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啥?可以吃嗎?|Netflix《代課老師》不負責雜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代課老師》是今年四月Netflix新上架的電影,斷斷續續分三天看完。分三天看並非電影本身不好看,而是剛好生活遇到一些焦頭爛耳的狀況,晚上回到家沒辦法靜下心來看片。
不過看得時候倒是冒出了有多雜想,趕快記下來,免得忘記。

雜想一

本片調性感覺有點像在看臺灣新浪潮電影,企圖寫實地去呈現阿根廷社會內部面臨的各種現實問題,不煽情不灑狗血,沒有大起大落,也沒有緊湊與衝擊人心的劇情張力,或是翻轉再翻轉的故事手法去鋪陳劇情。如果是美國或韓國來拍這主題,可能劇情會更有衝擊力、動作更暴力、情緒更渲染、衝突更悲憤,把主角所處的情境與行動演到極致。
《代課老師》就像冷靜的一刀,在阿根廷某個社會角落割出一個剖面,在這個剖面中可以瞬間看到各種問題同時糾結在一起,然後呈現主角在這些糾結中如何感受、思考與行動。本片並沒有要去解決這些問題,主角不是英雄,只是一個現實社會中的凡人,只能採取他可以採取的應對對策。

雜想二

看到本片最後結局畫面,突然讓我想起《戀戀風塵》的最後一幕。雖然當下看時,感覺二者意境很像,但事後想想還是差很多,《戀戀風塵》樸素簡單許多,劇情主軸集中在一個剛出社會工作的男孩歷經當兵、失戀的人生階段。電影結尾的意境,代表了男主終於經過痛苦的成年禮,蛻變成一個真正的大人,初嚐人蔘的滋味,準備直面未來人蔘的挑戰。
《代課老師》就更複雜多了,有很多軸線交織在一起,主角是一個中年男人,是一位取得一定社會成就的文學教授,故事描繪了主角在大學職務競爭上的失意,與老爸、前妻(?)與女兒之間的相處問題,在高中當代課老師所面臨的學生問題,甚至被捲入政治選舉鬥爭漩渦、以及黑幫毒品的問題。政治、毒品、黑幫、家庭、社區,階級、貧窮與學校等各種問題在本片中糾結在一起,裡面沒有簡單的是非對錯,不會區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大家都是身不由己的在這團糾結中行動。電影結尾的意境,代表男主經歷這些糾結後的豁達釋懷,大概就是到了所謂的四十而不惑的人生階段。相較於《戀戀風塵》男主是初嚐人蔘滋味,開始面對自己的未來人蔘,《代課老師》的男主則是嚐遍人蔘滋味,開始感受人蔘的餘味,細細品嚐回甘,

雜想三

前陣子,阿根廷世足奪冠時,美國媒體批評阿根廷足球隊中沒有黑人,阿根廷回了一段名言:
因為我們是一個國家,不是迪士尼的電影。
看本片時真得沒看到啥黑人,其中皮膚比較黝黑的角色,看臉型應該是混血,有印地安血統居多。不過裡面也出現日裔角色,讓人想起當年日本人大量移民巴西的歷史,然後再逐漸移居其他南美洲國家。所以在南美洲各國有很多日裔。本片確實不是迪士尼電影,也證實了阿根廷隊沒有黑人是反應國家真實狀況,不用刻意去政治正確。
如果是好萊塢來拍這部片,裡面應該是黑人滿街跑,本片幾乎沒有。而且阿根廷也有槍枝管制,所以本片槍戰場面也沒幾幕,只有最後才出現幾槍。如果劇情是發生在美國貧民區,沒開槍打死幾個人是不可能的。本片有死人,不過是病死的,而不是被槍打死的。,

雜想四

劇情中唯一算是翻轉的劇情大概是發生在政治選舉線,主角的父親是一個有理想的社區工作者,備受尊敬,在社區中創建社區食堂—有點像台灣的老人食堂,其政治立場是支持現任市長,同時販賣毒品的黑幫頭子想洗白投入市長選舉,也想拉攏主角的父親,但各種示好被其拒絕。
一次校園毒品事件爆發後,男主的學生警察抓走了,並引起反對毒品的輿論與抗議活動,主角為了救學生,幾經波折才意識到這是選舉上自導自演的栽贓手法,然後去質疑父親,父親回了一句走在河邊,哪有不腳濕的,道盡了政治現實。

