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從視野開始】自主決定的能力,依賴客觀證據無法跨出創新

【價值,從視野開始】自主決定的能力,依賴客觀證據無法跨出創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由之丘一間藝廊老闆說,外國人買藝術品很有趣,一位住在附近的太太帶著小孩路過,逛了一會兒說:「給我那一幅。」感覺像買菜一樣簡單,那可是一幅要價二三十萬日圓的畫作啊。

可日本人不同了,會全部瀏覽一遍後才開口問:「哪個畫家賣得比較好?」為了避免受騙而謹慎的評估。

山口先生和水野先生認為,這是因為沒有勇氣自行判斷,無法自信地說出「這個很好」,反而依賴低度相關的訊息來強化自信心,這種『説廢話症候群』正是因為不了解,不懂它好在哪裡,故而無法判斷好壞,但什麼都沒說又感覺自己沒有參與,從而問一堆無關緊要的問題,職場上也很多這樣的人。

水野學:我最討厭的就是市場調查,任憑調查結果擺佈
真的很無趣。

如果你在會議上提出「我覺得這樣比較好」,可能被批評又沒人問你的個人意見。然而,在職場上更普遍地被要求提出客觀證據,以市場調查為佐證,強化提案的說服力,提出客觀證據乍看是很理性的做法,但如果只依賴客觀資訊而抹煞主觀判斷,這無異於『撇除責任』:調查結果說應該採行B方案,如果結果失敗不能怪我,因為市調是這麼說的。

在水野另一本書《品味,從知識開始》提到不應該依賴調查結果的兩個理由:

  • 不會自行思考什麼才是好的,什麼才是自己想做的,降低大腦的創造力。
  • 讓責任歸屬變得曖昧,在偏重集體決策的組織裡,為了避免因失敗可能會被炒魷魚的壓力,而選擇以調查結果來取代,想追求更好更有趣的企圖心會消失殆盡。


市調是什麼?

市調是收集當前環境中既定存在的意見和認知,想像一下我們能從市調報告中學習到什麼內容,競爭對手採取的作法、大眾在使用上的意見,這些資訊都只停留在「當下」這個維度,而不是未來,除非只停留在紅海市場上,做著差別不大的產品,否則,只依靠當下的資訊無助於創新。

創新是需要專業度和想像力,需要深入研究及獨特見解,而依賴市調來指揮創新,無異於讓一群缺乏想像力的人來指引方向,要如何進步呢?在iPhone之前,哪一份市調會支持「沒有按鍵的手機」,團隊的想像力設計出iPhone,賈伯斯的主觀判斷「我覺得這個好」,正是這樣的創意領導風格讓蘋果不斷做出令競爭對手意想不到的創新。

關於創新扼殺的個人經驗談【逆思維】創新是一種賭注,要求證據反而阻礙進步


《價值,從視野開始》是日本趨勢大師山口周與知名創意總監水野學的對話集。

也推薦水野學另一部系列作《品味,從知識開始》,唯有累積「對普通」的認識才能發展出評價好壞的能力。這系列的見解都很獨到,還收藏系列作第三部《創意,從計畫開始》,還沒讀但三本書擺起來真好看,感覺品味都高尚起來。

raw-image





avatar-img
Alicia Lee的沙龍
2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licia L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什麼比眼睜睜看著朋友發財更擾亂一個人的心智。 我們所認識的那位牛頓公爵,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他也當過韭菜,他說: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但算不出人類的瘋狂。 1720年南海公司的股價從128英磅開始飆漲,在起漲沒多久,聰明的牛頓公爵就看出這波漲勢的投機性,換言之,沒有足夠的基本面支撐,所以他早早的脫
人對資訊解讀方式會受到欲望影響,當認定某些結論時,會低估其他違背看法的事實,而對於支持我們想法的例證全盤接受。《覺察力》 白話的說,『自利偏見』讓人在自以為公正客觀的認為自己的看法最好,如果有人勸,那是那些人愚蠢沒見識,如果有第三方資訊,那一定是想帶風向,帶著成見地過濾訊息,是一種自大的成見。 一個
沒什麼比眼睜睜看著朋友發財更擾亂一個人的心智。 我們所認識的那位牛頓公爵,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他也當過韭菜,他說: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但算不出人類的瘋狂。 1720年南海公司的股價從128英磅開始飆漲,在起漲沒多久,聰明的牛頓公爵就看出這波漲勢的投機性,換言之,沒有足夠的基本面支撐,所以他早早的脫
人對資訊解讀方式會受到欲望影響,當認定某些結論時,會低估其他違背看法的事實,而對於支持我們想法的例證全盤接受。《覺察力》 白話的說,『自利偏見』讓人在自以為公正客觀的認為自己的看法最好,如果有人勸,那是那些人愚蠢沒見識,如果有第三方資訊,那一定是想帶風向,帶著成見地過濾訊息,是一種自大的成見。 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