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院:送還是不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前自己後生,父母就算是退休了也是行得走得,有時還會幫忙照顧我兩個女兒,一路以來都是當著support的角色,特別的「獨立」,不喜歡添「麻煩」。在我想像中,大概到了他們老了也應該是留在家中,最多是請個外傭照顧他們起居飲食,覺得老人院好像是不關自己的事。

好幾年前,外婆年邁,阿姨同住,每天照顧開始吃力,扶高扶低的時候自己也會扭傷,早晚的照料,起居飲食,還有出入看醫生覆診,一個七十歲照顧一個快九十的老人家,心理壓力讓她吃不消。家裡沒有額外的房間聘請外傭幫忙(也可以說是阿姨不習慣有外傭在家),我媽和其他姐妹都是有限度的幫忙,始終阿姨才是日夜的照顧者,同住是沒有喘氣機會的。

最後,還是屈服了,把外婆送進同區的老人院。我媽和阿姨們輪流探望,也輪流帶她看醫生。外婆一天六餐有院社照顧,晚上有護理員當更,阿姨沒了那種「靠晒她」的負擔,她能有多一點自己的時間,她們姐妹們也各自騰出時間,探望陪伴,減輕了壓力。

但這都是疫情前的事了。當時帶外婆出入都方便,有時候出來飲個茶,吃個晚飯院社都歡迎。疫情期間,不能出來不能見都是無可奈何,隔著玻璃分開九尺,離遠見面都試過。坐牢都有得放風,在老院就是長期困在房間,不能見家人,身不由己。以為現在已經科技發達,有zoom,寫個Whatsapp,整個video conference 咪隨時見到?這都是一廂情願的。有幾多個老人家真的是精通智能電話功能呢?我有個上了年紀的親戚有輕微的老人癡呆,連自己電話password都長期不記得,電話無法解鎖。電話響起她會聽,但就是永遠不會打出。如果老院友不會用電話,人手短缺的老院也要prioritise,餵飯、派藥、出入廁所、洗澡,哪一樣不比分配人手做IT support重要呢。更諷刺的是,原來很多老院都是沒有wi-fi服務,在這個年代生活的我們,真的沒法想像。幸好現在九十有多的外婆尚算精靈,阿姨們買了個ipad給她「打麻雀」,她也會用電話打出打入,真是晚年都要有學習使用科技的基本能力。

現在可算是疫情放緩,COVID也被當作風土病,但老院還是「守衛深嚴」,家屬自然不能進入院社範圍,只能帶院友出來「見個面」;申請出來要說情、找藉口,院社的態度就是「我們不鼓勵外出」。COVID後的今天,我搞不清楚,這是本來老院的方針和意願嗎?

疫情到現在,老院的死亡人數大概是20%左右吧。死亡當然可怕,政府、老院要對這些數字交代,就要加緊防疫。人不死,但心裡那種與世隔絕、被離棄的感覺不知壓垮了多少個老人家,一晃就老了幾年。

