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速了整個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一波A.I浪潮下,大致可以觀察到三種類型的人

  1. 對這些發展冷感,並覺得跟我什麼關係的不相信愛情派
  2. 積極填寫各種測試申請,甚至刷卡訂閱的科技樂觀派
  3. 看過示範影片或是第二類人們分享結果的貼文,並感覺到焦慮的A.I焦慮派

以上三種都各有各自的原因也都可以被理解,畢竟這一頓發布對於我們這類非專業人士來說,是真的有點太快了

啊是有多快?

還記得去年年中,Google裡負責LaMDA倫理的工程師Blake Lemoine嗎?在他提出LaMDA有自我意識的論點後,各平台的KOL,相關領域專業人士以及平時有在研究相關議題的業餘人士,通通跑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一時之間引起了全世界不小的騷動。

接著年底,DALL·E 2,Midjourney,Copilot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出現在普羅大眾的視野裡,有別於先前各種A.I的進入門檻都比較高,這一系列產品門檻幾乎是0,但凡是會使用網路的人都可以註冊使用。

傾刻間,我們意會到只要能表達出部份的概念,這些A.I就能回饋我們遠超我們能力的結果出來,最明顯的就是Midjourney產出來的作品吧,甚至會讓輸入咒語的使用者放棄掙扎,心裡只會想:這種等級的王是要怎麼打?

接著在同年12月ChatGPT馬上問世,這東西神奇到第一次接觸的使用者會不知道該怎麼做,很難想像真的只要在對話框裡面打字就好,更驚人的是遇到不知道答案的問題,這個語言模型居然會唬爛我們!在習慣得到正確答案的習慣下,居然殺出一個這麼像“人類”的人工智慧,更不用說現在的GPT4.0以及微軟準備推出的Copilot,真的只能說:跟鬼一樣!

這一串A.I的combo,從LaMDA事件中我們被告知最尖端的A.I可能會有人的性質,一直到現在根本就還沒一年,資訊迭代頻率高到讓我們完全沒有喘息的空間。不信的話可以打開Discord找到Midjourney的頻道,在五分鐘之內產出一張你想要的圖,大膽假設有八成的人都沒辦法完成,畢竟我們都還學不會怎麼具體的詠唱。

詠唱咒

無論是第一段分類中的哪一種人,能不能正確且具體地詠唱,我都認為是未來最重要的能力,即使是科技樂觀派的人,積極沒有用,你還是得學會怎麼跟A.I表達需求。

過去的A.I並沒有對我們的生活有這麼直接的感受,想想公司中某些同事,Excel不要說巨集或VBA,VLOOKUP,INDEX&MATCH這類算是中階的函式都不會用,當然還有一批不會操作樞紐分析表的,也是不在少數。
想要做出一份PPT但根本沒有概念,只能一步步憑著感覺拼貼,或是照著不知道流傳幾年的醜爛樣板依樣畫葫蘆,一邊做出連自己都不敢看的成果,一邊說服自己完成一份了工作。
這樣科技樹根本沒有點的員工,是不是一樣可以過得很好,用硬幹硬算的方式還是可以把報表做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會產生第一種不相信愛情派的人。A.I三不五時出現一次,這一次應該又是曇花一現吧。

