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南非出差時,某日剛結束完一份口譯的case,忙了一陣子,終於有點時間坐在一間咖啡廳裡悠閒地看書、享受下午時光。我習慣拿了本類似天下雜誌的書來翻,因為有很多主題性的文章,與工作與生涯很有關,不想浪費時間看壹周刊八卦。有人大概心想,連喝個咖啡都要看這麼嚴肅的雜誌嗎?沒辦法,到了我這種年紀,的確沒時間想風花雪月的事,現實的生活是此時要關注的焦點,但我覺得在忙碌完壓力大的case後,能看書喝咖啡實在太好了,雖然眼睛看的一點都不太悠閒,但我內心深感充實,也吸收一些知識及消息。我選擇性的看了一些文章,有鴻海郭台銘對「堅持」的想法、有台北古蹟文化館執行長接下維護工作過程的挫折與重生的經營理念談、Body Shop創辦人Anita的管理哲學等。而讓我看的出神的是一篇由龍應台寫的文章,叫做「沒有逗留哪來文化」。
龍應台是我約莫高中大學時喜歡的作家,我還見過她本人、要過簽名,我最喜歡她的一本書叫「人在歐洲」,龍應台對於文化觀察有一套她的見解,特別曾經是學文學的我,「文化認同/差異」已不是陌生名詞。為什麼我會對這篇長達4、5頁的文章有興趣?她用二種人稱的對話方式來描述香港現象—她與一位德國人的對話。因為寫法蠻有趣又不失深度批判,內容剛好是我當時心情的寫照,她說香港人沒有文化,因為它急它快,它融合鄰近各國的經濟力,給人的感覺就是個很有效率的城市,所以香港人是沒有時間坐下來喝咖啡好好和朋友聊天的,德國朋友抱怨著在香港沒辦法如同在歐洲般有閒暇和對方進行內心的交流,更不用說文化上的交流了。急忙與快速占走了大部份人的時間,你要對方花上一、二小時只為和你share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別傻了,他們搞不好在同時間已賺進或損失了上百萬元!
但是龍應台說,這本來就是香港的城市活力所在,因此我們不能說它沒有文化,只是無法明確給它個定義。基本上,香港是個藝術家沒時間發揮創造力、畫家沒空畫畫、而作家沒辦法寫作的地方。哇,這個城市這麼嚴重!? 是的,法國巴黎河畔的咖啡廳曾是一些哲學家、文學家產生他們影響後世思潮的地方;走過一些街道,比如德國,也有大文豪哥德漫步思考的足跡。那麼,香港有嗎?沒有。一個地方無法逗留,又怎麼能留下什麼文化?因為沒時間產生文化,創造力是需要慢慢韻釀出來的東西,在香港這種快速的地方,怎麼會有時間讓人將感受深思內化?我邊看心裡邊贊同,雖然我沒去過香港,但我們都知道它的經濟力和流行是吸引不少觀光客想去造訪的地方,我相信,真的想去居住的應該很少吧!?特別在我與有錢大老闆共事一陣子後,每次談生意我們一定是到五星級飯店或一桌動輒上萬元的地方談事,每次一定有鮑魚龍蝦這類東西可吃,但我嚐不出它們的滋味,因為我要工作,我常一邊吃一邊被打斷,要負責把客戶及老闆想說的話翻譯、解釋出來,有時明明一桌美味的下午茶,我可能才吃沒多久,就要因為老闆趕下一場行程,眼睜睜地浪費眼前的美食。(註:我是物盡其用的人,花了5、600元竟然只吃不到3/2,對我來說真的覺得非常可惜,即使不是我花錢。)
如果今天是我和好友、親人來吃,我一定很開心,因為難得在這樣棒的地方(註:是在可以看的到全高雄市城景且一般人進不來的85大樓VIP Club餐廳) 享受難得的時光,不用想著工作、不用趕時間…。哎,我實在太認同她的觀點了,文化是什麼?生活是什麼?不可否認,這樣的工作或待遇很不錯,可以吃好的及到處跑(註:免費坐高鐵、做中式按摩,因為業務需要); 如果出國,那就更不用說,機票住宿絕對老闆包。也許是工作算完美結束,老闆不吝多加一些錢,那個中式按摩也是他自己想說請客戶去,我也順便做,算是給我一些福利,說起來沒什麼好抱怨。但是,有錢人的想法絕不是我這種平凡家庭出身的人可理解的。當時工作完時,我竟然有一種輕鬆感,也必須承認,和這些大老闆/官員工作實在壓力很大、也不是很愉快。畢竟,我們的價值觀差距甚大,他們重視結果比過程重要,不重視人的尊嚴因為認為凡事可以用錢解決,因此有時受到言語上不快的情形是有的,有些甚至對女性貶低或對屬下的架子擺的很大,傲慢和不可一世在這些人身上似乎很難不劃上等號。工作對於我來說,只不過盡力把事完成;但要我一直過這種生活,就如前文,不想讓人待久或逗留的地方,如何再建構屬於此處該有的文化?
每一處都有某種人會屬於這個地方,我相信有人會喜歡香港、有人會喜歡快速。但別忘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沒有「人性」的地方,它的生命會延續多久?它的精神會深植嗎?人性,指的是重視人內心的渴望,人有深度淺度的需求,但類似像龍應台、像學文學的我們,要怎麼認同快速虛偽的商場文化,我們當然是追求我們內心感到舒服的地方,所以,這篇帶點ironical tone的對話,龍應台告訴德國朋友,下次想和朋友喝咖啡談心嗎?別來香港了,這本來就不是可以提供有這種需求的地方,在香港也不會找到與歐洲相同/相似的文化,因為二者本來就不同。我在那些老闆們的身上,也看不出他們有什麼好後悔好損失的,反正這本來就是他們該有的生活,他們明白,管它沒時間還是浪費時光,能達到目的(也就是錢途吧—做成交易!)才是王道。那我呢?!我只有感覺我的荷包滿了些,但心情差多了些,他們試圖顛覆並認為我太過單純的想法,然而誰不明白現實重要?但我想我們不必有太多錢就可以過的很好,有他們永遠達不到的單純感動,有些事絕對不是錢能買到。
我認同沒錢萬萬不能,但也知道人要有一定的尊嚴、人應該要注重誠信,選擇對的路去堅持,而不是總想著捷徑,甚至走後門等等…。(註:就比如王又曾案,你們以為這人如何能這麼有錢?錢的來源不乾不淨,收賄、掏空…,喪盡天良拿取不屬於自己的財產…。)當然細節難以言盡,這只是當年替「有錢人」工作完的心情,在我讀完龍的文章後又更有感觸,俗話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不禁想再旅行了起來,也很難想像每天必須過著這種緊張忙碌壓力大生活的人,他們會有怎樣品質的生活呢?除了根基於物質的生活,這樣的人內心其實很空泛,所謂的生活不過是用錢堆出來的,不知是否因為社會結構改變,也不少戲劇在做有錢人與窮姑娘的戲碼,至少大家該有的正面性教育意義,不少人還是有的。只要我們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誰在乎別人的定義?面對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但求無愧於心,其他的,我覺得,還是讓我們都能勇敢做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