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佐藤健主演的電影《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認識日本作家川村元氣創作的同名小説,原著最初在「LINE」連載,2012年10月25日出版單行本。2013年獲『本屋大賞』提名,最終獲得第8名,當年日本總發行量突破七十萬冊。2014年計劃改編為電影,2016年5月14日東寶發行的同名電影在日本上映。
小說,是故事主人翁的遺書,一個為期七天(星期一~星期天),男主角「我」的自身故事。
星期一:魔鬼找上門
年僅三十任職郵差的「我」,在母親過世後獨自與小貓卷心菜相依為命,某日突然頭痛欲裂從腳踏車上摔倒,醫生宣告他腦中長有惡性腫瘤,無法治療,只剩下三個月左右壽命。突如其來的噩耗,讓「我」陷入無比迷惘之中。
回到家,房間有位跟「我」長得一模一樣,自稱「惡魔」的人突然出現,不但知道「我」即將面對死亡,更提出〝只要願意讓世界某個東西消失,就能活多一天...〞。
「我」在猶疑,要與魔鬼做延長壽命交易嗎?代價將會是甚麼?魔鬼表示〝要消失甚麼?由魔鬼決定。〞
星期二:如果電話從世界消失
第一個要消失的是電話,「我」有一天做準備,明天電話就會消失。「我」苦惱著最後一通電話要打給誰?〝電話簿裡這麼多人,居然找不到最後想通話的人。〞
「我」終於想起曾經深深相愛的前女友,與她結緣亦是一通打錯的電話,「我」墮進回憶裡,為沒源由的分手而懊惱。
「我」致電前女友,告知她自己快要離逝。電話最後消失了,與前女友經歷的時光像平行時空般被抹掉,前女友變了陌生人。
星期三:如果電影從世界消失
「惡魔」再出現,同樣給一天時間讓電影消失,今回「我」更煩惱,自從大學認識喜歡電影的同學達也,「我」愛上電影,達也後來經營影視店,「我」經常光顧租影碟來看。
「我」問達也,如果快要死,最後應該看哪部電影?達也卻表示,〝只有一部怎麼選得出來,我一定到死還在猶豫要看哪部?〞正如之前他倆聊天時談到,〝電影數量是無數的,我們的關係也會永遠持續下去。〞
電影消失了,影院也消失了,電視機再沒有播放電影了,達也的影視店變成書店,達也不再認識「我」。
「我」因看過電影《春光乍洩》,曾跟前女友一起去阿根廷旅行,並認識新朋友湯姆,及後湯姆墜崖(電影是交通)意外死亡,這些美好或難過的回憶都隨著電影消失了而全被煙滅。
星期四:如果時鐘從世界消失
「我」的父親是個鐘錶修理技師,性格沉默寡言,因修理袋錶而認識母親,戀愛結婚生「我」。如果時鐘消失了,父親無法認識母親,哪麼就沒有「我」。
「我」在阿根廷認識的湯姆,他之所以想環遊世界,皆因在逃避時間,湯姆認為只有人類會把人生區隔成秒來束縛自己,掛在牆上、放在房間,甚至戴在手上。如果時鐘消失了,束縛就會消失了,「我」就不會認識湯姆了。
星期五:如果貓從世界消失
惡魔提醒「我」,自己生命是最重要,並提出最後要消失的是貓。「我」想起小時候撿回來的流浪貓萵苣,是「我」首次與貓結緣,萵苣最後在「我」的母親懷裡逝世。後來,「我」母親在家生病時遇上小貓卷心菜,一家三口合力照顧牠。
母親臨終時拜託「我」照顧卷心菜,這夜下著傾盆大雨,卷心菜走失了,「我」到處找尋,恐懼失去貓。終於在門前信箱旁找到卷心菜,並看到媽媽留下的遺書。媽媽寫著「死前想了很多想要做的事情,但都沒辦法做了,所以決定寫下兒子的優點。
星期六:如果「我」從世界消失
「我」讀完母親的遺書,決定不再為多活一天而失去甚麼,「我」跟惡魔道謝,告訴惡魔自己雖然害怕死亡,但不能讓貓消失,知道惡魔就是心裡的另一個自己,只要坦然面對死亡,就不用再害怕。
星期天:再見,這個世界
翌日清晨,一切恢復了原貌,電話沒有消失,「我」寫了遺書寄給父親,到前女友家門跟她相擁告別,達也選了最後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給「我」,最後「我」帶著卷心菜踏上回家的路。
讀後感
電影裡,由佐藤健飾演的「我」,傳神地演繹出「我」面對死亡的無助與惶恐,盡管知道世上確實有很多沒必要的東西,但要割捨時,每事物都帶著過去的記憶,一旦消失,就像失去珍貴的回憶,正如「我」開端所言:
「如果貓從這世界消失了,這世界會變成怎樣呢?如果我從世界消失了,有誰會為了我傷心呢?」
「如果我消失在這世界上,那些無法實現的夢想、生前未盡的目標和計劃,一定會留下許多遺憾吧。」
「可是我存在過的世界,和沒有我的世界,我相信一定會不同,也許是很小很小的差異,不過那就是我活過的證明。跌跌撞撞,千頭萬緒,這就是活過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