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 Introverts Think : 內向者在想什麼?

為什麼近幾年「外向者」與「內向者」逐漸成為話題?我們常用外向和內向區分個人性格,而內向又常被貼上不同標籤。內向者是不是泛指那些不擅於表達、有點害羞、不太說話的人?總覺得有些人難以親近,是不是也是內向者的特徵之一?
這裡是兩個內向者在這個外向至上的社會,分享一些身為內向者披荊斬棘的血淚經歷,探討關於生活、職場、社交的地方。
多數人對內向者的印象多半為安靜、害羞,偶爾還不太合群,總是獨來獨往,讓人不知道究竟在想什麼,因此也時常貼上「難相處」、「不說話」的標籤,但內向者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習慣環境、需要更多個人空間罷了。
從最基本的用餐習慣說起,身為內向者,我向來偏好只和一個人吃飯,勝過一群人聚餐,當太多人一起吃飯時,我總會無可避免地焦躁、緊張(尤其華人又特別在乎用餐禮儀),一群人聚在一起吃飯,便不會是單純的「用餐」,吃飯同時更要分神和人交流,每每讓我左支右絀,最後味如嚼臘,常無法專心吃飯(但或許也和吃貨本性有關)。因此寧可減少與人聚餐的機會,最多也只能和三至五位好友一起用餐,更多時候則不介意一個人用餐。雖然總有人覺得一個人用餐很奇怪,投以憐憫的眼神,甚至無法一個人用餐,但對一個內向者來說,沒有什麼比只需要專注在一件事上更令人感到輕鬆的了。
同時,也更加在乎自己的生活空間,這邊的空間並非指真正有場域隔閡的空間,而是是否有一隅屬於自己的角落,能夠梳理思緒、放鬆精神。身為 DNA 上就寫著內向的我,從小到大都和姐妹共享一間房,在房中是否能劃出一個自己的區域,對我來說格外重要,而大學和室友共住一間房間時,即使兩人在同一個空間,但各自區域也是涇渭分明。擁有一個安心的空間中,內向者才能進行大量思考、反思、處理生活瑣事,遠離外界所有干擾。
然而這樣的個性在社交上總是給人「害羞膽怯」的印象,不知是第幾次聽到認識一段時間的人告訴我,一開始不熟時覺得我「很兇」、「安靜」、「不講話」,除了有幾分無奈外,也早就習慣這類評語了。內向者多半習慣先觀察環境,再投入其中,相比外向者容易和群體產生互動,從他人身上獲得能量,內向者總是需要更多時間適應,待到他們掌握了情況後,自然可以慢慢融入群體。(雖然有時候可能需要一年半載,我是說我)
此外,職場上又是內向者另一修羅場,不管是初來乍到新公司,已經為如何融入團體感到頭疼、或是面臨需要和人合作、溝通的專案,在在考驗著不擅迅速建立關係的內向者。包含如何和不認識的同事開啟話題、如何和第一次合作的同事溝通,甚至單純和不熟悉的同事說話都會緊張,生怕自己說話冒犯他人。經歷過幾份工作、幾間公司和人,我也漸漸磨練出一點心得。
我們的社會向來期待、鼓勵外向的性格,原因無他,人和人彼此間透過大量互動才能建立起社會,產生更良好積極的連結,但內向者就不能如此了嗎?接下來將慢慢分享內向者心法,內向者如何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如何克服心中障礙,一步一步扭轉「內向=不擅社交」的刻板印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