球的自己,漸漸拾回尊嚴的碎片和作為「人」生存下去的勇氣。因此在電影後段,同伴為了山本的治療罷工請命時,他毫不猶豫的作為代表,向他曾經畏懼並痛恨的蘇聯士兵提出將山本轉院的要求。想當然爾,俄軍怎麼可能特地浪費資源在一個重病的戰俘身上,因此他掏出手槍對準原,嘲笑他們作為戰犯竟然還有臉提出這種要求。但平時溫和的原沒有絲毫退讓,他怒目注視著眼前高大的蘇聯兵,近乎嘶吼的喊道:「我們不是牲畜,是人!」、「已經九年了!九年的收容所生活還不夠嗎!」寥寥數句,飽含近十年來深埋心底的悽苦與哀痛,那發自靈魂的質問不只是對在場的俄兵,更像是對上天與命運的控訴。十年的青春與犧牲,究竟夠不夠償還祖國的罪孽?
北川景子飾演的若次美則是本片驚喜之一,原以為只是個插花的配角,但她在逆境中展現的堅毅卻絲毫不輸丈夫。試想,一個年輕女性在那個戰亂紛擾的年代獨自帶著四個孩子遠渡重洋回到日本,不僅要拉拔稚兒還要奉養年邁的婆婆,其中苦楚與辛酸豈是常人能夠想像。而她也將一個母親的堅韌與妻子的深情詮釋得十分到位,並展現出與遠在千里之外的丈夫相同的樂觀與積極,即便身處困頓,卻仍能仰天高歌,不放棄追尋生活的美好。而在電影後段,當她收到丈夫的病亡通知時,情緒爆發的演出也非常有感染力。握著手上的薄紙,想到十一年來日夜堅信的希望終化為泡影,她終於忍不住雙腿一軟,踉蹌撲倒在庭院之中。其撕心裂肺的痛哭與用力摳進地面、刨出深痕的十指,隔著屏幕,都能讓人聽見一顆心破碎的聲響。
作為貫穿全片的主人公,二宮和也再度展現了他駕馭角色的氣場與強大的表現力。即使山本在電影的前中後三段都有挨不完的拳頭、怒踢、大耳光與吐不完的血漿,那雙清澈的眼睛卻始終閃爍著溫暖的明亮。但在喉癌末期,因腫瘤切除手術而無法正常說話時。此刻的他眼窩凹陷、雙頰瘦削,灰暗的面頰上盡顯死神的闇影,昭示著他已經進入人生的倒數階段,每分每秒,生命都從指縫中迅速流逝。回顧近十年的北國生活,再冷、再黑、再苦他都已經咬牙挺過,卻唯獨抵不過這意料之外的病魔。眼看重回故鄉再見妻兒一面的夙願即將幻滅,他終於第一次,卻也是最後一次流下不甘心的淚水。豆大晶瑩的淚珠順著臉頰滑落,濕潤了脖頸間被鮮血染紅的紗布,原本歡快清亮的嗓音此刻卻只能化為空洞虛弱的抽氣聲,伴隨悉悉簌簌的嗚咽,低低回響在寂靜的病房。對照當初在狹小幽暗的車廂內都能放聲高歌的山本,如今的他,卻連大聲痛哭的資格都被剝奪了。
四封遺書、四位同袍、四種身分、四份希望。山本留下的不只是遺書,更是強大的精神意志與信念,如同永不熄滅的火苗,支撐著松田四人度過一個又一個收容所的暗夜,直至黎明的到來。而他們手持的四份遺書內容則巧妙地映照四人各自的經歷與心結,借他們之口,呈現了山本為人、為子、為父、為夫的不同面向,讓那逝去的身影在回憶中卻更加鮮活立體。而山本在信中溫暖的筆觸與對家人深深的眷念日夜盤旋在他們腦海,無形中也療癒了他們各自心中的缺口,並化作引揚歸國的船帆,牽引他們回到心靈與故鄉的港灣。
片中最後使用的隱喻則讓我想起日本名曲《千の風になって》,
別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我未沉睡
化為千縷之風
在那寬廣的天空吹拂著
私のお墓の前で 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 眠ってなんかいません 千の風に 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在若次美拿著最後一份遺書時,庭院中晾曬的棉被被風悄然吹起,淚眼婆娑間,依舊是那個記憶中身穿白西裝的羞澀青年。明亮的眼睛溫柔地注視著她,「妳做得很好,這麼多年辛苦妳了!」耳邊依稀傳來久違的話語,讓若次美忍不住向前伸手,奮力想抓住那飄忽的人影。但剎那間,又一道清風拂來,再次吹起了雪白的布料,吹散了現實的寂寥,吹過她花白的髮梢,最後,跨越記憶與時空的藩籬,吹向二十年前那對在海邊迎著陽光,相視而笑的戀人。
