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清代T恤「大襟衫」

雜談-清代T恤「大襟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你印象中,有沒有那麼一種衣服是遍及全台灣,年輕人也穿,老年人也穿的呢?在清朝到日本時代,有一種名為「大襟衫」的服飾(又稱「大祹衫」),只要是漢人,幾乎人手都有一件,可以說是那年代的T恤呢!

從清領時期到日本時代都常見的大襟衫

從清領時期到日本時代都常見的大襟衫

  「大襟衫」,是一種中式早期服飾,衣襟右掩前胸,延續漢族傳統的「右衽」。剪裁方式也遵循中式平面剪裁,直到接觸西方洋服以後,才有一些腰身、喇叭袖等設計。

  而大襟衫的花樣除了布料的選擇以外,還有富有特色的裝飾「绲邊」。

緄邊特寫

緄邊特寫

  「绲邊」,是指在領襟、袖口、下襬等位置鑲上繡品或帶狀物。在咸豐、同治年間達到高峰。各式各樣的鑲法,或一寬一窄,或多層鑲緄,有時整件衣服幾乎看不到原來的布料。

  那些被華麗裝飾的衣服,大部分為「盛裝」,也就是外出喜宴的禮服。畢竟是參加宴會,難免打扮的好看點嘛!然而日常服飾則較為簡單,即便有裝飾,也是以方便為主要考量;男子以及農村勞動者的大襟衫,更是十分樸素沒有緄邊的。

  大襟衫的長度會隨著流行變化,台灣晚清時期的大襟衫,衣長約至膝蓋,袖子長度則約到手腕,袖子寬約三十到四十公分。但在清末日本前期(1900年~1910年左右),婦女服飾尚窄,且一般搭配長褲穿著。而1920年以後,大襟衫變為短至臂部略有腰身,七分喇叭袖,而許多接受教育的少女,更會搭配西式裙穿著。

清中葉女裝

清中葉女裝

清領末期女裝

清領末期女裝

日本時代中期女裝

日本時代中期女裝

大襟衫搭配西式裙

大襟衫搭配西式裙

  之後袍服與洋裝的盛行,大襟衫就逐漸式微了。

  雖然大襟衫在生活中已不多見,但許多復古風的服飾,仍會採用大襟衫的一些形制參考,比如斜襟、衣緣處的裝飾、立領等等。雖然早期服飾總感覺與與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但其實仔細探究,仍是息息相關呢!

  今天我們的雜談介紹就到這邊啦,如果喜歡,不妨幫我們按讚我們的粉專分享喔。

  (以上圖片參考皆來自網路,若有不妥立即撤下。)

avatar-img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268會員
78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的書《福爾摩沙時尚圖鑑》裡,有件稱不上太帥氣的衣服,很少登上我們的宣傳頁面,但不管是服飾誌初期還是出版,我們都有把它收錄進去。 這是一件有意義的服裝,它畫的是一個清朝臺灣的官職:「通事」,出自清朝繪製的臺灣原住民風俗圖《番社采風圖》中。 但「通事」其實是一個漢人的職位,為什麼漢人會出現在
2019年時,台灣的警察制服宣布全面改版,上一次則是在1987年,睽違32年,警察們才終於迎來新的藏青色新式制服。 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台灣警察制服就跟如今一樣,會定期更新、換裝。 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次引入了「西式制服」這個觀念。然而「制服」在當時不只是學生的制服,還有政府機關的制服「官員服制」
今年的4月23日,憲法法庭召開「死刑」的言詞辯論會。而這次的辯論,是由於台灣最老的死刑犯「王信福先生」,與其他36名死囚共同提出了釋憲聲請。細看之下會發現,聲請的發起人王信福先生──他最初被判定有罪的原因,竟然跟我們關注的「服裝」有關。
我們的書《福爾摩沙時尚圖鑑》裡,有件稱不上太帥氣的衣服,很少登上我們的宣傳頁面,但不管是服飾誌初期還是出版,我們都有把它收錄進去。 這是一件有意義的服裝,它畫的是一個清朝臺灣的官職:「通事」,出自清朝繪製的臺灣原住民風俗圖《番社采風圖》中。 但「通事」其實是一個漢人的職位,為什麼漢人會出現在
2019年時,台灣的警察制服宣布全面改版,上一次則是在1987年,睽違32年,警察們才終於迎來新的藏青色新式制服。 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台灣警察制服就跟如今一樣,會定期更新、換裝。 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次引入了「西式制服」這個觀念。然而「制服」在當時不只是學生的制服,還有政府機關的制服「官員服制」
今年的4月23日,憲法法庭召開「死刑」的言詞辯論會。而這次的辯論,是由於台灣最老的死刑犯「王信福先生」,與其他36名死囚共同提出了釋憲聲請。細看之下會發現,聲請的發起人王信福先生──他最初被判定有罪的原因,竟然跟我們關注的「服裝」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