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模有樣的生活很重要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陽台的view
我們常常可以從一個人的生活習慣看出這個人的文化層次,但一般人可能也不會做特別的連結,在一些國家的文化裡,生活習慣是一種文化層次的展現,我其實也是一直到長大之後才比較有這個概念。
人要向上學習,向好的人學習,願意學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最大的優點就是有顆開放的心,願意學習。
一直要到長大之後,認識了新的朋友到了新的環境,看過好的東西,就會明白有文化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影響到我們對生活每一件事情的態度,可以小到連丟垃圾這件事情,都可以看得出來一個人有沒有文化
近來深感自己的交友舒適圈已明確起來,比較喜歡跟有文化的人互動,前幾個禮拜好友也是在說自己越來越沒辦法跟沒有文化的人互動,我心有戚戚焉。
也是近來特別有感覺,我記得我二十多歲的時候,雖然性格傲慢及特立獨行,但也不致於整天粗話掛在嘴邊上說,也不記得自己翹腳的時候會抖腳,也不記得自己會整天咬手指頭,還是打噴嚏的時候很大聲會用手掌去遮,還是當眾大打嗝,可能也是我太久沒有接觸到這類型的人,導致我有點不太適應,於是我就想想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有沒有這樣子?還跟朋友確認一下這些行為是不是很低端人口的特質??但這樣說好像也有點傷人,我放在心裡想就好。
我記得我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注重自己的穿著及形象,所以我真的不太能理解,什麼樣的人會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沒有理想抱負或著說沒有什麼夢想想要實踐的。
有文化真的好重要,有文化關乎於我們怎麼說話,怎麼把日子過得有模有樣,有點儀式感,或著帶有文化可以讓我交到相對有文化的朋友,衛生習慣這件事情也是高度文化相關,也難以描述。
記得有一次去幫別人餵狗,去到對方家差點沒暈倒,不是垃圾堆,應該說像是亂葬岡,整天在講投資理財的人,怎麼會放任住家環境如此骯髒,到處都是垃圾堆,這樣子的人生真的有意思嗎?想起來確實也值得深思,不知道是錢賺他 還是他賺錢?
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
去過很窮的國家,人家也是很重視文化跟生活的平衡,所以我想總是拿經濟因素來解釋這些事情,確實太過於狹隘,不如說是我們的環境裡確實不太重視生活中的文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37內容數
自認為是世界公民到各國訪視風土民情,熱於分享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差別,透過不斷學習探索,讓自己與社會不斷進步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盧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是否也漸漸發現認識多年的朋友,你已經無法像從前那樣熱絡的談天說地呢?隨著每個人的生活有各自的發展,思想的頻率也發生變化,過往美好的情誼似乎難以為繼了,所謂的相遇逐漸變得尷尬,但又礙於過往的情懷,只好勉強繼續當朋友? 朋友之間的友誼靠的是共性,還有思想同頻才能有火花有深度,過去幾年我逐漸發現有些朋友
自從在其他國家看過醫生之後,對台灣快速看診真的沒信心. 國外預約醫生真的要等好久!可是他們的醫生看的好仔細,醫生可以看診看半小時以上,是我從來在台灣沒有過的經驗. 每次在台灣進診看到醫生之後,醫生極為快速的看診然後在五分鐘內就可以結束了,有時候甚至不到三分鐘吧?真的這麼短的時間可以看出甚麼,,嗎?
從小到大都一直被灌輸該認真努力的我們,學生時期認真地念書,離開學校之後認真的工作,這樣的認真了一輩子,我們得到什麼? 自從韭菜這個概念出來之後,我認真問了一下自己是不是韭菜,也跟不同的朋友討論我們是不是韭菜這件事情,最後好像發現我們可能都是不同程度上的韭菜.台灣蓋了這麼多房子,即使空屋率這麼高,台灣
明明我們都是很善良大方的人,雖然不到走在街上會扶老太太過馬路,但也算是從來不曾傷害別人,更沒有害人之心,為什麼常常遇到爛人來折磨我們?為什麼生活中總是會出現一些讓我們很困擾的人,這件事情曾經也是造成我許多困頓,不知道為什麼命好像這麼不好,總是有一些鳥人三不五時出現,擾亂我們平靜的生活. 曾經的我是如
大概有好幾年的時間沒吃過路邊攤了,還記得以前大學時代帶那些歐美學生逛夜市時,他們驚恐的臉龐。 多年後,我才知道他們為什麼驚恐,因為衛生環境堪憂,但當時我沒什麼概念,我以為路邊攤本來就是這樣,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或觀念,不一定都是好的或正確的。 2015年一個加拿大朋友飛來台灣玩,我帶他去逛台灣夜市
你是否也漸漸發現認識多年的朋友,你已經無法像從前那樣熱絡的談天說地呢?隨著每個人的生活有各自的發展,思想的頻率也發生變化,過往美好的情誼似乎難以為繼了,所謂的相遇逐漸變得尷尬,但又礙於過往的情懷,只好勉強繼續當朋友? 朋友之間的友誼靠的是共性,還有思想同頻才能有火花有深度,過去幾年我逐漸發現有些朋友
自從在其他國家看過醫生之後,對台灣快速看診真的沒信心. 國外預約醫生真的要等好久!可是他們的醫生看的好仔細,醫生可以看診看半小時以上,是我從來在台灣沒有過的經驗. 每次在台灣進診看到醫生之後,醫生極為快速的看診然後在五分鐘內就可以結束了,有時候甚至不到三分鐘吧?真的這麼短的時間可以看出甚麼,,嗎?
