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去年2022年超額死亡統計公布了,傷很大!全世界該不會只剩下日本人還在堅持報數字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免費圖庫“covid19”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5日公布2022年的超額死亡(日文:超過死亡)推估最多11萬3千人,是前年5萬人的兩倍,可能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
日本新冠疫情目前看起來整體持平,到四日的這一週新增病例數是前週的1.03倍,但這篇報導沒有寫明多少人。
目前盛行的病毒株以XBB.1.5最多,大約佔37%。
台灣應該一樣去年的情況也不好,印象中去年上半年疫情就有些嚴重。
今年各國都開放了,彷彿過去三年疫情是一場夢一般,願前三年受苦受難的人走出傷痛,全世界走出創傷,大家努力賺錢,有錢人拼命花錢。
查到另一篇新聞,日本似乎還在統計新冠患者人數,5日有9514人感染,25人死亡(數字應該算不錯,日本的醫療水準應該還是不錯的,跟台灣還詳細公布患者人數時台灣的數字差不多),從這裡也許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堅持與固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1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4月1日的新聞,日本媒體再次提醒他們國民注意性病梅毒,因為日本梅毒患者激增創新高,2022年東京都患者也破記錄達到3677人。 一般認為原因在於男女很輕易在網路上相識相約。
這篇新聞報導是上篇,介紹黑貓中隊的誕生。 據說1960到70年代至少有5架U2出任務在中國大陸上空被擊落,據說當時負責任務的美國CIA從來沒有公開說明執行什麼任務。
事情是這樣的,在網路上看到網友討論日本人有時會亂用漢字,他們提到了跟“室”這個字相關的字。 這讓我想到學初級日語都會學到的“教室”(きょうしつ)這個單字,室這個漢字日語發音是しつ(shitsu/situ)。 漢字在日語裡念成しつ的至少還有“失”,用閩南語唸就知道這是入聲字,羅馬拼音是“sit”。
這篇新聞是1995年在日本創刊的中文報紙東方新報的報導。 內容是說中國山東省有個曹縣,到十多年前還是個貧窮縣,現在有錢了,因為這裏是日本棺材的故鄉,也是中國扮裝漢服的故鄉。
3月22日凌晨的新聞報導,沖繩本島北部因為“線狀降水帶”影響,暴雨持續下在同一地點。 預報多地會有一小時80mm的暴雨。 查維基百科,沖繩本島最高峰才503公尺。
看到3月20日這條新聞,心情就很愉快,世上還是有可愛的傻瓜的。 這位京都大學一年級男學生從京都走回九州長崎佐世保,用了32天31夜,經過9個府縣,走了868公里,花了17萬日幣。 一路上睡網咖,吃連鎖餐廳的中餐或超市的打折便當。 跟坐新幹線比起來,走路距離是1.1倍,費用是票價的9倍,時間135倍。
這是4月1日的新聞,日本媒體再次提醒他們國民注意性病梅毒,因為日本梅毒患者激增創新高,2022年東京都患者也破記錄達到3677人。 一般認為原因在於男女很輕易在網路上相識相約。
這篇新聞報導是上篇,介紹黑貓中隊的誕生。 據說1960到70年代至少有5架U2出任務在中國大陸上空被擊落,據說當時負責任務的美國CIA從來沒有公開說明執行什麼任務。
事情是這樣的,在網路上看到網友討論日本人有時會亂用漢字,他們提到了跟“室”這個字相關的字。 這讓我想到學初級日語都會學到的“教室”(きょうしつ)這個單字,室這個漢字日語發音是しつ(shitsu/situ)。 漢字在日語裡念成しつ的至少還有“失”,用閩南語唸就知道這是入聲字,羅馬拼音是“sit”。
這篇新聞是1995年在日本創刊的中文報紙東方新報的報導。 內容是說中國山東省有個曹縣,到十多年前還是個貧窮縣,現在有錢了,因為這裏是日本棺材的故鄉,也是中國扮裝漢服的故鄉。
3月22日凌晨的新聞報導,沖繩本島北部因為“線狀降水帶”影響,暴雨持續下在同一地點。 預報多地會有一小時80mm的暴雨。 查維基百科,沖繩本島最高峰才503公尺。
看到3月20日這條新聞,心情就很愉快,世上還是有可愛的傻瓜的。 這位京都大學一年級男學生從京都走回九州長崎佐世保,用了32天31夜,經過9個府縣,走了868公里,花了17萬日幣。 一路上睡網咖,吃連鎖餐廳的中餐或超市的打折便當。 跟坐新幹線比起來,走路距離是1.1倍,費用是票價的9倍,時間135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百日咳創5年新高】 疾管署公布3例百日咳個案,出現北部家庭群聚,今年已累計16例百日咳病例,創5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若未打疫苗,傳染力極強,可能造成1傳17,久咳不癒要特別注意!
