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逗留哪來文化

更新於 2024/09/2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多年前南非出差時,某日剛結束完一份口譯的case,忙了一陣子,終於有點時間坐在一間咖啡廳裡悠閒地看書、享受下午時光。我習慣拿了本類似天下雜誌的書來翻,因為有很多主題性的文章,與工作與生涯很有關,不想浪費時間看壹周刊八卦。有人大概心想,連喝個咖啡都要看這麼嚴肅的雜誌嗎?沒辦法,到了我這種年紀,的確沒時間想風花雪月的事,現實的生活是此時要關注的焦點,但我覺得在忙碌完壓力大的case後,能看書喝咖啡實在太好了,雖然眼睛看的一點都不太悠閒,但我內心深感充實,也吸收一些知識及消息。我選擇性的看了一些文章,有鴻海郭台銘對「堅持」的想法、有台北古蹟文化館執行長接下維護工作過程的挫折與重生的經營理念談、Body Shop創辦人Anita的管理哲學等。而讓我看的出神的是一篇由龍應台寫的文章,叫做「沒有逗留哪來文化」。

龍應台是我約莫高中大學時喜歡的作家,我還見過她本人、要過簽名,我最喜歡她的一本書叫「人在歐洲」,龍應台對於文化觀察有一套她的見解,特別曾經是學文學的我,「文化認同/差異」已不是陌生名詞。為什麼我會對這篇長達4、5頁的文章有興趣?她用二種人稱的對話方式來描述香港現象—她與一位德國人的對話。因為寫法蠻有趣又不失深度批判,內容剛好是我當時心情的寫照,她說香港人沒有文化,因為它急它快,它融合鄰近各國的經濟力,給人的感覺就是個很有效率的城市,所以香港人是沒有時間坐下來喝咖啡好好和朋友聊天的,德國朋友抱怨著在香港沒辦法如同在歐洲般有閒暇和對方進行內心的交流,更不用說文化上的交流了。急忙與快速占走了大部份人的時間,你要對方花上一、二小時只為和你share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別傻了,他們搞不好在同時間已賺進或損失了上百萬元!

但是龍應台說,這本來就是香港的城市活力所在,因此我們不能說它沒有文化,只是無法明確給它個定義。基本上,香港是個藝術家沒時間發揮創造力、畫家沒空畫畫、而作家沒辦法寫作的地方。哇,這個城市這麼嚴重!? 是的,法國巴黎河畔的咖啡廳曾是一些哲學家、文學家產生他們影響後世思潮的地方;走過一些街道,比如德國,也有大文豪哥德漫步思考的足跡。那麼,香港有嗎?沒有。一個地方無法逗留,又怎麼能留下什麼文化?因為沒時間產生文化,創造力是需要慢慢韻釀出來的東西,在香港這種快速的地方,怎麼會有時間讓人將感受深思內化?我邊看心裡邊贊同,雖然我沒去過香港,但我們都知道它的經濟力和流行是吸引不少觀光客想去造訪的地方,我相信,真的想去居住的應該很少吧!?特別在我與有錢大老闆共事一陣子後,每次談生意我們一定是到五星級飯店或一桌動輒上萬元的地方談事,每次一定有鮑魚龍蝦這類東西可吃,但我嚐不出它們的滋味,因為我要工作,我常一邊吃一邊被打斷,要負責把客戶及老闆想說的話翻譯、解釋出來,有時明明一桌美味的下午茶,我可能才吃沒多久,就要因為老闆趕下一場行程,眼睜睜地浪費眼前的美食。(註:我是物盡其用的人,花了5、600元竟然只吃不到3/2,對我來說真的覺得非常可惜,即使不是我花錢。)