從小到大都一直被灌輸該認真努力的我們,學生時期認真地念書,離開學校之後認真的工作,這樣的認真了一輩子,我們得到什麼? 自從韭菜這個概念出來之後,我認真問了一下自己是不是韭菜,也跟不同的朋友討論我們是不是韭菜這件事情,最後好像發現我們可能都是不同程度上的韭菜.台灣蓋了這麼多房子,即使空屋率這麼高,台灣
明明我們都是很善良大方的人,雖然不到走在街上會扶老太太過馬路,但也算是從來不曾傷害別人,更沒有害人之心,為什麼常常遇到爛人來折磨我們?為什麼生活中總是會出現一些讓我們很困擾的人,這件事情曾經也是造成我許多困頓,不知道為什麼命好像這麼不好,總是有一些鳥人三不五時出現,擾亂我們平靜的生活. 曾經的我是如
大概有好幾年的時間沒吃過路邊攤了,還記得以前大學時代帶那些歐美學生逛夜市時,他們驚恐的臉龐。 多年後,我才知道他們為什麼驚恐,因為衛生環境堪憂,但當時我沒什麼概念,我以為路邊攤本來就是這樣,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或觀念,不一定都是好的或正確的。 2015年一個加拿大朋友飛來台灣玩,我帶他去逛台灣夜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你是自己生命的過客嗎?總是實現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 不論生從何來,有呼吸的那一刻起,便落入了生存的現實中;各式各樣的風俗習慣,言語信仰引導著每個人的視聽和觀念,適合你的?你能負得起責任的?是否也慎重的思考過濾了呢? 外貌、體質、反應能力、環境、家庭人際,人人各不相同,所以,也應該有自己的步伐,穩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經歷了種種的體驗,從出生到上學從上學到出社會接著按照社會教育的種種去經歷身分的轉換,工作、結婚、買車、買房,付房貸、生孩子養育成人然後一路朝死亡邁進。 這是社會多數人經歷的種種歷程,當然這是在集體的意識架構下所做的安全選擇,有些人選擇了特別的角色去體驗生命,出家、創業、決定單著或著被迫
為什麼瞭解自己很重要?又為什麼面對任何事物就算沒興趣,基本的認識依然需要有? 既不是為了避開從眾也不是為了擺脫社會框架的拘束,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這輩子要好好保護自己安然度過一生。 好好照顧自己的心、好好讓自己活得開心快樂、免於災厄,就只是如此而已。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生活重心 在台灣的生活、教育,最常被接受到的訊息就是, 「千萬不要浪費瑣碎的時間,未來的不痛快都是現在所成就」
Thumbnail
一個民族既文化並不是可以由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可以去改變的。 文化是一種根深蒂固在人的思想,影響人言行和態度。 從一個城市中的街道,便可以一葉知秋。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有些習慣,正因為是習慣,所以也不知道有甚麼問題。 因著理解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方式與習慣也不同,相處久了,似乎會形成一種默契,一種你不說但對方也能懂得的那種默契,或說心有靈犀,有時正因此而失去一些讓自己練習的機會──道謝與道歉。 在不一致中生存 曾經聽過吳念真導演在訴說他們那個年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想分享很久的主題,如何從小事判斷一個人的人品。 在這個充滿人設的年代,每個人都可以(很會)營造出想帶給別人的形象, 但我覺得生活中一些小細節是裝不了的,因為那是習慣。 所以我很喜歡觀察人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比方說在健身房裡用完器材會拿酒精消毒完 再走,或是會幫忙扶門讓後
你是自己生命的過客嗎?總是實現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 不論生從何來,有呼吸的那一刻起,便落入了生存的現實中;各式各樣的風俗習慣,言語信仰引導著每個人的視聽和觀念,適合你的?你能負得起責任的?是否也慎重的思考過濾了呢? 外貌、體質、反應能力、環境、家庭人際,人人各不相同,所以,也應該有自己的步伐,穩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經歷了種種的體驗,從出生到上學從上學到出社會接著按照社會教育的種種去經歷身分的轉換,工作、結婚、買車、買房,付房貸、生孩子養育成人然後一路朝死亡邁進。 這是社會多數人經歷的種種歷程,當然這是在集體的意識架構下所做的安全選擇,有些人選擇了特別的角色去體驗生命,出家、創業、決定單著或著被迫
為什麼瞭解自己很重要?又為什麼面對任何事物就算沒興趣,基本的認識依然需要有? 既不是為了避開從眾也不是為了擺脫社會框架的拘束,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這輩子要好好保護自己安然度過一生。 好好照顧自己的心、好好讓自己活得開心快樂、免於災厄,就只是如此而已。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生活重心 在台灣的生活、教育,最常被接受到的訊息就是, 「千萬不要浪費瑣碎的時間,未來的不痛快都是現在所成就」
Thumbnail
一個民族既文化並不是可以由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可以去改變的。 文化是一種根深蒂固在人的思想,影響人言行和態度。 從一個城市中的街道,便可以一葉知秋。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有些習慣,正因為是習慣,所以也不知道有甚麼問題。 因著理解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方式與習慣也不同,相處久了,似乎會形成一種默契,一種你不說但對方也能懂得的那種默契,或說心有靈犀,有時正因此而失去一些讓自己練習的機會──道謝與道歉。 在不一致中生存 曾經聽過吳念真導演在訴說他們那個年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想分享很久的主題,如何從小事判斷一個人的人品。 在這個充滿人設的年代,每個人都可以(很會)營造出想帶給別人的形象, 但我覺得生活中一些小細節是裝不了的,因為那是習慣。 所以我很喜歡觀察人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比方說在健身房裡用完器材會拿酒精消毒完 再走,或是會幫忙扶門讓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