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錢投資 我們的錢真的夠閒嗎?

2023/03/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Birmingham Northern Rock bank run 2007 from Wikimedia Commons

矽谷銀行倒閉事件

2023年3月10日,發生了自2008金融風暴後的銀行倒閉案,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簡稱:SVB) 是美國第16大銀行但在遭遇擠兌事件之後宣布倒閉。
銀行收到客戶存款之後會約定支付利息,銀行再把收到一定比例的錢拿去放貸賺取中間的利差,如房貸、信貸、企業貸款,也有部分的錢拿去用做投資金融商品,如股票、債券,所以當有大量存款客戶要在短時間內領取的時候,銀行如果沒有足夠的金額可供提領,引發銀行倒閉的破產事件就是擠兌
一般來說銀行受到政府監管,自己企業的經營績效,借出去的錢都會去審核,做的投資也都是相對保守的,那矽谷銀行怎麼還會倒閉?因為美國擔心新冠疫情對於經濟造成影響,不斷降息且不斷購買美國國債的資金量化寬鬆政策,市場上的資金也流到矽谷銀行,矽谷銀行將這些大部分存款拿去購買長期的美國國債,這兩年為了打擊通膨不斷調升利率,會使之前買的較低殖利率債券帳面價值虧損,因為新債的殖利率是比較高的,如果沒有大筆存款被提領,那矽谷銀行也不會倒閉,畢竟債券到期後錢還是會連本帶利拿回來的,但就剛好遇到不斷升息的時期,客戶有資金提款需求,可提領現金資產、短債、股票等資金也不夠因應時,只能認賠殺出長期債券最終導致破產。
這五年間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變化

事件反思與啟發

我們自己在投資的時候,一定是要扣除必要開銷之餘的錢用來做為投資用途,如此心態才會比較正常也更能長期投資,享受經濟成長的投資收益,銀行投資美國國債已經是一個很保守穩定的投資了,但是還是多種因素下,最終導致不好的結果,那我們個人認為穩定的投資如大盤ETF、房地產等,天有不測風雲,可能也因為有忽然的資金需求,又剛好市場的價格又位於你投資成本之下,長期再穩定的投資若沒有評估好自身風險預留一點資金,也可能導致賠錢的下場。
股票資產有股票質押貸款,房地產可以申請寬限期或是增貸,但是我們如果都把這些臨時有資金需求的手段,早已經把錢拿出來也壓注在認為有賺錢機會的投資項目中,長期投資效益再怎麼穩定再怎麼好,萬一中間有什麼狀況只能賠錢出場就不好了,我們做人要留點餘地,投資也是。
台灣有財政部會同中央銀行共同出資設立的中央存款保險公司,自民國100年1月1日起,每一存款人在國內同一家要保機構之存款本金及利息,合計受到最高保額新臺幣300萬元之保障。
另外提一下台灣存款保險在同一家銀行有300萬額度,或許也可以思考銀行如果倒閉的風險,一家銀行就不要超過300萬元(台幣+外幣+利息),希望我自己也有好幾個300萬元的需求去分存各間銀行。
18會員
5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