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再假裝,發揮安靜的力量《內向心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內向人多半講話語帶保留,做事一定追根究底,就算真的害羞內向,那又如何?重點是擁抱自己的特質,在外向世界裡成為最安靜的力量。

Hello guys,歡迎回來NeKo嗚喵的說書時間,嗚喵!今天要來介紹的這本書是《內向心理學》作者:瑪蒂.蘭妮。同時也是我在IG上分享這麼多本書裡,唯一一本喜歡數超過400的擺拍照,你們真的很過分,每一本擺拍照我都拍得很認真,結果按讚數破300的都是這種照片。你們再這樣下去我以後都發自拍了啦!

回到這本書,其實我對他一開始的期待沒有很高,沒想到一翻開就再也停不下來了,第一次有心理學的書籍讓我這麼欲罷不能,通常這種狀況只會發生在小說或小說或小說上。


還記得不久前我曾分享過另一本《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開頭就曾提到這世界上分成兩種人:敏感遲鈍(內向外向)。但其實內向的人不見得是高敏感族群,內向常常跟害羞和高敏感甚至精神分裂搞混,內向(Introversion)其實是一種人格特質,內向的人並沒有不喜歡社交活動,只是在群體活動上他們的壓力會比較大,並且消耗的精力會比較多。他們喜歡思考、喜歡傾聽,害羞(Shyness)是一種社交焦慮,是當一個人處於人群之中,最強烈的自我意識體驗,他不是精力的問題,而是對於社交情境缺乏信心,對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心生恐懼,嚴重甚至會汗流浹背、全身發抖,面紅耳赤、心跳加快、自我批評,他是一種感覺,以為自己是站在強光下的人,但是它是可以靠著後天訓練慢慢克服的。

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是則是某種特質,有些人也會稱之為第六感,直覺強、反應敏銳、善於觀察,比多數人擁有更好的辨識力,與內向不同之處是他們會盡量遠離社交活動,因為他們害怕位於人群之中的各種煩惱,這樣看起來,個性內向的人基本上除了在社交和人際關係上會遇到比較大的障礙,並沒有什麼其他的不同之處。

就算是求學時代,偶爾下課時間我也是在位子上看書,對我來說那就是我的獨處時間,個性內向的人很需要這樣的私人空間,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真正完整的休息,很遺憾的這個社會多數獎勵外向個性。

但不需要讓不理解你的人隨意告訴你該怎麼做

就算勉強自己去融入喧鬧的環境也不會有太好的表現啦,幾年前阿神和羅伊曾辦過一個冬季旅遊,邀請了不少當時的遊戲實況主,很榮幸的我也是其中一員,不過當天晚上一大票人在房裡喧鬧,或者聚在一起玩桌游的時候,我在旁邊看實況,後來真的是吵得我受不了,乾脆躲到樓梯間去了,回來後還被巧克力念了一頓,他覺得在那個環境下就是要認識人,或者阿神也是想要藉著那個機會認識大家,但我只覺得滿滿的格格不入和不舒服。事實證明,最後我也沒跟他們任何一個人混熟,就算後來有跟彌奈混熟,也不是因為那個聚會。

如果你是想要一個交心的朋友,不需要勉強自己強顏歡笑也能得到

做好自己該做的,散發個人特質,自然就會有人想來認識你。書中就有一段建議:在聚會上如果覺得不舒服,不如找個角落坐下,保持微笑,自然會有人坐下跟你聊天,就像海葵捕食浮游生物一樣。

反正任何感情都不是強求就行的嘛


參加任何大型活動,我對於佩戴名牌這件事情其實很困擾,看了書我才知道其實,原來這不是我一個人專屬的問題,而是很多內向者都不喜歡這種被標亮放大的感覺(其實只是太多時候他們都喜歡把我的名字印錯),幽默感是可以解決大多數這類尷尬狀態的好技巧,或者是參加這類大型活動前先給自己一個暗示是能調整好狀態,這樣也不至於到現場的時候這麼大的反彈。

