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欠薪,員工「慼心」,兼乞討文

機構欠薪,員工「慼心」,兼乞討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二月份我被機構遲發薪水一周,原因、過程就不細說,那時我想起件往事。

幾年前有個學姐兼專業領域前輩,介紹我去某機構工作,過程中,她說我以前會對外批評工作單位,現在這毛病很多人知道,要我答應:如果要在那邊作,就不能隨便對外人講機構的不是。

我答應她,之後做了三年多,印象中我沒講過機構的壞話。

現在想起來只覺得荒唐,我待過的機構,無論是主管、負責人、經營者,很多都覺得自己的機構是神聖不可褻瀆的殿堂,能進去作簡直是上輩子修來的福份。但我的經驗,去哪都一樣,總是有大量虛應故事,甚至很多作假敷衍,了不起的「志業」沒那麼多。

有些我這個年紀的,已經當到各類機構、組織、團體、企業的經營者或高階管理人,無論底下管5個人還是50、500人,都要受雇者把工作當得很神聖,那組織本身有沒有拿出同樣「神聖」的待遇?

講錢傷感情?那管理、經營者本身對組織、員工,或看待機構本身業務的態度,有沒有讓被管理者覺得,這是要認真嚴肅對待的工作,如果出勤記錄、差假管理、薪資發放...等很基本的事情都馬馬虎虎,做事的人怎麼可能認真看待工作?

中國拍的電視劇《走向共和》,講述清末到民國初年的歷史,裡面有段演袁世凱小站練新軍。部隊在發軍餉,清廷的大官和外籍軍事顧問正好來視察,只見長官一一唱名士兵出列,領餉、清點、確認再入列,整齊劃一、極有秩序,就有外籍軍事顧問讚揚這是有紀律、能作戰的軍隊,陪同的清廷官員不解,發薪餉不是很平常的軍隊業務嗎?哪有那麼大的學問?外籍軍事顧問就說:「清朝軍隊之所以沒有戰力,很大的原因就是長官剋扣軍餉,部隊發薪不確實,軍人自然沒有士氣和戰力,打仗馬馬虎虎。袁世凱的軍隊能夠讓士兵領到足額的薪餉,部隊就有士氣,未來一定能打仗。」

很多社福團體、機構給薪低也罷了,發錢還不乾脆,甚至要搞回捐,這機構管理鐵定大有問題,員工服務絕對沒有士氣和熱忱可憐,機構出事,最後就是求助者的悲哀。

最後麻煩各位讀者,本人從欠薪一事也可看到,機構本身管理無章,經營極可能朝不保夕,還請大家經濟支援本人寫下去,善用方格子平台給我協助,未來一定持續產出優良的社工專業領域觀點、評論。這篇算是乞討文了,感謝!


↓↓↓↓↓↓↓↓↓↓↓↓↓↓↓↓↓↓↓↓↓↓↓↓↓↓↓↓↓↓↓↓↓↓

avatar-img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沙龍
112會員
93內容數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之前勞動部霸凌事件,隨後中央到地方社政單位都傳出,發生過類似事件,難道是社工社福背景的公務員,人格特別惡劣或低下?深究原因,社福、社政單位壓力過大,人事流動頻繁,容易發生劣幣逐良幣的事情,個性溫和、軟弱的人容易被「凹」,要不全接下來,做到受不了走人;或者據理力爭,武裝自己,變成惹不起的刺蝟.....
政府服務不再委託服務,並非民間就沒有活力,剛好相反,民間團體要從招標、委託案的窠臼中解放,活力才能重現。台灣社會福利運動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民間活力能量最強大的時期,推動了許多制度變革。當福利服務大量委外,推動變革的民間組織,瞬間矮化為一般《政府採購法》的「廠商」..........
收信平安 去年碰到妳本人那次,很欣慰,只是當時日夜作息顛倒,非回家睡覺,所以沒什麼交流,遺憾,希望有機會見面多聊一點。 但初次見面的粗淺印象,我已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在那個社運小團體,尤其是T的底下作事,會那麼痛苦.......
之前勞動部霸凌事件,隨後中央到地方社政單位都傳出,發生過類似事件,難道是社工社福背景的公務員,人格特別惡劣或低下?深究原因,社福、社政單位壓力過大,人事流動頻繁,容易發生劣幣逐良幣的事情,個性溫和、軟弱的人容易被「凹」,要不全接下來,做到受不了走人;或者據理力爭,武裝自己,變成惹不起的刺蝟.....
政府服務不再委託服務,並非民間就沒有活力,剛好相反,民間團體要從招標、委託案的窠臼中解放,活力才能重現。台灣社會福利運動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民間活力能量最強大的時期,推動了許多制度變革。當福利服務大量委外,推動變革的民間組織,瞬間矮化為一般《政府採購法》的「廠商」..........
收信平安 去年碰到妳本人那次,很欣慰,只是當時日夜作息顛倒,非回家睡覺,所以沒什麼交流,遺憾,希望有機會見面多聊一點。 但初次見面的粗淺印象,我已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在那個社運小團體,尤其是T的底下作事,會那麼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