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雜談】──談談衣服下的事吧,女孩們的內衣

妳會喜歡穿胸罩嗎?
在還沒有胸罩之前,台灣以前的內衣,又是什麼樣呢?
台灣最早期的內衣,也許就是「肚兜」了。
肚兜通常是菱形或是扇形的布片,有四條繫帶,分別寄在脖頸與腰間,除了遮掩乳房,也可以防止肚子著涼。
但特別的是,在穿著清制漢式衫的年代裡,穿內衣也不僅限於女生,男生也會穿肚兜。並且從米白色、淡藍、黑色、紅色都有,這類型的肚兜通常繡飾精美,還常比外衣來的精緻很多。有些會配有口袋,可以在裡面裝些零錢小物,或放些藥材香囊。
不過在日治時期隨著近代化的影響,台灣穿著肚兜的人便逐年減少,甚至詢問如今耆老,許多人也只有小時候看長輩穿過,是一種「古早東西」。
在她們回憶中,在青少女的日治時期,胸部開始發育時,家裡的女性長輩便會教導她們穿「內䘥仔」。
「內䘥仔」,對於現代的女孩們也一定都不陌生!那就是在青少女時期胸部剛發育時的「背心內衣」,外型與現代的「少女內衣」差不多。
在當時背心內衣雖然是西式的衣服,但因為構造簡單,再加上新式學校常有裁縫課程,除非家境貧窮,家中通常會購買或縫製;有時候女孩也會自己製作,用來遮擋剛發育的胸部。
而到了胸部無法再被「內䘥仔」遮住後,台灣女孩們就會開始「纏胸」了。
若是說起如今再也不想嘗試的古早內衣,第一名肯定就是「纏胸」了。「纏胸」或「綁胸」,指的是用一條布料,緊緊的纏住、勒緊胸部,讓它看起來平坦。
但大家都知道去將胸部綁緊、勒平實際上是相當不舒服,甚至是會感到痛苦的行為,那為什麼還要「纏胸」呢?
造就出「纏胸」文化,是古今的審美差異,對於早期女性來說,過大的胸並不好看,穿著上也會看起來有幾分怪異,因此是為了追求「美」才將它纏平。同時這也是我們在看中式的服裝或早期的照片,女生的胸型都不會太明顯的緣故。
由於主因是審美差異,因此儘管是在布料稀缺、物資缺乏的年代,女孩就算用軍人的綁小腿的「纏腳絆」,也會想盡辦法將它纏平,直到要到生小孩哺乳後,才會把胸解開。
而把胸部視為羞愧、噁心,這樣的普遍審美,直到戰後美式風格的流行,還有60、70年代穿旗袍的風潮,才有所改變。
堅挺的胸與細腰,在60年代變成女子們的新追逐的目標,再加上經濟起飛,有餘力追求流行的人變多,嶄露身材的手工訂製內衣,也開始進入台灣人的視野。
從肚兜到纏胸,再到堅挺的胸罩內衣,女孩們的胸部一直是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議題,而隨著成衣產業的蓬勃,訂製內衣也漸漸被成衣胸罩取代。
而到近幾年,運動背心、New Bra、胸貼、Bralette、無鋼圈內衣,以方便、舒適為主打的貼身用品,開始問世。
「舒適」終於成為能追求的目標。
乳房長在女性的胸上,因為害怕被側目,所以要擋起來;為了符合時代審美,所以有時把它綁平,有時又要它堅挺,胸部與乳房不只是引人羞恥的器官,同時也是好看與否的標準。
期待有天,我們不再由於害羞或美觀,需要忍受內衣帶來的總總不適,所有女孩們,都能和自己的乳房和平共處。我們與社會都願意接受,我們的胸與我們的心,都只是自然身體一部分。
──
參考資料:
葉立誠〈臺灣閩籍女性從背心內衣到手工訂製內衣穿著的經歷與看法之探討-以40位耆老生命史訪談為研究方法〉、葉立誠「臺灣閩籍女性內在穿著的經歷與看法:以40位耆老的口述作為主要論述內容」(國史館專題演講,2023/2/23)、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米白綢地彩繡富貴吉祥紋菱形肚兜」(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委託編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