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理解躁鬱症的三個時期

八十五、理解躁鬱症的三個時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已經累積多年的躁鬱症病史的你一定知道,我們的身體住了三種靈魂。躁期、鬱期和穩定期。想理解多一些的狀況,可以從莊桂香女士的著作《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去更具體了解在這三個時期會有的狀態。

通常讓家人感到最痛苦的應該是躁期的發作,而讓患者最辛苦的是鬱症的復發,當然穩定期是最好的狀態。這與多重人格不一樣,主要是以精神狀態去為區分。很多人以為在躁症時患者會有暴力或傷人的舉動,但其實在精神科二十餘年的黃鈞蔚醫生表示,他幾乎沒有遇過因為傷害他人而入院就醫的患者。在躁鬱症的躁症發作時,情緒會變得高昂、愉悅,且此症狀會維持超過一週,整個禮拜每天醒著的時候都會這樣、睡眠也會變少,睡一點點就足夠、體力變好、膽子變大,行為魯莽比較不會計較後果,通常會合併自大想法,嚴重會有誇大妄想,像是他就曾遇過有躁鬱症患者幻想自己是郭台銘、一個週內訂7、8間房子等,而產生脫序行為。這個狀況家人一定很頭痛,其實只要有醫生證明當事人處於躁期狀態,在此期間購票的物品是可以無條件辦理退費的。

相較於躁症的擾人,鬱期就是自擾了。很多病患在精力用盡後會進入鬱症的狀態,也會對自己躁期所有的脫序行為悔恨不已。但有有部份病患一生沒經歷過幾次躁症,而是一直不斷在面對自己重鬱的情緒,每一次自我價值感的低落都讓人很沉重。

介於這兩者間的穩定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狀態了。季節更迭,進入三月後乍暖還寒的氣候變化會讓我們有情緒困擾的人有一些亢奮。春天是躁症好發季節,如果身邊有病史的家人,更要注意金錢上的使用。

這一週我發現自己一直有購物的計畫,而且總價加起來會超過六位數,這時候也是一個警訊,我會將想買的東西寫下來,然後慢慢刪減,也告訴自己不是不能花錢,而是可以更謹慎一些。希望每一位病患都有病識感,多覺察自己現階段是哪一種靈魂在主導,並好好與之共處。

avatar-img
玄玄心的沙龍
176會員
377內容數
躁鬱症又稱雙相情感疾患,它剝奪了生命中許多美好,但也同時在絕望中看見許多人性光輝。想分享自己十多年來用如何藉著一些實用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好一些,尤其在面對自殺議題時,該如何自處。願患者都能更自在、平靜的面對這場生命風暴,也知道就算生病了,還是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玄玄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之前看到一句話,寫著「我沒希望你成才,而是希望你成人。」我很喜歡,忖度著能寫出這句話的人,應該也是有故事的人吧。 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特別的,換句話說,不是用金錢、身分地位或是健康與否就能衡量誰比較有價值。同樣的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生了一樣的病,每個人的病程都不盡相同。
躁鬱症是一種慢性病,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只是它的病灶在大腦,治療過程中又沒有什麼客觀的測量評估復原效果,大致都以病人主訴為主。 為自己訂個目標,是一個協助自我的好的開始。適度的設定目標可以避免我們陷入不斷惡性循環的目標。你想要的是什麼呢?復發的次數少一些?躁症得到相對的控制?或是鬱期的症狀快
我很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這不是妳的錯」有時候光是重複提醒自己這句話,就已經是幫助自己的開始了。 生而為人,我們來這個世界是為了體驗愛,不僅是被愛,也學會愛人。但遺憾的,不是我們周遭的人都懂得如何去愛,所以很多人在被傷害之後還深深反省自己。
躁鬱症患者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已經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了,如果加上婚姻的重量,就必須更小心。婚姻帶來的支持可能讓患者愈來愈好,但因為婚姻的連帶責任和負擔,也可能是增加病患病情的負擔。 建議當病患考慮進入婚姻時,除了要確定雙方和雙方的家庭都知道你的病況,因為知道才可能理解。
偶然在臉書上看到一位心理師,他自述統計曾被當過兩次。我心中其實好佩服他,因為他現在是一名小有名氣的半公眾人物,說起這件事雲淡風輕,可是求學時期的他應該對此是充滿挫敗感的吧! 我自己修過統計,從大學大學、到研究所的高統,那對我來說是一門很有趣的課,我的成績也非常好,那時我不太理解大家的難處。
七十九、我在墜入深淵時,很怕旁人跟我說「不要想那麼多」、「妳看看誰她經歷那些還是很堅強」這種表面安慰但實際在貶低的言語都是在告訴你,不需要再跟這個人交談了,因為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讓你陷入更深的挫敗感。
之前看到一句話,寫著「我沒希望你成才,而是希望你成人。」我很喜歡,忖度著能寫出這句話的人,應該也是有故事的人吧。 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特別的,換句話說,不是用金錢、身分地位或是健康與否就能衡量誰比較有價值。同樣的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生了一樣的病,每個人的病程都不盡相同。
躁鬱症是一種慢性病,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只是它的病灶在大腦,治療過程中又沒有什麼客觀的測量評估復原效果,大致都以病人主訴為主。 為自己訂個目標,是一個協助自我的好的開始。適度的設定目標可以避免我們陷入不斷惡性循環的目標。你想要的是什麼呢?復發的次數少一些?躁症得到相對的控制?或是鬱期的症狀快
我很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這不是妳的錯」有時候光是重複提醒自己這句話,就已經是幫助自己的開始了。 生而為人,我們來這個世界是為了體驗愛,不僅是被愛,也學會愛人。但遺憾的,不是我們周遭的人都懂得如何去愛,所以很多人在被傷害之後還深深反省自己。
躁鬱症患者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已經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了,如果加上婚姻的重量,就必須更小心。婚姻帶來的支持可能讓患者愈來愈好,但因為婚姻的連帶責任和負擔,也可能是增加病患病情的負擔。 建議當病患考慮進入婚姻時,除了要確定雙方和雙方的家庭都知道你的病況,因為知道才可能理解。
偶然在臉書上看到一位心理師,他自述統計曾被當過兩次。我心中其實好佩服他,因為他現在是一名小有名氣的半公眾人物,說起這件事雲淡風輕,可是求學時期的他應該對此是充滿挫敗感的吧! 我自己修過統計,從大學大學、到研究所的高統,那對我來說是一門很有趣的課,我的成績也非常好,那時我不太理解大家的難處。
七十九、我在墜入深淵時,很怕旁人跟我說「不要想那麼多」、「妳看看誰她經歷那些還是很堅強」這種表面安慰但實際在貶低的言語都是在告訴你,不需要再跟這個人交談了,因為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讓你陷入更深的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