如果今天是我和好友、親人來吃,我一定很開心,因為難得在這樣棒的地方(註:是在可以看的到全高雄市城景且一般人進不來的85大樓VIP Club餐廳) 享受難得的時光,不用想著工作、不用趕時間…。哎,我實在太認同她的觀點了,文化是什麼?生活是什麼?不可否認,這樣的工作或待遇很不錯,可以吃好的及到處跑(註:免費坐高鐵、做中式按摩,因為業務需要); 如果出國,那就更不用說,機票住宿絕對老闆包。也許是工作算完美結束,老闆不吝多加一些錢,那個中式按摩也是他自己想說請客戶去,我也順便做,算是給我一些福利,說起來沒什麼好抱怨。但是,有錢人的想法絕不是我這種平凡家庭出身的人可理解的。當時工作完時,我竟然有一種輕鬆感,也必須承認,和這些大老闆/官員工作實在壓力很大、也不是很愉快。畢竟,我們的價值觀差距甚大,他們重視結果比過程重要,不重視人的尊嚴因為認為凡事可以用錢解決,因此有時受到言語上不快的情形是有的,有些甚至對女性貶低或對屬下的架子擺的很大,傲慢和不可一世在這些人身上似乎很難不劃上等號。工作對於我來說,只不過盡力把事完成;但要我一直過這種生活,就如前文,不想讓人待久或逗留的地方,如何再建構屬於此處該有的文化?

每一處都有某種人會屬於這個地方,我相信有人會喜歡香港、有人會喜歡快速。但別忘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沒有「人性」的地方,它的生命會延續多久?它的精神會深植嗎?人性,指的是重視人內心的渴望,人有深度淺度的需求,但類似像龍應台、像學文學的我們,要怎麼認同快速虛偽的商場文化,我們當然是追求我們內心感到舒服的地方,所以,這篇帶點ironical tone的對話,龍應台告訴德國朋友,下次想和朋友喝咖啡談心嗎?別來香港了,這本來就不是可以提供有這種需求的地方,在香港也不會找到與歐洲相同/相似的文化,因為二者本來就不同。我在那些老闆們的身上,也看不出他們有什麼好後悔好損失的,反正這本來就是他們該有的生活,他們明白,管它沒時間還是浪費時光,能達到目的(也就是錢途吧—做成交易!)才是王道。那我呢?!我只有感覺我的荷包滿了些,但心情差多了些,他們試圖顛覆並認為我太過單純的想法,然而誰不明白現實重要?但我想我們不必有太多錢就可以過的很好,有他們永遠達不到的單純感動,有些事絕對不是錢能買到。

我認同沒錢萬萬不能,但也知道人要有一定的尊嚴、人應該要注重誠信,選擇對的路去堅持,而不是總想著捷徑,甚至走後門等等…。(註:就比如王又曾案,你們以為這人如何能這麼有錢?錢的來源不乾不淨,收賄、掏空…,喪盡天良拿取不屬於自己的財產…。)當然細節難以言盡,這只是當年替「有錢人」工作完的心情,在我讀完龍的文章後又更有感觸,俗話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不禁想再旅行了起來,也很難想像每天必須過著這種緊張忙碌壓力大生活的人,他們會有怎樣品質的生活呢?除了根基於物質的生活,這樣的人內心其實很空泛,所謂的生活不過是用錢堆出來的,不知是否因為社會結構改變,也不少戲劇在做有錢人與窮姑娘的戲碼,至少大家該有的正面性教育意義,不少人還是有的。只要我們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誰在乎別人的定義?面對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但求無愧於心,其他的,我覺得,還是讓我們都能勇敢做自己吧!