Thumbnail
最近到日本遊玩的國際觀光旅客多到進出關都是種煎熬,背後支撐起龐大數字的國家當然包含台灣,於是我上中華民國統計網來看看部分數據... 以113年3月的月統計來看 {國人出國人次132萬,超過9成集中在亞洲(先前最高158萬)} > {來台旅客人次81萬(先前最高114萬)},大約為1.6倍 國人
Thumbnail
最近從日本傳來了令人擔憂的新聞,報導指出日本近期爆發會吃人的細菌,2024年截至六月初,已累計977例確診,比去年同期成長了2.8倍,且致死率超過三成。對於有嫩嬰、小童或免疫力較弱家庭成員的家長來說,這些消息無疑令人憂心。考慮到這些情況,是否應該取消期待已久的日本家庭旅行呢? 什麼是食人菌?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Thumbnail
根據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的統計,2023年上半年每個月的訪日旅客數逐月攀升,至6月份單月訪日人數已達207萬人。雖然相較疫情前2019年6月單月旅客數的288萬人仍有差距,但預料日本整體旅遊量能還會持續成長。這也有助當地各項交通、觀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營運動能更進一步提升。
Thumbnail
2024剛開年,就傳來日本地震的消息,之後接二連三的人禍天災頻傳,讓人直接回想起2020年的開始,世界也是紛擾不斷,就在那年,Kobe走了,Covid來了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https://tw.news.yahoo.com/2023%E5%B9%B4%E7%95%B6%E6%B2...... 1. 如果單算散戶,我認為真實虧損數字應該遠比這份帳面上的來得多。理由我兩年前就寫過了,計算方式可以參考這兩篇文(臉書之前寫的連結我找不到) https://www.cm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百日咳創5年新高】 疾管署公布3例百日咳個案,出現北部家庭群聚,今年已累計16例百日咳病例,創5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若未打疫苗,傳染力極強,可能造成1傳17,久咳不癒要特別注意!
Thumbnail
最近到日本遊玩的國際觀光旅客多到進出關都是種煎熬,背後支撐起龐大數字的國家當然包含台灣,於是我上中華民國統計網來看看部分數據... 以113年3月的月統計來看 {國人出國人次132萬,超過9成集中在亞洲(先前最高158萬)} > {來台旅客人次81萬(先前最高114萬)},大約為1.6倍 國人
Thumbnail
最近從日本傳來了令人擔憂的新聞,報導指出日本近期爆發會吃人的細菌,2024年截至六月初,已累計977例確診,比去年同期成長了2.8倍,且致死率超過三成。對於有嫩嬰、小童或免疫力較弱家庭成員的家長來說,這些消息無疑令人憂心。考慮到這些情況,是否應該取消期待已久的日本家庭旅行呢? 什麼是食人菌?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Thumbnail
根據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的統計,2023年上半年每個月的訪日旅客數逐月攀升,至6月份單月訪日人數已達207萬人。雖然相較疫情前2019年6月單月旅客數的288萬人仍有差距,但預料日本整體旅遊量能還會持續成長。這也有助當地各項交通、觀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營運動能更進一步提升。
Thumbnail
2024剛開年,就傳來日本地震的消息,之後接二連三的人禍天災頻傳,讓人直接回想起2020年的開始,世界也是紛擾不斷,就在那年,Kobe走了,Covid來了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https://tw.news.yahoo.com/2023%E5%B9%B4%E7%95%B6%E6%B2...... 1. 如果單算散戶,我認為真實虧損數字應該遠比這份帳面上的來得多。理由我兩年前就寫過了,計算方式可以參考這兩篇文(臉書之前寫的連結我找不到) https://www.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