一個COVID,打亂了很多人的生活節奏,其實也打亂了本來的老院生態。政府和老院「對外開放」的取態,很影響家屬對「送還是不送」的決定。也許很多照顧者都是到了臨界邊緣,在家照顧已經用盡精力,但還是「拖得就拖」,能遲一點送就遲一點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Mmmm的沙龍
1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外婆晚年身體過於孱弱以致於行動無法自如,不得不請外傭到家中照顧,又因外傭無法適應外婆的諸多要求,做不了幾天就另謀出路。之後又找了幾個來照顧,也是一樣的結果,不得已,只好讓外婆入住安養院,舅舅每天下班去陪伴,若有需要,也會在安養院過夜,陪伴外婆。高齡社會,又病又老的老人需要家人的照顧,家人礙於工作無法
Thumbnail
外婆晚年身體過於孱弱以致於行動無法自如,不得不請外傭到家中照顧,又因外傭無法適應外婆的諸多要求,做不了幾天就另謀出路。之後又找了幾個來照顧,也是一樣的結果,不得已,只好讓外婆入住安養院,舅舅每天下班去陪伴,若有需要,也會在安養院過夜,陪伴外婆。高齡社會,又病又老的老人需要家人的照顧,家人礙於工作無法
Thumbnail
小姨来电说姨夫的父亲前几天去世了。她俩这几天一直都在忙着处理后事。 “啊!不是说老人家的身体一直很很硬朗吗?!” “好在这次有姨夫在家里,您们可以有商有量的彼此安慰,一起承担。” “您自己的乳腺疾病也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哦,不可以掉以轻心哈。” 人到中年,真是多事之秋啊。
Thumbnail
小姨来电说姨夫的父亲前几天去世了。她俩这几天一直都在忙着处理后事。 “啊!不是说老人家的身体一直很很硬朗吗?!” “好在这次有姨夫在家里,您们可以有商有量的彼此安慰,一起承担。” “您自己的乳腺疾病也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哦,不可以掉以轻心哈。” 人到中年,真是多事之秋啊。
Thumbnail
以前自己後生,父母就算是退休了也是行得走得,有時還會幫忙照顧我兩個女兒,一路以來都是當著support的角色,特別的「獨立」,不喜歡添「麻煩」。在我想像中,大概到了他們老了也應該是留在家中,最多是請個外傭照顧他們起居飲食,覺得老人院好像是不關自己的事。 好幾年前,外婆年邁,阿姨同住,每天照顧開始吃力
Thumbnail
以前自己後生,父母就算是退休了也是行得走得,有時還會幫忙照顧我兩個女兒,一路以來都是當著support的角色,特別的「獨立」,不喜歡添「麻煩」。在我想像中,大概到了他們老了也應該是留在家中,最多是請個外傭照顧他們起居飲食,覺得老人院好像是不關自己的事。 好幾年前,外婆年邁,阿姨同住,每天照顧開始吃力
Thumbnail
「請阿嬤下來走一走,身體才會健康,好久沒看到她了。」 這是阿伯最常跟我弟說的話。大概是老人家表達想念最直接的話語
Thumbnail
「請阿嬤下來走一走,身體才會健康,好久沒看到她了。」 這是阿伯最常跟我弟說的話。大概是老人家表達想念最直接的話語
Thumbnail
她總會說:「老了沒路用啦!」 苦笑著又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都不對,是家有一老,真煩惱!」 長輩們常常因為年華老去,飽受身體病痛與孤獨。 這些高齡70~90多歲的長輩們,往往又因為年輕時不一定有受到完整的教育,在內心深處埋藏自卑。
Thumbnail
她總會說:「老了沒路用啦!」 苦笑著又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都不對,是家有一老,真煩惱!」 長輩們常常因為年華老去,飽受身體病痛與孤獨。 這些高齡70~90多歲的長輩們,往往又因為年輕時不一定有受到完整的教育,在內心深處埋藏自卑。
Thumbnail
鬼門關走一遭的奶奶,醒來看見的是孩子間的兄弟相爭,該開心還是該失望呢? 母親住院期間的隔壁床80歲奶奶,在朋友家突然倒下心跳驟停30分鐘,朋友一路CPR到進醫院加護病房電擊插管救回一命,原來奶奶在倒下的前2天也有暈倒症狀,只是那時馬上叫得醒來,並沒有馬上立即去醫院檢查,但奶奶似乎有所感應直覺,當晚便
Thumbnail
鬼門關走一遭的奶奶,醒來看見的是孩子間的兄弟相爭,該開心還是該失望呢? 母親住院期間的隔壁床80歲奶奶,在朋友家突然倒下心跳驟停30分鐘,朋友一路CPR到進醫院加護病房電擊插管救回一命,原來奶奶在倒下的前2天也有暈倒症狀,只是那時馬上叫得醒來,並沒有馬上立即去醫院檢查,但奶奶似乎有所感應直覺,當晚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