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老婆是在教會認識的,當時他17歲,我19歲。
那時教會有一些來自挪威的傳教士,男的女的都有,有些整個家庭搬來台灣,有些則是孤身一人,史愛華教士就是其中一位。
昨天我們一票人和史教士視訊聊天,算起來我跟他已經30幾年不見了。
當年我在教會準備聯考,順便學英文,史教士就是我們的英文老師,他的英語講得很好、很慢,很適合我們這些沒接觸過外國人的學生。
因為他獨居在台灣,所以有空我們都會去找他聊天說話,體會一下傳統的挪威生活,這其實只是表面的原因,私底下的原因則是混一頓道地的挪威飲食。
除了喝咖啡以外,還有麵包、果醬和餅乾,這些東西大部份都是傳教士自己做的,只要有人造訪,就會拿出來招待客人。
他們每個到台灣宣教的傳教士都要學會一種台灣語言,史教士學的是閩南話,也就是台語,所以他的英語會話課是英語夾雜著台語,相當奇特有趣。
考上大學以後,我就一直在外地生活,偶而時間才回宜蘭找他,後來他也回挪威了,因為父親不在,想要照顧母親,只好不再宣教,一轉眼就許多年過去了。
我老婆和姐姐是雙胞胎,姐姐的先生是牧師,常常有機會到挪威參訪,一次的參訪中就見到了史教士,想不到他還記得我們,於是就有了這次的視訊聊天了。
從青春少年到現在的人生半百,對我而言,心境的改變不可謂不大,我從這些傳教士身上看到單純喜悅、無條件的愛,可是到了教會以後卻發現世俗的宗教取代了傳統的信仰,然後漸行漸遠。
我對於那些活出自己信仰的人感到欽佩,從年青一直到現在,也深深地感謝他在我們身上所撒下的種子,讓我們可以用那顆種子活出另一種全然不同的生命。
雖然沒有到過挪威,不過我的照片曾經出現在當地的報紙和傳教士的相片冊中,我並不是什麼有名的人,卻被這樣的看重,在某種程度也體現了耶穌愛人的襟懷。
所以我成了一個老師,在生活、課業甚至人生上引導學生,也成了一個文字工作者,繼續傳遞一種「思考就是力量」的信念,這種力量足以改變人生、讓人度過人生的風風雨雨,這或許是當時的生活所帶給我的啟示和嚮往,慢慢引導我走向這一條道路。
史教士因為照顧母親許多年,母親到九十幾歲才蒙主寵召,所以最近幾年心情和身體都不是很好,我感謝他在那麼多年以前撒下那麼多良善的種子,讓我們可以長大成樹,我也知道他從來都不曉得他當下所做的如何影響了我們的一生,就像他去看我腦性麻痺的哥哥對我哥哥和對我所帶來的接納和醫治。
我最後祝他「身體健康、精神愉快」,雖然他現在獨居未婚,不過我們就像是他的孩子一般,在他的澆灌下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標,然後將這樣的愛繼續傳承下去,不管是透過信仰、工作、生活、文學或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