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紀錄片

今天跟訪政大雄鷹籃球隊的紀錄片拍攝。
紀錄片開拍至今,已是第三次拍攝,前兩次原也允諾要來,但身體狀況實在不允許,加上拍攝的內容多是上課、重訓的影片,互動的內容不多,也就遺憾缺席了。
今天身體情況感覺較好,便如約到了如今對我來說似乎遙遠不已的政大。
今天的主要內容是訪問三位教練團的主要成員。他們坐在體育館外大樹下的階梯,整個攝影團隊忙碌布置攝影機,打光板,側拍機,光是前置作業,就耗去了將近半小時。
我站在樹蔭下,轉頭看這座我參加了三次畢業典禮,但已整修得煥然一新的體育館,覺得什麼事情其實都註定好了。6年前,姜豐年學長宣布捐贈一支籃球隊之前,尹衍樑學長剛捐款重修體育館。若沒有這新場館做後盾,從無到有的政大籃球隊,想必更難跨出第一步。
三位教練早上勉強湊在一起拍了一個多小時的户外訪談,其實他們各有緊湊的教學行程,所以下午的訪談得一切為二,在籃球隊室裡進行。而且兩段訪談之間有2小時的空檔。
「這兩小時要幹嘛?」攝影師問。
「拍獎盃啊。」導演說。
第一段訪談結束,助理開始動手布置場景。為了拍出大力神盃的光彩奪目,用黑布架設背景,熄掉室內燈光,全部靠打光。
我原以為這靜物拍攝,大不了花半小時吧,結果光是燈光調整,就耗了將近一小時。於是,一個可能出現在片中僅只2秒的鏡頭,在導演、助導、攝影師、燈光師與兩位助理的合作下,整整2個小時收工,無縫接軌下一段球員總監訪談。
這其實只是一支30分鐘的紀錄片,今天一整天的拍攝,每個段落出現在片中的長度很可能不到2分鐘。紀錄片原來這麼耗時費力,我這門外漢總算見識到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球隊總教練和球團總監在各自的訪談段落裡都被問到,政大雄鷹是不是在進行一場學生球隊的實驗,兩人異口同聲說,這不是實驗,而是學生球隊的本質。「學生球隊」由「學生」組成,所以每一位球員都應該以「學生」的身份為優先。政大希望做的,不過是以自身成功的經驗,喚起更多人反省學生運動的本質。
有他們的這一句話,已被戲稱為「宇宙政大」的政大雄鷹,無論能不能創下四連霸的歴史紀錄,都足以在大專籃球史上留名了,我覺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喜歡閱讀,喜歡寫字,喜歡用文字與影像拼貼回憶光影。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靜靜讀一本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