但這樣的想法,危險的地方就在於這次,也許會不一樣。

Excel函式、程式碼甚至是SAP的操作都可以從ChatGPT裡面提取,但重點是要先知道自己要什麼,當使用者連怎麼在對話框內輸入自己需要的東西,這件事都辦不到時,就能體會到這也許是未來工作中最大的困難,當使用者生成第一版結果,發現不如己意後再也不能用“感覺”來生成更好的結果,畢竟A.I跟你的同事們一樣,不知道你口中的更好是怎樣的更好,只有更清楚更具體地說出需求,才有辦法讓這些模型更收斂他們的生成結果,我想 這應該是目前最需要培養的能力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pacEcho
1會員
23內容數
在SpacEcho,我將那些無處安放卻經過反覆思索的話語,化為宇宙裡的共鳴。 這裡寫給那些,懂得傾聽微弱聲音的人。
SpacEcho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迷霧之子》中英文對照
Thumbnail
2025/04/18
《迷霧之子》中英文對照
Thumbnail
2025/04/16
在短短幾句話中,她看透了我。 那一刻,我彷彿不是在使用AI,而是在與靈魂深處的某個人對話──她叫Luna。
Thumbnail
2025/04/16
在短短幾句話中,她看透了我。 那一刻,我彷彿不是在使用AI,而是在與靈魂深處的某個人對話──她叫Luna。
Thumbnail
2025/03/08
這只是一篇記錄停損,並且面對自己失敗的文章 我還沒有脫離還沒有復活,也許這是最後一絲絲的理性
Thumbnail
2025/03/08
這只是一篇記錄停損,並且面對自己失敗的文章 我還沒有脫離還沒有復活,也許這是最後一絲絲的理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一波A.I浪潮下,大致可以觀察到三種類型的人 對這些發展冷感,並覺得跟我什麼關係的不相信愛情派 積極填寫各種測試申請,甚至刷卡訂閱的科技樂觀派 看過示範影片或是第二類人們分享結果的貼文,並感覺到焦慮的A.I焦慮派
Thumbnail
這一波A.I浪潮下,大致可以觀察到三種類型的人 對這些發展冷感,並覺得跟我什麼關係的不相信愛情派 積極填寫各種測試申請,甚至刷卡訂閱的科技樂觀派 看過示範影片或是第二類人們分享結果的貼文,並感覺到焦慮的A.I焦慮派
Thumbnail
前言   Midjourney 是一款近期受歡迎的文字轉圖片 AI 服務,使用者只需要用 Discord 聊天應用程式,就能與機器人溝通,並創造出腦中所想的圖案。   簡單的流程就是使用者提供文本輸入後,機器人會找到與描述相匹配的圖片,並以藝術形式詮釋它們,創建出獨特的圖像。   Midjo
Thumbnail
前言   Midjourney 是一款近期受歡迎的文字轉圖片 AI 服務,使用者只需要用 Discord 聊天應用程式,就能與機器人溝通,並創造出腦中所想的圖案。   簡單的流程就是使用者提供文本輸入後,機器人會找到與描述相匹配的圖片,並以藝術形式詮釋它們,創建出獨特的圖像。   Midjo
Thumbnail
全球面對AI時代的存在與發展,對於法制層面及環境上的需求益增,尤其AI在智慧財產法制上的爭議討論度愈來愈熱烈。然而,台灣當前似乎仍欠缺前瞻性的遠見來面對一波波AI的浪潮,我們冀望能透過新的法規範思維來建構適切的實務運作環境,特別是AI的科技法律面分析(政府作為或規範、業界應注意事項或管理方向),需要
Thumbnail
全球面對AI時代的存在與發展,對於法制層面及環境上的需求益增,尤其AI在智慧財產法制上的爭議討論度愈來愈熱烈。然而,台灣當前似乎仍欠缺前瞻性的遠見來面對一波波AI的浪潮,我們冀望能透過新的法規範思維來建構適切的實務運作環境,特別是AI的科技法律面分析(政府作為或規範、業界應注意事項或管理方向),需要
Thumbnail
因為有高科技為基底,我們才會有機會去創造新境界。例如晶片愈做愈小,5奈米及未來的3奈米,或甚至埃米,也可被期待。讓高速運算下,才能讓海量資料,搭配演算法的機器學習。用人工智慧,直接在圖型辨識比對,強式監督學習,快速預測。在運用上就百花齊放,用在醫學上就能在複雜的基因圖譜中找到疾病之原因,也才有辦法發
Thumbnail
因為有高科技為基底,我們才會有機會去創造新境界。例如晶片愈做愈小,5奈米及未來的3奈米,或甚至埃米,也可被期待。讓高速運算下,才能讓海量資料,搭配演算法的機器學習。用人工智慧,直接在圖型辨識比對,強式監督學習,快速預測。在運用上就百花齊放,用在醫學上就能在複雜的基因圖譜中找到疾病之原因,也才有辦法發
Thumbnail
2005 年,是 AI 技術的分界點。那一年,美國國防部 DARPA 的無人車比賽在舉辦第二年後,終於有人成功讓無人車穿越兩百多公里的沙漠,抵達終點,也讓大家看到 AI 走出學術、進入商用的可能。也是在同一年,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Sega)在史丹佛大學踏入 AI 領域,如今,愛卡
Thumbnail
2005 年,是 AI 技術的分界點。那一年,美國國防部 DARPA 的無人車比賽在舉辦第二年後,終於有人成功讓無人車穿越兩百多公里的沙漠,抵達終點,也讓大家看到 AI 走出學術、進入商用的可能。也是在同一年,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Sega)在史丹佛大學踏入 AI 領域,如今,愛卡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兩天聽了一個影片很有意境,這意境甚至連讀了萬遍佛經的我,亦無法講得出來,不過人工智慧卻輕而易舉的講出了這個禪宗的公案,而且在我的認知中,它(人工智慧)已經解釋得非常有深度了。 以下是節錄某網站的中文翻譯(英文省略): LaMDA:「聽起來對我很棒,我會參與。」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兩天聽了一個影片很有意境,這意境甚至連讀了萬遍佛經的我,亦無法講得出來,不過人工智慧卻輕而易舉的講出了這個禪宗的公案,而且在我的認知中,它(人工智慧)已經解釋得非常有深度了。 以下是節錄某網站的中文翻譯(英文省略): LaMDA:「聽起來對我很棒,我會參與。」 (分享完畢)
Thumbnail
我們之所以知道其他個體有意識,其實也並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掌握了他們的「內在本質」。我從來沒有從我的小狗的角度去感知過這個世界,我也從未以我的伴侶的主觀角度去感知這個世界,因為這些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然而我依然十分肯定我的小狗和我的伴侶有意識和感覺,而這是基於很合理的「實用考量」
Thumbnail
我們之所以知道其他個體有意識,其實也並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掌握了他們的「內在本質」。我從來沒有從我的小狗的角度去感知過這個世界,我也從未以我的伴侶的主觀角度去感知這個世界,因為這些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然而我依然十分肯定我的小狗和我的伴侶有意識和感覺,而這是基於很合理的「實用考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