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20130218 空虛

    那一年,往返台灣與中國工作,每天行程滿滿,認識很多兩岸商人、個體戶、跨國企業老闆與高階經理人。

    每天電話打到沒電,充了再打,打到沒電、再充、再打,生活緊湊繁忙。

    每天固定的行程就是晚間的應酬,吃完按摩,按完喝酒,邊喝邊唱,結束時,多以半夜時分。

    數著業績的成長、薪水的增加、晉升公司股東、聘請為大公司的顧問,飛來飛去,東來西去,航空里程數幾年內暴增。

    看似滿面春風的我,常在洗完澡後,就寢前,感到寂寞與空虛。

    我常常看著的飯店房間的四周,從窗戶往外望,這是怎麼一回事?

    空虛啊?!從何而來?!

    寂寞啊?!從何何來?!

    我從這個城市趕到那個城市;從這間飯店,住到那間飯店;我的生活多采多姿,怎麼還會感到空虛與寂寞?

    我自認人脈從南到北,我自認朋友從東到西,電話簿裡一頁又一頁的名單,我有多少人可以聯絡,我有多少人可以聊,我怎麼會空虛與寂寞?

    直到我學佛,相應了之後,這種感覺才慢慢減少,從原本的空虛、寂寞,變成充實與想念。

    身邊很多朋友跟我一樣,多多少少都有過一樣的感受:空虛、寂寞。

    很多人汲汲收集:古董、珍寶、奇物、紅酒,甚至財富與名利,每一樣都不能少,認為這樣才可以填補內心的空虛。

    很多人一股腦的投入聚會、PARTY、餐宴、夜店、男男女女的感情關係,需要人多的歡樂氣氛,與異性的體溫,認為這樣,才不會在夜晚、醒來之際感到寂寞。

    這樣真的可以不讓空虛與寂寞襲來嗎?

    這樣真的可以讓空虛與寂寞絕緣嗎?

    對於自己來說,試過了,依然被空虛與寂寞擊倒。

    自己有了,看見別人,覺得不足,還想要更多。比來比去,較量來、較量去,每天活在數字與職稱的比較中。

    每天擔心這個,煩惱那個;擁有了,又害怕失去;得到了,卻還想更多;來了、煩惱,去了、苦惱。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怎樣。

    自己造的「世界」,害怕維持不了;自己造的「天地」,還想要廣闊。

    直到我明白:這空虛、寂寞,完全是內心的狀態,需要從內心來解。「外物」是「普拿疼」,治標不治本。

    直到我明白:人際關係是脆弱如玻璃,輕易的就可能被摧毀,完全不實際。(詳見前文分享「關係」一文)。

    直到我明白:收集再多的珍貴奇物,總有一天會損壞,就算留給子孫保管留念,也不見得會永世流傳,當戰爭來時,當天災人禍發生之際,一切都歸零。

    直到我親見:身邊的親朋好友陸續離開人世,或是罹患絕症,這以為永遠不會改變的器世間,其實一直在變,我不過在催眠自己。

    直到我經歷:財富來來去去,報紙、電視提到的商賈達人起起落落,終於明白,自以為擁有的,不過都是暫時。

    我真正體會到:無常。

    我真正體會到:這一切都是:眼、耳、鼻、舌、身、意在作怪。

    我真正體會到:本來就沒有事,都是自己搞出事來。

    我真正體會到:應以心御物,不應以物御心。

    我真正明白:心的問題,終究要從心來解。

    我不再追求外物。

    我不再刻意追求人際關係。

    我寧願安靜。

    因為學佛不用花錢,學到的,別人拿不走。

    因為學佛讓我看的更清楚,不再盲目追求。

    因為學佛的「投資」,都會完全的回到自己身上。

    因為學佛可以讓我煩惱一層一層的剝開,這不是外物可以滿足的。

    因為學佛,我可以隨時隨地的安靜自己的心,儘管空虛襲來。

    因為學佛,我可以隨時隨地的安靜自己的心,儘管寂寞湧入。

    學佛的好,要您自己走一遭才明瞭。

    我試一位小、小、小、小、小、小、小行者,但我確實走過,確有體會,真實不虛。

    如果您三不五時感到空虛,如果您還需要用外物填補空虛,如果您成為寂寞的役使,您要不要試一試我的方法。

    學佛吧!

    瞭解佛的精義。

    實修佛法。

    精進的觀修。

    安住在呼吸。

    不取、不捨。

    然後,化生在寂靜的淨土。

    這才是最棒的投資。

    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