avatar-img
3會員
33內容數
這是一個喜歡詩的文學女子,分享電影、娛樂、遊戲、時尚、旅行等…多種內容的文學評論與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學欣賞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速崛起,數位行銷也隨之變得更加多元和精細。無論是透過AI生成的內容、精準的數據分析,還是自動化廣告投放,品牌們都開始藉助科技力量來獲取更多流量和客戶。
這篇文章探討了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尤其是在繁忙的職場生活中對文學的忽略。回憶了自己在新竹的寒冷冬天,雪萊的《西風頌》,表達了人在現實與內心追求之間的掙扎。即使生活忙碌,文學依然是值得珍惜和回味的精神食糧。
回歸人性深層的心靈渴求: 其實納尼亞的故事只是很簡單的童話,連帶著改編後的電影也更加適合輕鬆賞玩,何以需要這麼長篇大論地分析內在精神呢?
超越因果循環的愛與救贖: 因果循環是一個非常清楚且合理的法則,犯罪的要受處罰,背叛的要承受後果。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永保安康」也許會令人勾起了許多、許多的回憶…, 讓我想到以前在台南念書的時光,每天坐著火車,來回各個小站間。像「永康」、「保安」這樣的小站很容易叫人忽略,但沒想到今天卻變成熱門的景點,變成了祝福人家的標語了!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速崛起,數位行銷也隨之變得更加多元和精細。無論是透過AI生成的內容、精準的數據分析,還是自動化廣告投放,品牌們都開始藉助科技力量來獲取更多流量和客戶。
這篇文章探討了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尤其是在繁忙的職場生活中對文學的忽略。回憶了自己在新竹的寒冷冬天,雪萊的《西風頌》,表達了人在現實與內心追求之間的掙扎。即使生活忙碌,文學依然是值得珍惜和回味的精神食糧。
回歸人性深層的心靈渴求: 其實納尼亞的故事只是很簡單的童話,連帶著改編後的電影也更加適合輕鬆賞玩,何以需要這麼長篇大論地分析內在精神呢?
超越因果循環的愛與救贖: 因果循環是一個非常清楚且合理的法則,犯罪的要受處罰,背叛的要承受後果。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永保安康」也許會令人勾起了許多、許多的回憶…, 讓我想到以前在台南念書的時光,每天坐著火車,來回各個小站間。像「永康」、「保安」這樣的小站很容易叫人忽略,但沒想到今天卻變成熱門的景點,變成了祝福人家的標語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如何熔爛,再多破損,也是我家,是我的出生地。曾經被稱為福地的香港,如今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作為香港人,我仍為這地方感到自豪,不管這地方日後如何,如何變遷,永遠也是我的家,是我最愛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前些日子才發過【香港製造】(一)、(二)、(三),一位香港的網友看了,想要我介紹台灣的音樂、了解一下,於是應黃璧怡之邀,今天就來寫寫。 不過這個與香港同胞的交流除了讓我很欣喜外(我喜歡香港),還讓我回想到一件五年前的趣事。 那個夏天,我獨自到台北旅行,晚上住進了一家位在西門町的民宿,這間民宿這些
若要說此次去香港與四年前有何不同,我想充斥在這片土地上的不僅只是暑熱與蒸人的濕氣,蔓延的是一種隱微卻無處不在的閹割感,這種生發的情緒促使即便是我,作為一名外地來客,也進行了自我的去勢。主動的把一些社群軟體刪除,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所有發生過的事情都在我腦海刻下了無法抹滅的印象,讓我後怕。特別是兩個
Thumbnail
居英港人新鄉下阿占在香港的時候,有兩個鄉下:日本和台灣,每當有假期我便會到這兩個地方走一走,我愛日本的傳統文化與潮流飲食,我喜歡台灣的人情況和文青氣息,但移居英國後,回鄉路遠,不少香港人都會多去了歐洲旅遊。 阿占今次到巴黎主要是拍照﹐穿上西裝在景點和餐廳拍攝,感覺不錯,我只是一個普通人,當然不能說
