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是中性的

經驗是中性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在整理老師2016年7月份的錄音檔,當時就到老師在講《金剛經》,有講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時我就想到,一個古印度國王的故事。

raw-image

故事內容是這樣的:

表演的魔術師說:國王我接下來要表演一個魔術,可能會對您有些冒犯,希望您能赦免我!我才能做這個表演。

國王回答:好!沒問題。

於是魔術師開始變魔術。國王他看到外面有一匹馬,他就追過去,騎上那一匹馬,那匹馬飛了起來,把他帶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然後,到了那個地方之後,他找不到路,他遠遠看到有炊煙,走過去看到一個中年婦女,長得還滿標緻的,向她問路,找不到路就暫住在她那邊。

一天、二天、三天、四天,結果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他們就在一起了,結婚生了九個小孩。也養了幾頭羊,羊要餵飽這九個小孩,真的很困難。

所以,小孩過的很痛苦,做父母的看到小孩痛苦,他也很痛苦。小孩一個接著一個,要死的時候,他非常痛苦就一直哭、一直哭。哭著哭著,突然間醒了過來。

醒過來之後,他還在他國王的位置,看著魔術師;魔術師告訴他,國王:這個表演你還滿意嗎?

國王生氣:你怎麼可以這樣?編這個夢境給我!說著說著自己又哭了起來。

魔術師說:國王!您只是閉上眼睛,睜開眼睛,沒有多久。剛剛倒的那杯茶,都還沒涼耶!

我記得,老師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他說:我們為什麼再度的被出生?為什麼要用這個身體經驗人生?我回答說:我不知道?

師:為了經驗而來。

我:為了什麼經驗而來?

師:你為了經驗痛苦、經驗快樂而來啊!你經驗它,然後,你超越它,那個經驗就會變成中性的。

raw-image

師:如何超越?就好像鴨子在水中,但是卻不會沉下去。你在業力當中,但是卻不會被業力所蒙蔽。所以,當你超越了之後,你的轉變就會以中性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一切事物的發生。

我們面對人生,所有的苦樂,我們都要去經驗。樂的經驗,我們要去經驗它,苦的經驗也要經驗它,然後,從經驗它的過程當中超越它。

苦的經驗,它包括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舉個例子來說,像愛別離。在『雜譬喻經』裡,佛陀曾經說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媽媽死掉了小孩,她非常的難過,一直哭、一直哭,到處找人希望能夠讓她的小孩復活。有一天她找到了佛陀,佛陀就跟她說:可以!我幫妳的小孩復活!

