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挪威早已失去純真●FT(2011.07.26)

     

    Comment

    To those who believe in the fairy tale that the prince and the princess live happily forever, what the author pointed out is harsh.
    However, the world and our life would be pointless if we stop our quest for the dream.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對於相信王子與公主的人而言,這篇文章很逆耳。
    但我們仍應憧憬這樣的境界,否則生命會失去意義。

     

    挪威早已失去純真●FT2011.07.26

    我生在奧斯陸。我上學時會路過挪威政府辦公大樓。15歲時,我曾在上周五下午遭到汽車炸彈攻擊的大樓里做過一周的實習生。

    我少年時代住過的這座城市如今受到恐怖主義的傷害,街道上有士兵在巡邏。對那些失去家人和朋友的人,我們應當送上哀悼和尊敬,但我們也有責任去瞭解:在這個被視為社會民主對話典範的國家,怎麽會發生如此暴力的悲劇?

    安德斯•貝林•佈雷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似乎已對這些罪行供認不諱,毫無疑問,他會試圖利用725日的出庭來宣傳自己。

    盡管我們必須保持謹慎,不從表面上來解讀他的邏輯,但我們對他肯定也不能不理不睬。我們需要研究他那些論據的惡毒的條理性,以駁斥他的論點,並弄清楚為何現代民主社會——包括像挪威這樣受到全世界敬佩的國家——往往忽視了那些侵蝕其邊緣的挫敗感,進而未能阻止這種挫敗感爆發,成為暴力事件

    最近幾天,人們的普遍觀點是,上周五的事件讓挪威失去了純真。實際上,挪威的純真已經失去。挪威仍將自己視為一個和平之都,但該國早已捲入不止一場戰爭,無法再將這些戰爭局限於電視屏幕上

    挪威飛行員正在轟炸利比亞。挪威士兵已在阿富汗喪生20081月,挪威外交大臣約納斯•加爾•斯特勒(Jonas Gahr Store)率領的一個代表團在喀布爾的Serena酒店遭到攻擊。這些事件早已撕開了那塊理應把挪威與世界政治更嚴酷的一面幸運地隔離開來的大布。

    實際上,這塊布從來就是一塊自我強加的面紗。盡管挪威努力在二戰中保持中立,但該國仍被德國占領。隨後那段武裝抵抗的歷史成為國家敘述的一個中心部分。挪威所有的小學都教授這一歷史。

    因此,鑒於挪威對暴力的熟知,近日人們這種喪失純真的感覺是自相矛盾的。要解決這一悖論,我們需要意識到,這種國家層面的純真感覺之所以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一種假裝:挪威的政治文化是同質的,沒有什麽分歧不能通過耐心的對話來解決

    這一點的外部表現是,挪威有意識地把自己定位成和平與解決衝突的國家,盡管該國是北約(Nato)創始成員國(與其東部鄰國不同),而且是美國的堅定盟友。

    從國內來看,挪威一直有著強有力的盲從因襲的態度,北歐價值觀和慷慨的社會福利基本上不受質疑。用已故工黨政界人士艾納•福德(Einar Forde)的話來說:“我們都是社會民主黨人。”

    這有著巨大的好處,特別是一個社會自由主義體系和一個僅以少量不平等實現增長的經濟模式。

    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少數群體,他們對於這些社會發展感到失望,同時幾乎沒有表達自身關切的途徑

    例如,人們普遍認為,北歐國家對於移民的態度比歐洲北部其它國家更為寬容。然而,北歐國家政府可能只是更善於掩蓋敵意。社會和諧的某種願景,是以在一定程度上壓制正當和不正當異見為代價的

    來到挪威的外國人往往會談到這個社會不愛對抗。我的一個朋友、一名敘利亞移民表示,挪威人遭受著“和平創傷”,意思是他們的生活如此美滿,以至於他們未能意識到會有人從根本上否定他們的社會模式

    在佈雷維克那種特有的極端主義眼裡,一個神話般的理想社會——文化上同質的歐洲——正受到外來意識形態的威脅(他將其稱為“文化馬克思主義”)。

    讀到佈雷維克觀點的人可能會註意到,這些觀點存在某種病態的邏輯——與別的極端主義意識形態(包括佈雷維克顯然擔心的伊斯蘭聖戰)的病態邏輯不謀而合

    2001911日美國遭受恐怖主義襲擊之後,我執掌的一個挪威智庫曾警告稱,那些不區分暴力原教旨主義及其盜用的某種文化形式(在那個例子裡是伊斯蘭教)的人,正在削弱他們尋求維護的自由主義價值觀。可悲的是,事實以如此殘暴的方式應驗了這一警告。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39782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