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瀰漫在空中的創作哲學:與韓裔紐西蘭藝術家Suji Park的對談

靈感瀰漫在空中的創作哲學:與韓裔紐西蘭藝術家Suji Park的對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They are in the air. -Artist Suji Park

前陣子拜訪紐西蘭時,邀約了韓裔紐西蘭藝術家Suji Park共同談話,在來紐西蘭之前,因把主題定位在亞洲紐西蘭人的議題上,而連絡上了Suji。

Suji Park, Dodo (detail). Photo by Jungwoo Lee.

Suji Park, Dodo (detail). Photo by Jungwoo Lee.

剛好來紐西蘭的這段時間,分別在不同地方看了兩次她的展覽,一次是在Auckland Art Gallery的陽台展出Dust Collector,這是她在韓國鄉村旅遊時,看到傳統習俗留下的痕跡。像是用石頭堆疊成的小塔,這是一種人們的祈禱儀式,Suji說她覺得很神奇的是,大家看到石頭堆疊起來不會把他推倒,而是更往上堆疊,她覺得大家的共同目標很一致這件事讓她很感動。


我是誰不是很重要。

I’m Korean but I’m not Korean. I am a New Zealander but I’m not a New Zealander. —Suji Park

而另一檔展覽在威靈頓的Dowse Museum的Noise Collector,Suji說她既不是韓國人也不是紐西蘭人,12歲跟著家人移民來紐西蘭,現在回到韓國攻讀第二個碩士,以及結了婚生了小孩。她笑說:「我不覺得我是韓國人,也不覺得我是紐西蘭人。我就是我。」

這種感覺在奧克蘭我也感受到了,因為會說中文、日文、台語、韓文、英文的關係,有時被認為是日本人,有時被認為是在這裡留學的中國人,有時被認為是移民的韓國人,在這裡是什麼人好像不是很重要了。

這次的談話也啟發了我許多,她說她不是一個會計畫的人,在創作時也是,她可能做到一半覺得應該要往右邊一點,就會往右邊一點,所以作品也常常出乎自己意料之外,連人生也是,她從沒計畫要結婚生孩子或是再讀一個碩士,不過這些都正在進行中,她只是跟著感覺走。

從聊天過程可以感覺到Suji的真摯,她珍惜當下的時刻。往往我們認為的藝術家可能很有架子,或是認為無人能理解他的高度。不過Suji完全不同,她理解每個人的不同,她認為藝術評論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她也認為藝術家無法控制100%的詮釋,因為從每個人的眼裡看到的都不同,因此她不會定義自己的作品。

她也曾經聽過有人說:「我看不懂這是什麼?」,而她問:「那你看到的感覺是如何?」那個人說:「就是一堆石頭」

她回道:「是的,他的確是一堆石頭,那就是你的感覺。」


藝術家的使命是什麼?

這也讓我想了想,藝術家的使命是「告訴人們答案」,還是「啟發人們思考」。以往的我,欣賞作品時,總是希望透過作品認識藝術家,理解藝術家在想什麼。或許有些藝術家跟Suji一樣,「藝術家想什麼不重要,是你在想什麼⋯⋯」


感謝有這個機會跟Suji聊天,親切的她說來韓國一定要跟她說。
有興趣Suji Park的朋友,可以點擊名字連結到她的Instagram。


avatar-img
漁夫式生活哲學的沙龍
8會員
15內容數
台灣日治時期藝術歷程是近代美術史中很重要的一環,戰後卻因時局的變遷,這些前輩藝術家們失落於時代;撰寫台灣日治時期美術史文章,是我在找尋資料的過程,是一個以21世紀後人的視野回放當時的歷史,在他們的畫作及經歷,看到了與我們相同之處,對於民主的執著、對於身份認同的迷惘、對於藝術的熱愛。藉由理解歷史,創造更美好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近常駐在台中,也激起好好認識自己的所在地這個念頭,就從我們都熟悉,也時常坐車時經過的台中火車站開始吧! 台中火車站歷經百年歷史,在日治前清代末期,因台灣鐵路只新建至新竹為止,真正的台中鐵路是從日治時期開始。
2018年12月,是進三普後一年,與三普同事們去趟小型員工旅,七天六夜的越南,從台灣到越南1700多公里的航程,第一天的我們幸運的體驗到廉價航空的延遲有多痛苦,在機場苦等好幾小時,越式咖啡一喝再喝,終於在河內搭上往峴港的班機。
2015年至2016年間,留學間的暑假,我離開長崎,去了韓國,回到福岡後,搭上名古屋的夜間巴士,車程13小時,睡了又醒,醒了又睡。在名古屋停滯一天後,搭著電車到浜松轉友人夏繪的老家。
這次陳澄波路線踩點,唯一與畫中場景最無差異的應該就是媽祖廟了,又稱嘉義朝天宮,位在延平街與國華街交叉路口,騎機車一不注意便會擦身而過。 據說在清康熙16年(西元1677年)由晉江縣(又名溫陵)的村民奉請天上聖母金身渡台,原本是建在西門內街,後搬至現今的地址,是全台最早興建的溫陵媽祖廟。
淡水類比莫內花園,是畫家們必去的寫生地。我也在此拍了許多底片照,此篇文章欣賞各畫家筆下的淡水,一探究竟有何魅力之處,能使畫家們都愛來這裡寫生呢?
最近常駐在台中,也激起好好認識自己的所在地這個念頭,就從我們都熟悉,也時常坐車時經過的台中火車站開始吧! 台中火車站歷經百年歷史,在日治前清代末期,因台灣鐵路只新建至新竹為止,真正的台中鐵路是從日治時期開始。
2018年12月,是進三普後一年,與三普同事們去趟小型員工旅,七天六夜的越南,從台灣到越南1700多公里的航程,第一天的我們幸運的體驗到廉價航空的延遲有多痛苦,在機場苦等好幾小時,越式咖啡一喝再喝,終於在河內搭上往峴港的班機。
2015年至2016年間,留學間的暑假,我離開長崎,去了韓國,回到福岡後,搭上名古屋的夜間巴士,車程13小時,睡了又醒,醒了又睡。在名古屋停滯一天後,搭著電車到浜松轉友人夏繪的老家。
這次陳澄波路線踩點,唯一與畫中場景最無差異的應該就是媽祖廟了,又稱嘉義朝天宮,位在延平街與國華街交叉路口,騎機車一不注意便會擦身而過。 據說在清康熙16年(西元1677年)由晉江縣(又名溫陵)的村民奉請天上聖母金身渡台,原本是建在西門內街,後搬至現今的地址,是全台最早興建的溫陵媽祖廟。
淡水類比莫內花園,是畫家們必去的寫生地。我也在此拍了許多底片照,此篇文章欣賞各畫家筆下的淡水,一探究竟有何魅力之處,能使畫家們都愛來這裡寫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