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6|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Netflix 模仿犯觀後感(微雷)

對於喜歡看懸疑小說的我,雖然沒有看過《模仿犯》原著,但用10集了解作品的雛形應該也是一個蠻值得的投資,於是毫無懸念的點下影片的播放鍵,開始收看。
果然影片沒有讓我失望,符合我對懸疑、驚悚的期待。影片裡的糾結、害怕、報復、犯罪、人性的軟弱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照片來自netflix
照片來自netflix

媒體角色的定位探討
整部影片設定的年代在90年代後期的台灣,正好是第四台媒體的起飛之際,也是網際網路剛萌芽的時刻,對於當時的台灣而言,正面臨電視頻道起飛的關鍵,各家媒體為了博眼球,是否刻意製造觀眾想要看的畫面不得而知,新聞的報導究竟是事實,還是扭曲真相帶風向,是這齣戲想要討論的重點之一。
整部《模仿犯》共有10集,每一集幾乎都有人領便當,就算到最後一集也始終如一。從整個劇情的發展與走向可以看出製作團隊的用心,整部影集色調的設定、音樂的搭配、還有時代的復刻感,都還原了當下的時空背景。對我來說,這部劇有三個看完仍反覆咀嚼的記憶點:

記憶點一:整部人物刻畫細膩,演員演活了角色裡的無奈與狂妄
劇中的幾個配角彷彿就是演出他們的真實人生,包含飾演外公的馬伯伯-陳博正,演技好到讓人無法批評,相信大家對於他為了孫女而跪在地上學狗叫的畫面著實讓人心碎流淚。我相信為了換回孫女的命,要他做什麼他都願意;而劇中郭檢的舅舅-游安順,擔心的、爽朗的、開心的、煩惱的表情,則是背後長輩對晚輩關愛的表現。他們是生活裡的小人物,但他們表現的愛卻是家裡最珍貴的寶藏,「家」因為有這份溫暖而更加重要,兩人演活了外公與舅舅這個在劇中看似不重要卻必要的角色。
同時好人與壞人在劇中的個性十分鮮明,不管是堅持己念的檢察官看待犯罪的角度,或是一心想獲得關注虛榮心的媒體人,在對戲的過程明顯感受到差異內斂與外放的反差拉距;而犯罪的共犯們受到精神上的折磨轉變為對這個世界的憤恨,或是用親情來威脅什麼都可以不要的贖罪感,這些都能明顯感受演員們在角色上所下的功夫與揣摩。我們從《模仿犯》外的第三隻眼看見這些角色,不用活過他們的人生,卻也能感受這些面臨困境的心路歷程,這個過程讓我覺得非常過癮。

記憶點二:從時代感下定義關於價值觀與社會認同
這齣戲除了再次提醒了媒體-這個第四個公權力的公正性與正當性之外,對於「性別」議題也有很大的看見。從劇中林心如飾演的女主播姚雅慈得獎所說的感言便可略知一二:對於女性在職場上的稱號,我們總用「女主播」、「女醫生」、「女警官」來稱呼,這個稱呼是表示我們是職場裡的特例,是需要被標注出來的。如果我們不會特別強調男警官、男主播,那為什麼又要在這些稱號前多了「女」呢?
同時在劇中的受害者都是以女性為主,世人們認為他們因為進出夜店而讓自己身陷危險之中,死掉之後家人還需要被公審,會有這些犯罪是因為被害者自己的行為不檢點。反觀我們在看待事件的同時,所關注的是事情本身還是事情本身以外導致發生的原因?被害者與加害者之間的關聯性,從來都不是因果關係,就像女生被性侵,是因為他穿的比較少,所以讓自己深陷危機嗎?但我們卻常用這樣的角度去看待受害者所發生的事,這也是非常讓人值得深思的地方。

記憶點三:反思「媒體」這兩個字從過去到現在的意涵
以前的媒體泛指電視、電台等大眾傳媒,演變至今是自媒體的主場。當整個網路發達時,我們與陌生人就只有鍵盤上幾個字的距離,同時我們每一個人也就是媒體的鏡頭,真的在意這些每天上演在周遭的事,還是把它當成一個show來看待?如同劇中所說「新聞曾代表真相,但其實只是一場場真人秀,每個舞台都是由觀眾的慾望創造出來的,有觀眾表演者才有存在價值。」當所有的事件都用一場真人秀來觀看時,真正需要被在意的點是秀夠不夠精彩絢麗,還是這件事情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一直到我們所生存的世代,這些不僅僅是媒體的責任,更多時候是一種我們對生活的反射。
而《模仿犯》這部劇我想還是有幾個讓我比較無法連貫的地方,

遺憾點一:縝密度稍嫌不足
知道幕後的大壞蛋之後,劇情有些地方太過牽強,縝密度被打壞。
整齣戲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殺人劊子手的背後動機,第二階段則是解釋了幕後大魔王並且鋪陳這些連續殺人案的真正原因。
前半段的鋪陳讓我在前五集真的是胃揪著看完的,一方面不知道下一個被害者將被以哪個方式被殺害,另一方面兇手的手法非常兇殘,凌虐的性犯罪、殘忍的斷掌、連死都要掛在十字架上的儀式感,讓我有好幾幕是透過手指間的縫隙繼續觀看,有那種既想知道為什麼兇手要如此兇殘的行凶,心裡害怕卻又想知道行兇的手法會殘忍到什麼程度。然而在後半段知道幕後黑手後,這份好奇感反而不如前半段讓人想一探究竟,解釋大魔王的變態心理也沒有足夠強烈的證據,甚至從發現到證實可能是背後主使者後這條劇情線反而像是為了解釋而且解釋,不得不說後半段我以快轉1.5倍的速度看完全集,最後一集的真相大白雖然將真正的兇手繩之以法,但力道略顯不足,少了惡有惡報的暢快感。

遺憾點二:緝兇過程的不合理
前面的犯罪雖然鋪陳許多線索,但後面卻忽略很多過程,當劇情有進展時,正義的一方總能意外「瞬間」找出關鍵,但卻沒有脈絡的解釋為什麼這個點有問題,這個部分很容易在觀看時出現腦袋打架的反應,特別在第二階段這樣的場景反覆出現,為了解釋兇手的動機而解釋劇情,這個部分我覺得是懸疑驚悚裡比較可惜的地方。

對於人性我們可以有所選擇
整齣戲的結局以光明面的提醒居多,例如劇中胡允慧所說:「人有選擇高尚的能力,我們不必像野獸一樣屈服於本能,被恐懼和憤怒左右」。如果我們都被內容的製造者驅動惡的本能而降伏,那就是賦予惡人做壞事的合理性。面對考驗,我們可以選擇高尚的方式,提醒自己保持善良,這是人類為何能成為萬物之靈的本質。
#2023日更計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愛美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