參加冬季旅遊我還沒經驗面對這麼多人,而且幾乎全部都是很外向開朗的人,一口氣反彈太大,後來我參加一些youtube舉辦的活動,雖然也有疲憊感,但慢慢能訓練自己面對那樣的環境了。

另一個我大推所有內向者都該入手這本書的原因,這本書詳細的說明了夫妻、親子、職場的相處之道,該怎麼面對外向或者內向的另一伴,性格外向的父母要怎麼教育內向的孩子;反之亦然,在職場上內向的人該怎麼表現自己,讓光芒不至於都照射在外向人身上,由於作者是婚姻家庭治療師,所以她在這方面有相當多的個案分析並不會有唱高調的感覺,每一個章節之後還有重點整理,就算真的真的沒時間看完這厚厚一本,也能直接跳章節後面的筆記篇,直接服用完畢也完全沒有問題。

其實這個世界不管內向還是外向者,都有各自可以發揮的長處和特性

內向者更容易專注在思考層面,同時一個發育健全的內向者,理論上也是有左右腦袋的。結合我之前提過的左腦VS右腦(想太多也沒關係)的理論,左腦控制理性邏輯、右腦控制感性直覺,一個善於傾聽與思考的內向者,如果是左腦較為發達,在邏輯和文字運用上會更加精確;如果是右腦較為發達的話,在創造力上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目前的教育體制還是對左腦發達者較為友善,所以內向的右腦使用者相對弱勢很多,但我覺得不用太擔心,至少你現在知道了你自己的個性和大腦運作方式,對症下藥調整學習方式。例如右腦使用者就是可以用想像或圖像來記憶,左腦使用者可以按順序、條列邏輯,孔子都說因材施教了。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能更加欣賞自己獨特的內向性格優勢啊

老話一句

先學會理解自己,然後好好的愛自己,這樣自然而然地就會有人愛你了

不管外向還是內向都沒有錯,眾多的特質讓我們每個人都獨一無二,預祝各位能夠在外向世界裡不必再假裝開心,而是找到屬於自己安靜的力量。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請用訂閱代替掌聲,或者在下方幫我按個喜歡,記得開啟小鈴鐺才不會錯過影片喔。我們下個星期二,晚上八點說書時間再見,大家掰掰。

其實我覺得後面附錄這個拉頁很酷,尤其是其中一個開啟話題的方式,一群女生不知道聊什麼的時候,先稱讚對方項鍊耳環就對了,馬上就能開啟話題。恩...所以我是不是該分享一下我的耳環收藏了,有人會想看嘛?哈哈