這部電影以另一種方式昭示了戰爭的殘酷,不同於鮮血淋漓的生死,它將觀眾的目光牽引到戰後那群滯留異地,難以歸鄉之人身上。比起前線衝鋒陷陣中隨著機關槍聲噴湧的熱血,嚴寒北國潔白的冰雪卻在寂靜中奪人性命。即使戰爭在國際法規程序上畫下句點,但國家間的政治角力卻從未停止,宛若沒有煙硝的戰場,雖不見火光聲響,卻刀刀傷人見骨,將十幾萬條生命生生葬送在呼嘯的風雪與荒涼的他鄉。因此,比起其他戰爭片以血肉槍炮堆疊出的狠戾與令人屏息的肅殺,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更像一首幽涼哀傷的日式輓歌,以悠長淒婉的調子緩緩訴說生命無常的喟嘆與哀怨,與大時代下身如飄萍般命不由己的無力。
《我親愛的克萊門汀》(Oh My Darling’ Clementine)
片中另一個伏筆是19世紀末創作的美國名曲《我親愛的克萊門汀》(Oh My Darling’ Clementine)歌詞琅琅上口、調子簡單易學,不僅是山本在片中多次吟唱的小曲,也是他與家人間的羈絆與回憶。幾乎可說是貫穿全片的隱藏版主題曲。但令人細思極恐的是,這輕快的曲調下的悲傷歌詞 (原歌詞是關於一個女孩意外溺死的故事……)卻彷彿一首冥冥中注定的預言,諭示著山本最後的結局。
Oh my darling, oh my darling
Oh my darling, Clementine
You are lost and gone forever
Dreadful sorrow, Clementine
此片雖然沒有正中我的淚點,但電影高潮時整個廳充滿此起彼落地啜泣與擤鼻涕的聲音,連我隔壁的迷妹都哭了1/3場電影,甚至出了影廳還能看到一群人紅著眼眶擦眼淚!令我忍不住想起這部電影在日本節目宣番時,片商信誓旦旦地打包票,催淚度高達97.1%,保證連淚腺堵塞多年的觀眾都能在電影院號泣不止(所以我是那剩下的3%鐵齒觀眾?!)
雖然電影基調有些沉重,但片中小新收養的流浪狗「小黑」絕對是本片一大嬌點和畫龍點睛之筆!機敏聰穎、呆萌可愛的毛孩,恰到好處的為壓抑沉悶的勞改生活帶來歡笑。而在山本過世後,小黑更是忠心的守在墓前,再也沒有回到收容所。(小黑踏著靈車揚起的煙塵,奮力追趕吠叫的場景真的太糾心!)而在兩年後松田等人乘上引揚船準備歸國時,許久未見的小黑竟然倏地從岸邊竄出,在冰面全力追趕著船隻,即使掉進冰窟窿也使勁以狗爬式游著。小新在船上更是焦急地大喊停船,甚至急急忙忙地想跳船救牠。先不說停船救狗這件事是否合理,光是這個橋段就堪比北國版《為了與你相遇》!更何況此時小新還在船上大喊:「快看!是小黑!小黑帶著山本兄的思念回來了!」(是誰出戲了我不說……)
關於這部電影,必須大推樂團Mrs. GREEN APPLE包辦詞曲演唱的主題曲「
Soranji 」!!觀賞完整部電影後,一邊回想著劇情,一邊聽著片尾溫柔真摯的唱腔,咀嚼細膩深刻的歌詞,片中的精采場景恍若歷歷在目,久久難以離去。其所打造的世界觀更是原汁原味的還原了主人公山本那堅決不屈、奮力與命運一搏的勇氣,與即使歷經風雪也不忘抬頭仰望那湛藍晴空的善良與堅強。而光是聽著歌曲,西伯利亞闊朗無垠的原野便彷彿在眼前鋪展,令人相信自己總有一天也能如那光之所向,奔向思念的彼方。這首曲子賦予電影飽滿的情感與詩意的色彩,將整個故事昇華到另一個高度,絕對是年度最愛電影主題曲之一!