雜想五

本劇一開頭的詩集新書發表會中,男主就調侃了現在有誰會讀詩,到了學校教書後,男主又問了學生文學到底是啥用。不意外,貧民區的學生認為文學沒啥屁用。本以為本片的男主是文學教授,應該會帶出文學的社會價值。但看到片中男主與女兒的互動,我突然想到Bourdieu的《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文學就像女兒拉的大提琴還是中提琴,以及男主逼著女兒去讀的好學校,都是維持階級品味區隔的一環,區隔男主家人與學校中男主的學生。男主去家庭訪問時,看到學生家庭的環境與男主家人居家環境的差異就可以深刻感受其中的階級意涵。
看到最後,本片也沒有給文學用處一個答案,或許Bourdieu的理論是一個合適的解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139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菜有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最近看Netflix《越洋救援》影集,裡面出現真實人物阿爾伯特赫緒曼(Albert Hirschman),而且還是劇中的主角,戲份很多。寫觀影心時想找他書的中譯本介紹連結,赫然發現《反動的修辭》有2021年新版
你幹嘛幫英國人賣命 因為只有他們在對抗納粹 英國這次是正義的一方 所以我跟他們一起奮戰
完全沒有雷,純粹是一個RPG玩家看完後的murmur。 先說看片心得,很娛樂的一部奇幻冒險片,劇情偏向《法櫃奇兵》、《神鬼傳奇》的喜劇冒險動作風格,但仍保有RPG的精神,組團四處跑,不斷打怪解任務。
我很喜歡看日本推理小說,不過幾乎沒買過幾本,大多是假日下午到重慶南路的三民書局、或西門町的誠品,坐在地板或階梯吹著冷氣,花個兩三個小時看完一本。疫情前,這是炎熱下午我很常做的消暑活動。
《重啟人生》完結了,有點惆悵。今年追的冬番剩下異世界居酒屋三跟逆轉交響樂團還沒完結,開始坐等春番作品。 《重啟人生》應該是本季最強日劇,沒有之一。今天看完結局,我還滿喜歡,真得是大推。 一開始看片名跟簡介其實完全沒有興趣,但有夏帆、木南晴夏ㄟ,還是有點心動,加上一開播網路佳評如潮,所以還是點來看
要不是因為主演是有村架純,我可能就錯過《我是千尋》這部有意思的片子。Netflix對於影片的簡介總是讓人感到莫名奇妙,一點都不吸引人。然後用啥性工作者這麼政治正確的名詞,為何不直接翻成風俗業或八大行業等等比較接地氣的用語。
因為最近看Netflix《越洋救援》影集,裡面出現真實人物阿爾伯特赫緒曼(Albert Hirschman),而且還是劇中的主角,戲份很多。寫觀影心時想找他書的中譯本介紹連結,赫然發現《反動的修辭》有2021年新版
你幹嘛幫英國人賣命 因為只有他們在對抗納粹 英國這次是正義的一方 所以我跟他們一起奮戰
完全沒有雷,純粹是一個RPG玩家看完後的murmur。 先說看片心得,很娛樂的一部奇幻冒險片,劇情偏向《法櫃奇兵》、《神鬼傳奇》的喜劇冒險動作風格,但仍保有RPG的精神,組團四處跑,不斷打怪解任務。
我很喜歡看日本推理小說,不過幾乎沒買過幾本,大多是假日下午到重慶南路的三民書局、或西門町的誠品,坐在地板或階梯吹著冷氣,花個兩三個小時看完一本。疫情前,這是炎熱下午我很常做的消暑活動。
《重啟人生》完結了,有點惆悵。今年追的冬番剩下異世界居酒屋三跟逆轉交響樂團還沒完結,開始坐等春番作品。 《重啟人生》應該是本季最強日劇,沒有之一。今天看完結局,我還滿喜歡,真得是大推。 一開始看片名跟簡介其實完全沒有興趣,但有夏帆、木南晴夏ㄟ,還是有點心動,加上一開播網路佳評如潮,所以還是點來看
要不是因為主演是有村架純,我可能就錯過《我是千尋》這部有意思的片子。Netflix對於影片的簡介總是讓人感到莫名奇妙,一點都不吸引人。然後用啥性工作者這麼政治正確的名詞,為何不直接翻成風俗業或八大行業等等比較接地氣的用語。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窮習慣了,身上真的會有味道嗎?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寄生上流》這部電影,裡面的男主人誇讚司機什麼都好,有分寸不越界, 就是身上有股味道越界了,有點像抹布的味道? 在螢幕前的你我很清楚,說的就是貧窮的味道 我想探討的不光是貧窮的味道,貧窮是一種結果,或是一種結界? 也許你會說了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忙碌的「大峙追逐」補習班是《畢業》的主場景,在男女主角從師生關係變同事關係後,彼此及周遭的人都必須用平等視線來看待,當初標榜師生戀該有的禁忌感就消失了,對我來說就只是相差六歲的年下戀。其實有曖昧拉扯、禁忌氛圍劇本才能看得出安畔錫導演的功力,但這次《畢業》與導演前作《密會》相較之下,設定算是很溫和的。
Thumbnail
