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從傳統中走出創新的火焰之舞

The host is riding from Knocknarea
And over the grave of Clooth-na-Bare;
Caoilte tossing his burning hair,
And Niamh calling Away, come away:
Empty your heart of its mortal dream.
火焰之舞大家耳熟能詳,但了解愛爾蘭傳奇故事背景的人,在看舞時,也許會有更多的想像。
前面的故事舞者多為女性,且每一位一定都有一頭長髮,這樣的打扮很明顯表現神話故事中,愛爾蘭女神的形象,並其為主軸的地位。愛爾蘭本身在神話中,女性身份就是一種非常帶有力量的象徵,因為神話世界裡的國家是由女性統治,愛爾蘭這個國家,相對於英國而言,也被定位為具有陰性特質較多。但我覺得這個國家一點都不弱,它有母性堅韌的意志力,因此才曾經力圖革命,走出自己的路。而他們的藝術和文學,都有出現足以顯赫世人的驚人之作,以popular culture來說,「火焰之舞」可算是其中一種吧!
雖然火焰之舞有其人為其故事編劇,但他們依據的是愛爾蘭神話的特色,不論在故事或舞台的呈現上都能看的到。比如英雄善與惡對立、在森林中的女神、成群的sidhe(賽爾特(女)神)、蘆葦象徵的裝飾、豎琴音樂等。當然,善與惡對立在很多故事中向來是一種典型,但火焰之舞,就我來看,可以說體現了現代主義的基本精神—在傳統中尋求創新(Making new in a tradition)。本著這種精神,以愛爾蘭傳說故事為背景的現代踢踏舞,為火焰之舞寫下新的一頁,也更為獨特。我覺得創新的精神有時靈感取材多元,但用傳統的素材可讓熟悉的人更有親和力,而這種具歷史性及本土題材的背景也才讓原本較平凡的踢踏舞展現愛爾蘭精神,讓它與其他藝術有所區別。所謂獨特性也是「創新」要保持的理念,但要在傳統中突破成為新的東西,則不是這麼簡單。看過「火焰之舞」、或者是「舞王」「大河之舞」等,就能明白為何。同樣的感覺好像我在看歐洲的歌劇一樣,他們也有他們想表現的特色,每種藝術都在致力於求新求變,但傳統,就如同一些經典,有它的價值和美好,新與舊之間的交流能夠增加不同的剌激,「火焰之舞」嘗試用傳統和創新做對話,算是非常自然而成功的例子。而flames火焰也是一種重要的象徵,它常代表在黑暗中指引方向的光,在現代文化的舞蹈裡,火可以製造炫的效果,在這種善與惡為背景的故事裡,它就不只扮演點燃觀眾熱血的火焰,它也是一種激勵被魔王奪走the lord of dance象徵皮帶的舞王的火焰、精靈世界不死的意志。
不管如何,第一次看現場這麼知名的表演,又是坐在前排,我心裡只有滿懷感激自己有這樣的機會坐在這裡。台灣也算蠻幸運的,能在10年後,重現當時倫敦海德公園演出實況。這次將近100多名的舞者+工作人員,讓整體的氣勢依舊不凡,前半場結束中場休息,就聽到有小朋友直說讚了。坐在前排的我在表演中,除了讓夢幻般的情境吸引外(因為故事我比較熟了,和10年前那場我在dvd中看的演出差不多。),音樂當然是我非常注意的元素,因為愛爾蘭folksong那種節拍與旋律,舞者跳起來更加融合,這也是我很愛的一種音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表演中不時有香味飄來,更讓人心醉神迷,這大概也是坐前排的福利之一。每當一群sidhe或精靈出現,香味就隨風飄過來,那種香味蠻迷人的,不知是女舞者香水擦較重或怎樣,聽說在戶外比室內香味更有作用,而響亮的踢踏聲及美麗又閃亮的女神衣服,真的是要坐前排才看的清楚。另外的高潮就是舞王的個人秀,本場並非原始舞王Michael Flatley演出,因為他也退至幕後,成為製作人成就他高峰的火焰之舞,但我相信他也一定是十分優秀,足以代表他來演出舞王一角的人,他精湛的技藝及快速的舞動,讓他腳底都冒煙了,底下觀眾也是驚叫連連;下半場的一排女舞者脫外衣show及大陣仗整齊劃一一字排開的踢踏畫面也讓人目不轉睛。
正如上面一首描寫sidhe的詩一樣,在虛幻的夢境中,人心被女神的召喚誘惑著;她們說著:away,離開現實世界中有生死的人生,來到我們永恆而美好的世界來吧!在偶爾不知是真是假、是虛偽是真誠的世界裡,追求永恆的美,即使是短暫,它也如夢一般,讓你的心底蕩漾,化做很美好的記憶。但願這樣的表演能常落實在生活裡,我們的生命才不覺乾枯無力,而只能屈服於柴米油鹽的人生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文學欣賞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