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曜雑談丨模仿犯(無雷)

Ⓢ木曜雑談丨模仿犯(無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說依靠想像力、可回頭翻閱,
但影像化後要帶觀眾隨劇情前進,需要明確建立角色,
增加可看性。
(台劇模仿犯製作人/湯昇榮)


Netflix台劇版

Netflix台劇版

2016年日劇版

2016年日劇版

最近很夯的Netflix《模仿犯》是改編自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幸]同名暢銷小說『模倣犯』,大概花了兩天的時間,追完10集的台劇版和2016年的2集日劇版。
老實說,兩個版本都不是適合在夜深人靜時載上耳機追的劇。
不然應該會狂作惡夢,或被突然出現的血腥畫面嚇歪(笑)

raw-image

因為先前沒有看過原著分為上下兩部,多達1300多頁的小說。
所以看完台劇版後,就去找了應該更貼近原著的日劇版來看。
以下為了避免不小心爆雷,所以我只會就劇情以外的部份作分享。


先說結論

以台劇跟日劇兩個版本來說,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台劇版

並不是日劇版不夠精采什麼的,兩版本都非。常。精。采。

無論台劇或日劇演員們的演技更是不用多說,每個都把角色詮釋的非常入骨。壞傢伙們讓你氣到拳頭發硬無處發洩,而受害家屬們又讓你心疼到無以復加!

事實上日劇版也許更貼近原著,但台劇版我個人真心覺得改編的很好。

因為改編後的故事呈現,不僅是我們熟悉的時空背景,更是台灣一路以來的媒體及社會變化,光是「貼近我們的生活」這點比起日劇版,就更容易讓人產生濃濃的共感。

--

兩個版本的視角不一樣!

台劇版以檢警視角作出發,結合原著兩個角色而新創出來的「郭曉其」檢察官來引導整個故事,透過他的身份及對案件、環境變化等等的觀察力,抽絲剝繭揪出真凶。

而日劇版則是以自由記者「前畑滋子」的視角來引導整個劇情,以第三者的角度去選擇每個當下要寫下什麼樣的內容,透過訪查及看似毫無招架之力的機智(?)揪出真凶。

雖然兩版的視角不同,但終究都在探討著人性的善與惡。

然後啊…
台劇版的最後,看著某個片段,不知為何就想起「與惡」了(笑)


話說在準備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查了一下兩版本的維基…

發現台劇版有些小巧思讓人覺得「哦…原來如此啊」…

像是劇中一些角色的名字,都是從原著延伸而來…

原著中失去孫女的阿公「有馬義男」變成「馬義男」

原著主角之一的「網川浩一(Peace)」變成「陳和平」

等等等…(好奇的朋友可以在追完劇後再查一下兩版的維基)

只是小小的改變,讓角色的名字更接地氣,更朗朗上口。


翻拍劇讓人緊張

每次都覺得看翻拍劇都讓人緊張!

不管是要把很紅的文字(書)或漫畫翻拍成影像版…

或是直接翻拍其他國家很紅的電視劇或電影…

每一次當我要看翻拍版的時候,莫名地,都會很緊張!!


我很喜歡哈利波特,現在電視重播我還是會看一下…
但事實上,我其實更喜歡原著,書裡那些文字讓魔法世界毫無拘束,也更富想像空間。

韓劇「시그널(Signal 信號)」我真的超級喜歡,但日劇翻拍版我覺得很可惜…
因為原劇最精彩的案件,他們竟然直接刪掉了!!!那個案件其實蘊藏著很重要的訊息啊,看到最後我想說「我到底看了什麼!」😆

當然也有不少那種才看幾分鐘我就毅然決然直接棄劇的。

有的原因只能說我真的很膚淺,只因為演員真的太醜(喂)…


種種原因讓我覺得看翻拍劇好讓人緊張!

但我個人對於這次台劇的模仿犯,真心覺得👍👍👍👍👍

當然也有讓我覺得小空虛的地方,但瑕不掩瑜,就Let it go吧(笑)


有興趣的朋友們,真的不要錯過啊!

然後…很重要的一點是…

它,真的可以貼上「血腥暴力外加變態」的標籤!

請小心服用 #模仿犯 。

avatar-img
木風禾子住在樹洞裡
50會員
215內容數
關於木風禾子|什麼都奇怪也什麼都不奇怪的生活記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近在參加的某個人類圖社群群組內,看到有人分享他將自己的人類圖丟到GPT,請GPT就他的人類圖取得最公正的MBTI,這分享蠻有趣的,所以我也試了一下。 單就結果論的話,它得出的一個所謂較相似比對的對應是「以前」的我!沒錯,我以前每隔一段時間還會重做MBTI測試,到底有多愛做測驗吶我!(笑) 從某
最近明明因為川普一日數變的關稅政策,導致全球的股市經濟都受到影響,但在這個一下子慘綠一下子又大漲的不穩定時局,可能內心感覺某種時機到了,突然興起要好好研究關於投資這件事,但不得不說,對於投資小白來說,每一件事都是既新奇又困難啊! 稍稍詢問了一下幾位好友,才發現幾乎大家都有在努力研究如果增加被動收入
親辜說,最近發現某位她認識的人在threads上的發文,那些發文內容與她認知中的那位朋友很不一樣,她熟悉中朋友的個性充滿正能量,但在threads上的發文展現了那位朋友不為人知的脆弱面。 親辜詢問是不是只要瀏覽,但不要有任何留言比較好。 〔是的!〕我是這麼想的。 有很多時候,尤其是脆弱、低潮的
最近在參加的某個人類圖社群群組內,看到有人分享他將自己的人類圖丟到GPT,請GPT就他的人類圖取得最公正的MBTI,這分享蠻有趣的,所以我也試了一下。 單就結果論的話,它得出的一個所謂較相似比對的對應是「以前」的我!沒錯,我以前每隔一段時間還會重做MBTI測試,到底有多愛做測驗吶我!(笑) 從某
最近明明因為川普一日數變的關稅政策,導致全球的股市經濟都受到影響,但在這個一下子慘綠一下子又大漲的不穩定時局,可能內心感覺某種時機到了,突然興起要好好研究關於投資這件事,但不得不說,對於投資小白來說,每一件事都是既新奇又困難啊! 稍稍詢問了一下幾位好友,才發現幾乎大家都有在努力研究如果增加被動收入
親辜說,最近發現某位她認識的人在threads上的發文,那些發文內容與她認知中的那位朋友很不一樣,她熟悉中朋友的個性充滿正能量,但在threads上的發文展現了那位朋友不為人知的脆弱面。 親辜詢問是不是只要瀏覽,但不要有任何留言比較好。 〔是的!〕我是這麼想的。 有很多時候,尤其是脆弱、低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