我知道一個身邊認識的人所演出的一個故事,其實經過了一些歲月的洗禮,其中的是非對錯放在我心中的的位置,是一直沒有淡化去; 一個男生(稱他為A好了)在經歷了一些校園常見的情感波折之後,對那些情事風花雪月的感覺不同於那些單純的小男生小女生,所以當有機會碰到了當時可以結婚的對象,便一頭栽進去成家、立業、買
Thumbnail
為了延續這份自我陶醉,勢必要承擔更加棘手的他人課題。這當然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是未來的人生也就從此勞碌不堪了。
Thumbnail
我覺得這部電影能跟《滯留生》做一個比對。滯留生是,什麼才是最正確的師生關係,失控教室則是,什麼才是最糟糕的師生關係。電影會讓有志於做老師的人,感到心灰意冷,甚至接近絕望,不在對教育這種事有任何好感。就像看完《巴比倫》會對於電影工作者的崇尚,完全破滅。  
Thumbnail
前言 最近為了準備「人文素養」的課程,抽空看了兩部1980年代的劇情電影,《Death Poets Society》譯作《春風化雨》、《Rudy》譯作《豪情好傢伙》,兩部寓意都很深刻。 《春風化雨》,講述著一位語文老師如何啟發自己的學生,透過獨立思考找到人生意義,其教學手法衝擊著整所私立菁英男校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法國電影,深刻展現了教育與人性之間的關係。 這部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講述了一位叫做克萊門特·馬修先生的音樂老師在一所寄宿學校里通過音樂改變了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學生的故事。 影片透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學生內心的孤獨與掙扎。 這些學生來自各種背景,有的是因為家庭
窮習慣了,身上真的會有味道嗎?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寄生上流》這部電影,裡面的男主人誇讚司機什麼都好,有分寸不越界, 就是身上有股味道越界了,有點像抹布的味道? 在螢幕前的你我很清楚,說的就是貧窮的味道 我想探討的不光是貧窮的味道,貧窮是一種結果,或是一種結界? 也許你會說了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忙碌的「大峙追逐」補習班是《畢業》的主場景,在男女主角從師生關係變同事關係後,彼此及周遭的人都必須用平等視線來看待,當初標榜師生戀該有的禁忌感就消失了,對我來說就只是相差六歲的年下戀。其實有曖昧拉扯、禁忌氛圍劇本才能看得出安畔錫導演的功力,但這次《畢業》與導演前作《密會》相較之下,設定算是很溫和的。
Thumbnail
我知道一個身邊認識的人所演出的一個故事,其實經過了一些歲月的洗禮,其中的是非對錯放在我心中的的位置,是一直沒有淡化去; 一個男生(稱他為A好了)在經歷了一些校園常見的情感波折之後,對那些情事風花雪月的感覺不同於那些單純的小男生小女生,所以當有機會碰到了當時可以結婚的對象,便一頭栽進去成家、立業、買
Thumbnail
為了延續這份自我陶醉,勢必要承擔更加棘手的他人課題。這當然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是未來的人生也就從此勞碌不堪了。
Thumbnail
我覺得這部電影能跟《滯留生》做一個比對。滯留生是,什麼才是最正確的師生關係,失控教室則是,什麼才是最糟糕的師生關係。電影會讓有志於做老師的人,感到心灰意冷,甚至接近絕望,不在對教育這種事有任何好感。就像看完《巴比倫》會對於電影工作者的崇尚,完全破滅。  
Thumbnail
前言 最近為了準備「人文素養」的課程,抽空看了兩部1980年代的劇情電影,《Death Poets Society》譯作《春風化雨》、《Rudy》譯作《豪情好傢伙》,兩部寓意都很深刻。 《春風化雨》,講述著一位語文老師如何啟發自己的學生,透過獨立思考找到人生意義,其教學手法衝擊著整所私立菁英男校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法國電影,深刻展現了教育與人性之間的關係。 這部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講述了一位叫做克萊門特·馬修先生的音樂老師在一所寄宿學校里通過音樂改變了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學生的故事。 影片透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學生內心的孤獨與掙扎。 這些學生來自各種背景,有的是因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