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機構欠薪,員工「慼心」,兼乞討文

二月份我被機構遲發薪水一周,原因、過程就不細說,那時我想起件往事。 幾年前有個學姐兼專業領域前輩,介紹我去某機構工作,過程中,她說我以前會對外批評工作單位,現在這毛病很多人知道,要我答應:如果要在那邊作,就不能隨便對外人講機構的不是。 我答應她,之後做了三年多,印象中我沒講過機構的壞話。 現在想起來只覺得荒唐,我待過的機構,無論是主管、負責人、經營者,很多都覺得自己的機構是神聖不可褻瀆的殿堂,能進去作簡直是上輩子修來的福份。但我的經驗,去哪都一樣,總是有大量虛應故事,甚至很多作假敷衍,了不起的「志業」沒那麼多。 有些我這個年紀的,已經當到各類機構、組織、團體、企業的經營者或高階管理人,無論底下管5個人還是50、500人,都要受雇者把工作當得很神聖,那組織本身有沒有拿出同樣「神聖」的待遇?
講錢傷感情?那管理、經營者本身對組織、員工,或看待機構本身業務的態度,有沒有讓被管理者覺得,這是要認真嚴肅對待的工作,如果出勤記錄、差假管理、薪資發放...等很基本的事情都馬馬虎虎,做事的人怎麼可能認真看待工作?
中國拍的電視劇《走向共和》,講述清末到民國初年的歷史,裡面有段演袁世凱小站練新軍。部隊在發軍餉,清廷的大官和外籍軍事顧問正好來視察,只見長官一一唱名士兵出列,領餉、清點、確認再入列,整齊劃一、極有秩序,就有外籍軍事顧問讚揚這是有紀律、能作戰的軍隊,陪同的清廷官員不解,發薪餉不是很平常的軍隊業務嗎?哪有那麼大的學問?外籍軍事顧問就說:「清朝軍隊之所以沒有戰力,很大的原因就是長官剋扣軍餉,部隊發薪不確實,軍人自然沒有士氣和戰力,打仗馬馬虎虎。袁世凱的軍隊能夠讓士兵領到足額的薪餉,部隊就有士氣,未來一定能打仗。」
很多社福團體、機構給薪低也罷了,發錢還不乾脆,甚至要搞回捐,這機構管理鐵定大有問題,員工服務絕對沒有士氣和熱忱可憐,機構出事,最後就是求助者的悲哀。
最後麻煩各位讀者,本人從欠薪一事也可看到,機構本身管理無章,經營極可能朝不保夕,還請大家經濟支援本人寫下去,善用方格子平台給我協助,未來一定持續產出優良的社工專業領域觀點、評論。這篇算是乞討文了,感謝!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社會上似乎都認為公益、慈善、非營利組織,用錢能肆無忌憚,只要無條件犧牲奉獻。在通俗的對話語言中,要抗拒他人過份的佔便宜就會說「你當我家開救濟院/孤兒院/慈善團體的啊......」好像公益組織不用為錢傷腦筋。其實慈善、非營利組織錢得來不易,用錢反而比盈利企業更斤斤計較,本專題談談公益團體的「錢途」。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