但是,首先妳去城裡面去問,哪一個家裡沒有死過人?如果有一戶的家裡沒有死過人,我就用我的大神通,幫妳的小孩復活。

結果問一問,每個家裡面都有死過人,不管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有人死過。

最後,這位媽媽沒有找到,所以說她就放下了。因為她發現每一個家庭,都會經驗過愛別離。最愛的人都會離開她,這就是愛別離苦。

其實,我也已經快70歲了,我現在要經驗的,就是老苦、病苦、死苦。

但是,我知道,我只要帶著中性客觀的角度去面對它,把重心放在當下就可以了。

avatar-img
我啊!走自己的路的沙龍
14會員
8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因為,昨天晚上下雨,所以,早上起來時看到地面上,還有些濕濕的。太陽出來,氣溫就回升些,不那麼冷了。 家附近的地形是有一些坡度,由北到南是下坡。我平時運動的時候,大多數是往南走,所以,去程是走下坡,回程的時候就走上坡。 昨天跟朋友聊天時,他說我走的方式不大對。因為,去程是運動的開始,要走上坡,而回程的
有一天我在上課的時候,我們老師突然問我,你幾歲了。然後,我就回答68。老師就說那再兩分就70了。我說對啊! 老師就說:哦!這樣子,那好吧。我寫一首70歲的自己,送給你好了。我說好啊!老師寫一首歌送我,真的很不錯。 那老師就問我,就是一些重點這樣。然後,他就把我的平時的生活狀態,還有我的修煉狀態,幫我
看到孩子在臉書的動態PO出『靜觀』這兩個字,這時我就聯想到上課時,老師有講到『淨觀跟不淨觀』。雖然『靜』跟『淨』,這兩字是不一樣的。 老師說以修法來說,年輕的時候到底要修什麼?年紀大的時候要修什麼?為什麼有的人沒有辦法解脫,有的人可以解脫。 其實來說這兩個東西,同時都要修,第一個叫做淨觀,第二個叫做
最近疫情的關係,也沒有辦法出去行腳,因為要保持運動,所以,就到我們家附近的豐富公園去走一走。 那這種在運動時,又帶有覺知的走一走,在禪宗的裡面叫做動中禪。那何謂動中禪?動中禪是一種動的禪修,它是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心念;從放鬆身心、注意呼吸開始,繼而舉手投足,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說話時
跟遠在美國的媽媽視訊聊天,她說她最近都在抄寫心經,因為妹妹買了幾本給她寫。我跟媽媽說你好厲害,已經92歲了還有辨法寫心經,真是令人佩服。 這時就想到心經裡面有一段內容,最近上課的時候老師有講過,我有一些地方不懂,所以我就在上課時請法。 師: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如何活著的時候進入空性。約書亞所說的「眼
最近在找資料,所以將以前的教材拿來看,就看到這一段,如此的寫著: 『在愛中創造豐足──看見內在的豐足,你便能咀嚼這一刻的幸福。』 你必須檢測自己的資產──關係資產、健康資產、經濟資產、心靈資產及智慧資產。你需要重新檢視,究竟,你現在是資產大於負債?還是負債大於資產? 若是你的負債大於資產
因為,昨天晚上下雨,所以,早上起來時看到地面上,還有些濕濕的。太陽出來,氣溫就回升些,不那麼冷了。 家附近的地形是有一些坡度,由北到南是下坡。我平時運動的時候,大多數是往南走,所以,去程是走下坡,回程的時候就走上坡。 昨天跟朋友聊天時,他說我走的方式不大對。因為,去程是運動的開始,要走上坡,而回程的
有一天我在上課的時候,我們老師突然問我,你幾歲了。然後,我就回答68。老師就說那再兩分就70了。我說對啊! 老師就說:哦!這樣子,那好吧。我寫一首70歲的自己,送給你好了。我說好啊!老師寫一首歌送我,真的很不錯。 那老師就問我,就是一些重點這樣。然後,他就把我的平時的生活狀態,還有我的修煉狀態,幫我
看到孩子在臉書的動態PO出『靜觀』這兩個字,這時我就聯想到上課時,老師有講到『淨觀跟不淨觀』。雖然『靜』跟『淨』,這兩字是不一樣的。 老師說以修法來說,年輕的時候到底要修什麼?年紀大的時候要修什麼?為什麼有的人沒有辦法解脫,有的人可以解脫。 其實來說這兩個東西,同時都要修,第一個叫做淨觀,第二個叫做
最近疫情的關係,也沒有辦法出去行腳,因為要保持運動,所以,就到我們家附近的豐富公園去走一走。 那這種在運動時,又帶有覺知的走一走,在禪宗的裡面叫做動中禪。那何謂動中禪?動中禪是一種動的禪修,它是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心念;從放鬆身心、注意呼吸開始,繼而舉手投足,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說話時
跟遠在美國的媽媽視訊聊天,她說她最近都在抄寫心經,因為妹妹買了幾本給她寫。我跟媽媽說你好厲害,已經92歲了還有辨法寫心經,真是令人佩服。 這時就想到心經裡面有一段內容,最近上課的時候老師有講過,我有一些地方不懂,所以我就在上課時請法。 師: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如何活著的時候進入空性。約書亞所說的「眼
最近在找資料,所以將以前的教材拿來看,就看到這一段,如此的寫著: 『在愛中創造豐足──看見內在的豐足,你便能咀嚼這一刻的幸福。』 你必須檢測自己的資產──關係資產、健康資產、經濟資產、心靈資產及智慧資產。你需要重新檢視,究竟,你現在是資產大於負債?還是負債大於資產? 若是你的負債大於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