📚書籍資訊📚
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eKo嗚喵的沙龍
75會員
76內容數
NeKo嗚喵,youtube上的說書人 喜歡看書,喜歡聽故事 覺得文字很有趣,書評不應該硬梆梆 善用活潑肢體和誇張的口氣 拉近不愛閱讀的人與文字之間的距離 不暴雷的引發閱讀興趣,就是我的超能力
NeKo嗚喵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5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2024/03/25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2020/01/18
在上次佛系世代的影片中,很多人對於「不要再說加油」這件事情很有感觸,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那我到底要怎麼安慰情緒低落的人啊?!我真的不知道要拿他怎麼辦啊,難道我就看著我女朋友哭嗎?嘖嘖嘖,只好讓我這個嘴砲系畢業的霸主來說說,面對敏感moment,我們能採取的行動了。
Thumbnail
2020/01/18
在上次佛系世代的影片中,很多人對於「不要再說加油」這件事情很有感觸,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那我到底要怎麼安慰情緒低落的人啊?!我真的不知道要拿他怎麼辦啊,難道我就看著我女朋友哭嗎?嘖嘖嘖,只好讓我這個嘴砲系畢業的霸主來說說,面對敏感moment,我們能採取的行動了。
Thumbnail
2020/01/18
在影片開始前,請大家先看看這個畫面:請問你看到了什麼呢?把你的答案記住,讓我緩緩道來這個符號有什麼意義吧,記得要看到最後揭曉答案喔!
Thumbnail
2020/01/18
在影片開始前,請大家先看看這個畫面:請問你看到了什麼呢?把你的答案記住,讓我緩緩道來這個符號有什麼意義吧,記得要看到最後揭曉答案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在的世界嶄露鋒芒》從生理結構、研究結果的實證與作者本身、個案經驗,詳細完整的說明內向者與外向者各自的特點,也提供了內向與外向或內向與內向者的親子關係、伴侶關係等親密關係等溝通互動的建議。本文列出幾點覺得頗實用的重點。
Thumbnail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在的世界嶄露鋒芒》從生理結構、研究結果的實證與作者本身、個案經驗,詳細完整的說明內向者與外向者各自的特點,也提供了內向與外向或內向與內向者的親子關係、伴侶關係等親密關係等溝通互動的建議。本文列出幾點覺得頗實用的重點。
Thumbnail
什麼?內向還能有心裡學? 在介紹書中內容開始前,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一開始並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我會把書藉內容的「內向檢測」附在這裡,大概5~10分鐘內可以完成。 你是內向者或是外向者?或於兩者之間(連結) 這本來就是一個外向優勢的時代 在被世人認可的天才中有60%的人是內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
Thumbnail
什麼?內向還能有心裡學? 在介紹書中內容開始前,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一開始並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我會把書藉內容的「內向檢測」附在這裡,大概5~10分鐘內可以完成。 你是內向者或是外向者?或於兩者之間(連結) 這本來就是一個外向優勢的時代 在被世人認可的天才中有60%的人是內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內向者不見得不善言詞;外向者不見得能言善道,因講話是種技巧,是訓練來的,跟內向外向無關,那是取決於邏輯思考力。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同,透過性格的認識,不是為了設限,而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能去做各種拿捏。全然去選擇與享受自由,但這個的背後就是承擔與負責。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內向者不見得不善言詞;外向者不見得能言善道,因講話是種技巧,是訓練來的,跟內向外向無關,那是取決於邏輯思考力。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同,透過性格的認識,不是為了設限,而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能去做各種拿捏。全然去選擇與享受自由,但這個的背後就是承擔與負責。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內向人,我最常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放空,我的表情就像看著遠方,但我的心總是能翱翔到各地,身體與心靈似乎沒有辦法融合一樣,到了最近幾年很火紅的「脆弱的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以及影音平台上「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我才知道原來我不孤單,也才更了解自己。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內向人,我最常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放空,我的表情就像看著遠方,但我的心總是能翱翔到各地,身體與心靈似乎沒有辦法融合一樣,到了最近幾年很火紅的「脆弱的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以及影音平台上「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我才知道原來我不孤單,也才更了解自己。
Thumbnail
引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有社交障礙,不懂得找話題與人聊天,不擅與人相處,不知道該怎麼樣融入大型團體。也試著讀一些教人聊天,教人交朋友的相關書籍,但實在不想勉強自己去實踐書中理念,也自覺做不到。但是在朋友眼中都覺得我說話挺幽默,在初次見面的團體中也能發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從來都沒有人
Thumbnail
引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有社交障礙,不懂得找話題與人聊天,不擅與人相處,不知道該怎麼樣融入大型團體。也試著讀一些教人聊天,教人交朋友的相關書籍,但實在不想勉強自己去實踐書中理念,也自覺做不到。但是在朋友眼中都覺得我說話挺幽默,在初次見面的團體中也能發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從來都沒有人
Thumbnail
小時候和親戚聚會時,家長是否曾提醒你,要活潑一點,嘴甜一點?而到了求學跟工作階段,性格外向的朋友似乎格外討人喜歡、人面交際廣,好機會也較為容易掌握,這世界對內向者是否太不公平了呢?
Thumbnail
小時候和親戚聚會時,家長是否曾提醒你,要活潑一點,嘴甜一點?而到了求學跟工作階段,性格外向的朋友似乎格外討人喜歡、人面交際廣,好機會也較為容易掌握,這世界對內向者是否太不公平了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