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週,美國金融業又出大事啦,那就是又有一家銀行倒閉了,這次的主角是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所幸後來由美國銀行龍頭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出面接手,算是為這個金融危機暫時畫下休止符。
從之前介紹過的矽谷銀行倒閉事件開始,陸陸續續續傳出不少區域性的銀行,面臨倒閉危機,這篇紀錄讓我們先了解第一共和倒閉的原因,而後我們再跟矽谷銀行倒閉事件相比較,來一起看看美國是否有潛在的系統性危機。
第一共和銀行簡介:
第一共和銀行成立於1985年,總部則位於舊金山。 相對矽谷銀行主攻新創公司的客群,第一共和銀行主攻的客戶群,是所謂菁英份子,也就是高資產或高所得的信用評級頂級的客戶,也因為擁有許多社會菁英的優質客戶群,也讓第一共和銀行曾經是美國銀行當中,最有品牌價值的銀行之一。
由於這些客戶本身的條件非常良好,對於銀行端來說,放款風險比較低,因此第一共和銀行會讓利給這些高資產客戶,用較低的利率跟較高的額度來承作這些精英客戶的抵押貸款業務,或是給予較多年限的寬限期。
而這些讓利的措施,讓新冠肺炎期間,這種低利的抵押貸款生意業績非常好。
截至2023Q1,第一共和銀行的資產總額達到了2330億美元,這次擋不住流動性危機,而後倒閉由摩根大通接手,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二大的商業銀行倒閉案。而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商業銀行倒閉案,發生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的華盛頓互惠銀行,這家銀行當時也是由摩根大通收購。
第一共和銀行倒閉原因
如同前面提到的,因為在Covid-19時期,聯準會不斷降息來救經濟,所以利率維持在趨近於0的水準。這時候代表銀行這邊取得資金(存款)的成本很低,而雖然抵押貸款業務可以給精英客戶優於同業的條件,但是這時候的利差,第一共和銀行還是能有獲利。
而第一共和銀行因為認為菁英客戶的放款風險相對較低,所以不只是利率上面的優惠,也有像是較長寬限期或是額度較高等等的讓利措施。但是這種種措施,是奠基於一個條件,那就是資金取得成本要一直維持較低的水平。
沒想到為了抑制通膨,聯準會的升息來得又兇又猛,不只升息幅度大,升息的速度也飛快,短短幾個月利率就從接近0%暴增到4-5%的等級。
這代表,存款客戶勢必要求存款利率也要拉升到這個等級,否則其他銀行的利率較佳,大客戶就會把大筆資金轉到其他銀行。
第一共和銀行因為之前在低利時期承作的大量抵押貸款,有些提供了前幾年的優惠利率,這導致短期放貸的報酬已經被卡住了,此時資金成本卻被迫提高(因為存款利率上升),導致財務結構失衡。而這樣的財務狀況,讓敏感的富人客戶失去信心,於是又加速富人客戶的資金流出,導致第一共和銀行的存款大幅度流失,流動性的惡性循環下,最終走向倒閉之路
雖然存款流失,還有貼現窗口(延伸閱讀:
貼現窗口是什麼?)這種可以讓銀行借錢的管道,但是第一銀行的問題,不只是短期流動性的問題,而是因為
低利時期,承作的大量貸款,並沒有考慮到短期內聯準會利率升息幅度會這麼大,導致就算跟貼現窗口借錢來解決流動性問題,只要聯準會持續維持高利率,那無論是存戶的錢或是透過貼現窗口借來的錢,成本都高於貸款業務能賺回的利益。
以上這點基本上除非聯準會能夠短期內降息,緩解這個資金成本壓力,否則第一共和銀行的財務體質,就無法改善,客戶投資人無法挽回信心,最終還是會走向倒閉之路。
第一共和銀行跟矽谷銀行倒閉原因比較
矽谷銀行倒閉的原因(延伸閱讀:
矽谷銀行倒閉事件懶人包),
主要是把擁有的存款資產,投入很大比例到長天期固定收益產品,像是債券或是MBS等等,希望獲得比短天期商品更高的收益回報。不過這麼做的同時,卻沒有做利率交換(swap)的避險,導致聯準會快速升息的時候,債券出現鉅額的未實現虧損。
然後因為主要客戶是新創公司,在募資相對困難之際,不只沒有新的存款可以存入,又必須持續燒掉營運資金,也導致矽谷銀行的存款持續流出,最終因為流動性問題,被迫出售那些虧損的債券部位,導致客戶信心危機,最終引起骨牌效應,流動性枯竭,走向倒閉之路。
而第一共和銀行的倒閉原因,如同前面提到的是因為低利時期,大量承作的低利優惠抵押貸款,限制了短期內放貸業務的回報,而資金成本卻隨著聯準會不斷升息而持續上升,最終導致財務結構失衡,一樣引發信心危機,存款大量流出,最終同樣倒閉。
看似兩者倒閉成因有一點不同,一個主要是購買大量的長債,一個則是承作了大量的低息貸款,但最終都走向倒閉。
不過其實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其實倒閉原因是類似的,說到頭來,還是風控的問題。
只是這個風控不是所謂放貸呆帳的問題,而是都預設聯準會的利率政策一定會是溫和的。的確過去幾年長期的低利政策,讓這些銀行高層忽略了利率政策存在陡升的風險,在低利環境下,要創造更多利潤,就只能選擇配置更多的長債或是貸出更多的抵押貸款。
不過後疫情時代引起的高通膨,讓聯準會陡升利率,而這些本來預期聯準會應該維持溫和利率的銀行,資產對應長期利率的避險沒做好,最終就雙雙走向倒閉,另人不剩唏噓。
後續觀察方向
從這兩家銀行的倒閉,我們可以觀察到,似乎美國有關當局,對於銀行的監管法規,還是有點不足,尤其對於利率避險這塊,似乎並沒有嚴格的規範,也導致部分地區型銀行,先後因為陡升的利率政策承受不住而倒閉。
看到第一共和銀行跟矽谷銀行的情況,勳仔自己是認為只要聯準會持續維持這樣的利率水平,那麼區域型銀行就可能還存在未爆彈,就看誰先撐不住了。
不過如同這次事件,由摩根大通吃下了第一共和銀行,未來大型銀行趁機低價吃下這種發生危機的區域型銀行可能性也蠻高的,大型銀行能提供充足的流動性,解決區域銀行擔心的存款流失流動性危機,而且資產龐大,更有能力撐過利率高原期,只要撐過這段期間,本來因為高利率導致的虧損,就能轉成獲利,而且大型銀行也能持續提升市占率,這也是目前大型銀行願意出手吸收的原因之一。
不過話雖如此,大型銀行也不是財力無限,關鍵還是區域型銀行對於利率政策風控沒做好的比例有多少,還有聯準會利率高原期還有多久,這會牽扯到區域銀行的骨牌效應有多大。
接下來聯準會的考驗還是很艱鉅,要在區域銀行倒閉效應開始滾起雪球前,綜合通膨率等等考量,做出利率決策,真的是一份吃力不討好得工作,只能祝聯準會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幫助美國金融業可以安全下莊,這樣身為國際投資人的我們也才能一夜好夢囉。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僅就公開資訊進行主觀分析,僅供投資朋友參考,不應當做投資依據,投資朋友仍然需要根據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作為投資判斷,盈虧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