連續3天假期,沒有外遊,留港遊玩及消費。第一天,去大館參觀,遊客不算多,慢遊與古建築群内真不錯。由於較少去港島,順便在街上逛逛,走去碼頭順便坐船去尖沙咀,在尖沙咀海濱長廊就感覺到處處都係內地遊客,我們趕快避開人潮。 第二天,早上暴雨,留家做肉包子。 中午雨停後,去文化博物館參館。由於仔仔對歷史的
Thumbnail
Hello~大家好,我是文仔,先跟大家自我介紹一下٩(。・ω・。)و 我是一位在台灣念大學的香港僑生,目前已經畢業留台,正在企業當上班族(朝九晚六的社畜)。因爲一直以來都會被問說在台灣念書或者是申請簽證的東西,所以趁著今年的畢業季,想說直接寫一篇來幫大家解惑(?)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離鄉的經歷?人在異鄉時,跟回憶中相似的麵包香氣、鈔票的錢味,只要有些許熟悉,不論是多麼莫名其妙的東西,都能引起你對家的思念,而當遇到同樣背景的人,心裡的喜悅是擋不住的… 來到這裡的你,可能未曾讀過我前篇的文章,在此前情提要,我是一名香港人,2019年居台至今,從學生身分轉變為職場新
Thumbnail
今早稍微賴床,剩下3分鐘衝進高鐵站,還好一切順利。第一次搭高鐵到雲林,心情自然雀躍。這個島上我還有多少東西沒探詢?在高鐵上看了大姨推薦的一本書「美國大姊 台灣小妹」,才翻第一章節,我覺得報導文學的口吻,讓我太容易進入情境中,難怪是得獎作品,情緒一帶入,我覺得就有點重,想要暫停休息一下,才能進入下一篇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如何熔爛,再多破損,也是我家,是我的出生地。曾經被稱為福地的香港,如今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作為香港人,我仍為這地方感到自豪,不管這地方日後如何,如何變遷,永遠也是我的家,是我最愛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前些日子才發過【香港製造】(一)、(二)、(三),一位香港的網友看了,想要我介紹台灣的音樂、了解一下,於是應黃璧怡之邀,今天就來寫寫。 不過這個與香港同胞的交流除了讓我很欣喜外(我喜歡香港),還讓我回想到一件五年前的趣事。 那個夏天,我獨自到台北旅行,晚上住進了一家位在西門町的民宿,這間民宿這些
若要說此次去香港與四年前有何不同,我想充斥在這片土地上的不僅只是暑熱與蒸人的濕氣,蔓延的是一種隱微卻無處不在的閹割感,這種生發的情緒促使即便是我,作為一名外地來客,也進行了自我的去勢。主動的把一些社群軟體刪除,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所有發生過的事情都在我腦海刻下了無法抹滅的印象,讓我後怕。特別是兩個
Thumbnail
居英港人新鄉下阿占在香港的時候,有兩個鄉下:日本和台灣,每當有假期我便會到這兩個地方走一走,我愛日本的傳統文化與潮流飲食,我喜歡台灣的人情況和文青氣息,但移居英國後,回鄉路遠,不少香港人都會多去了歐洲旅遊。 阿占今次到巴黎主要是拍照﹐穿上西裝在景點和餐廳拍攝,感覺不錯,我只是一個普通人,當然不能說
連續3天假期,沒有外遊,留港遊玩及消費。第一天,去大館參觀,遊客不算多,慢遊與古建築群内真不錯。由於較少去港島,順便在街上逛逛,走去碼頭順便坐船去尖沙咀,在尖沙咀海濱長廊就感覺到處處都係內地遊客,我們趕快避開人潮。 第二天,早上暴雨,留家做肉包子。 中午雨停後,去文化博物館參館。由於仔仔對歷史的
Thumbnail
Hello~大家好,我是文仔,先跟大家自我介紹一下٩(。・ω・。)و 我是一位在台灣念大學的香港僑生,目前已經畢業留台,正在企業當上班族(朝九晚六的社畜)。因爲一直以來都會被問說在台灣念書或者是申請簽證的東西,所以趁著今年的畢業季,想說直接寫一篇來幫大家解惑(?)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離鄉的經歷?人在異鄉時,跟回憶中相似的麵包香氣、鈔票的錢味,只要有些許熟悉,不論是多麼莫名其妙的東西,都能引起你對家的思念,而當遇到同樣背景的人,心裡的喜悅是擋不住的… 來到這裡的你,可能未曾讀過我前篇的文章,在此前情提要,我是一名香港人,2019年居台至今,從學生身分轉變為職場新
Thumbnail
今早稍微賴床,剩下3分鐘衝進高鐵站,還好一切順利。第一次搭高鐵到雲林,心情自然雀躍。這個島上我還有多少東西沒探詢?在高鐵上看了大姨推薦的一本書「美國大姊 台灣小妹」,才翻第一章節,我覺得報導文學的口吻,讓我太容易進入情境中,難怪是得獎作品,情緒一帶入,我覺得就有點重,想要暫停休息一下,才能進入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