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失感之人】

看一個個案的報告時,聯想到譚艾珍的女兒歐陽靖。
歐陽靖小時候,因為爸媽過度照顧流浪狗,形成她沒有安全感,之後憂鬱症多年。後來,她靠媽媽耐心陪伴以及長跑運動走出來,也出過書《嗨!我們一起跑步吧!》。關於運動產生多巴胺等激素,以後再來聊。
個案家是個寄養家庭,從他小時候,家裡就有平均15位的寄養童。家中沒有他的房間,父母的視線也無暇落在他的身上。母親也常用開玩笑的態度回應他受忽視的訊息(戒之慎之,有則改之!)。長大之後,遊走在精神科門診沒有讓他的憂鬱症狀得到緩解。在一次精神科醫生建議下,請按摩師幫他按摩,卻發現,他緊張的感受不到按摩師在他的腳邊。這是一種麻木狀態,是失感也是自我保護機制。
他跟自己的身體失去了連結。
研究大腦的科學家發現,長期創傷症候群的人,腦中跟自我意識的部分失去連結。他們會關掉自己部分的腦區,使大腦喪失傳達恐懼的感覺與情緒,這個區域像個死火山,同時讓他們與外在世界失連。
許多受創者沒有目標與方向的原因也來自於此。
童年長期受傷的缺乏自我意識有時嚴重到無法看清自己是誰。
袋鼠認為,有時未必長期受傷,也會無法從這個創傷走出來。簡言之,創傷也有深度與廣度。像三毛小時候,被不相信她用死背考出滿分的數學老師體罰。包含重新設計出高難度的考卷、用毛筆在她的眼周畫黑眼圈,並且讓她以這樣令人難堪的樣子遊走了大半個校園。其實不是長期的受虐,但是以三毛高敏感的特質,卻將創傷的區域炸出個深不見底的大黑洞,逼使她隔天起就輟學。
我們在歐陽靖與寄養家庭當中看到原因,但是知道原因,似乎不是萬靈丹,症狀依舊存在。即使造成的因素消失,並無助於改善。三毛的家庭有愛,但是父母可能在當下不知道原因,她也無法自己走出傷痛,即使後來出走撒哈拉沙漠遇到深愛她的荷西。
我們好奇,眾多創傷,有人復原,有人沈淪,有人不帶走一片雲彩直接揮別此生。差異在哪裡?
在被凍結的狀態下,等同失去原始的生存意志。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激活死火山?欲死灰復燃或解除僵凍狀態,先賢達人有許多研究與方法。
有人以運動(歐陽靖的長跑、我的指導教授廖俊裕推廣易筋經)、有人以閱讀思考(譬如哲學家,但也有人反陷入過度思考或不當閱讀)、有人藉著幫助別人來體會生命困頓的不是只有自己、也有人試著找出受苦的意義(如奧地利神經學家Frankle在納粹集中營倖存之後的感悟)。
這麼多方法,要用哪一種?我想,要先了解自己,是哪一類型的人。所以,趁風平浪靜時學習,才能在風暴來襲時知道如何掌舵收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