結語
非常有趣的是,在金馬影展的官網上介紹這部電影是戰俘版《刺激1995》(才不是!)但就算要改,也應該是《刺激1945》、《在西伯利亞的中心呼喊愛》或是《集中營也有春天》……等。《來自北國的信》這部片的議題敏感且有些沉重(絕對不是適合配著珍奶炸雞爆米花闔家觀賞的歡樂喜劇片),目前不在片商引進臺灣院線的名單內,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點擊上篇的劇情解說,服用完故事大綱後再回頭來看這篇評論。
如標題所言,本片的優點與缺點都十分明顯,火候及調味差強人意,雖然細細咀嚼不致索然無味,但總是差了點意料之外的驚喜。尤其劇本有幾處斧鑿痕跡格外深刻,彷彿編劇特地在重點台詞上用螢光筆畫底線打圓圈還加驚嘆號,「貼心的」提醒你這裡可以放聲大哭了!又比如山本在寫遺書時忍不住開始抽泣,用袖子摀著嘴道,「戰爭真的好殘酷啊!」讓本應是劇情高潮的時刻,因著這句使人出戲的台詞,失去那一瞬間的張力,也讓坐在電影院的我倏地清醒,所有的激情與淚意消失得無影無蹤,只想著:「不用你說我也知道啊!」以名字很像的另一部二戰名作《來自硫磺島的信》做對比,通篇台詞雖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句「戰爭真的好殘酷啊!」但透過鏡頭語言的書寫與氣氛的營造,戰爭的嚴酷悄無聲息的融入每一幅畫面中,砲火下生命的脆弱與堅韌同時被展現得淋漓盡致,令人久久想起仍餘味無窮。
導演在片尾特地將鏡頭切回2022年的婚禮,安排山本之子顯一在孫女的婚禮上致詞,以此呼應片頭在滿州的那場婚禮(為了怕你忘記,編劇非常貼心的在台詞裡重複一次),試圖來一波情感回憶殺賺人熱淚。而飾演顯一的白髮老人更是大有來頭,不僅是日本著名演員及歌手寺尾聰,同時還是1993年富士電視台為了紀念終戰48周年所拍攝的特別企劃電視劇『収容所(ラーゲリ)から来た遺書』 主演,他在劇中同樣飾演山本幡男這個角色。以他的驚喜客串作為彩蛋,出現在片尾格外具有傳承意義及代表性。但以觀眾視角而言,才剛沉浸在結局淒美動人的情緒不久,就被迫迅速抽離拉回現實,看一個遲暮老人重新憶當年。就好比是按下五倍速快進鍵後又突然二十倍速快退,實在是非常影響觀影體驗。
或許涉及敏感的政治與歷史因素,電影的宣傳聚焦在主角山本與妻子之間堅定深刻的情意,避談收容所嚴厲殘酷的勞動生活與外交困境。但其實電影中山本與其他四個人物碰撞出的火花才是故事的主旋律之一,遠遠超出那單薄的粉紅泡泡,留下發人深省的空間。整體而言,此片情節感人,演技精湛,但劇本對於角色情緒的堆疊與積澱尚欠火候,雕琢的痕跡過於明顯,為了感動而感動,只會使電影變得空洞還惹得觀眾”美送”。生生把一個原本可多方深入再挖掘的真實角色,變成又一個中二感滿滿的Jump少年漫畫男主角。
註1《千の風になって》,是日本聲樂家秋川雅史於2006年發行的單曲。 中文譯名「化為千風」歌詞原為美國詩作,詩名為「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別站在我的墳前哭泣)
註2 「東京六大學棒球聯盟」,創立於1925年,是六所位於日本東京都的名門大學(早稻田、慶應義塾、明治、立教、法政、東大)所屬的棒球部所組成的學生棒球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