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聽我朋友說,她先生常常跟她說,我娶這個老婆,是來做什麼用?(用台語陳述)。當她常常,聽她先生這麼說的時候,她認為,一定有哪方面自己做得不好,她先生才會這麼說。接下來,她開始常常的進行自我審視、自我審判。
然後,我聽我朋友,這樣跟我訴苦的時候。就想起了,在奇蹟課程的時候,有談到罪咎的概念。
也就是一個人升起罪咎的想法的當下,審判便開始進行了。它本身是一體兩面的東西。「罪咎」,現代的語言叫做「罪惡感」。
我們內在,如果開始自我審判,便會升起罪咎。因為,常常自我審判,你就會不斷的升起罪惡感。
為什麼會有人,常常習慣性的自我審判?
因為,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規則。例如,交通有交通的規則,買賣有買賣的規則,連吃飯都有它的規則。
出生之後,父母教導我們,很多生活的規則。學校也在教我們,怎麼樣的去遵守這些規則。
所以,你會發現,在台灣開車要靠右,靠左就逆向了。如果,我們在英國跟日本開車靠右,那也就是逆向,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在臺灣,有臺灣的交通規則。在英國、日本,有英國、日本的交通規則。
我們租房子給人家,我們要訂定租賃合約,也要符合租賃契約,這就是規則。
更細微的,沒有訂定的規則。例如,我們上捷運搭電梯,盡可能靠右,左邊留給趕時間的人走,這也是一種無形的規則。
還有在捷運當中,也不能吃東西,喝東西,這也是坐捷運的規則。
所以,我們的生活,是活在規則當中。但是,這僅僅是外在的規則,我們還有內在的規則。我們內在的規則,其實不會比外在的規則更少。
我們常常覺得嫁了先生,就要成為一個好太太,我們自己就有許多好太太的規則。生了小孩,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好媽媽,我們內在也會給自己,定了一個好媽媽的規則。
我們侍奉公婆,我們要成為好媳婦,我們也有一個好媳婦的規則。面對兄弟姐妹要和睦相處,我們也有兄弟姐妹相處的規則。
我們為人處事,也是要遵循自己的原則,我們才覺得自己不會對不起自己。
所以,當我們的內在覺得,我們的行為跟這些規則有衝突,我們就會自動的,進行一種審判的行為。
所以,我們容易把自己定罪,形成罪咎,造成罪惡感。而罪惡感的形成,是我們內觀當中,必須要看見的地方。
一般來說,我們罪惡感形成之後,就造成一種愧疚的情緒、對自己失望的情緒,甚至生氣,然後自責等等。可是,這些情緒對我們,它是一種珍貴的資糧。當然,我們可以稱它「觸機」。
所以,當我們這個情緒出來的時候,我們透過情緒,所帶給我們的「觸機」,我們就可以進行內觀。去看見我們內在的規則,並且,把我們內在的規則拿掉。
拿掉規則,可以讓我們自由。所以,情緒是「觸機」,當然情緒也是一份禮物。
我曾經看過一個禪宗的故事,叫做《斷臂求法》。
達摩祖師,在河南嵩山少室峰面壁,在那裡一面壁就是九年。這期間,有一位青年叫做慧可,來參拜達摩祖師,請問佛法。
那一天正是寒冷的嚴冬,大雪飄飄,慧可立在達摩祖師的座前。皚皚積雪已經高過他的膝蓋了,達摩祖師還是閉目不語,慧可仍然耐心地等著。又經過了很久,達摩祖師終於睜開眼睛問道:「你老是站在這裡做什麼呢?」
慧可回答道:「弟子想來求祖師開示佛法。」達摩祖師聽後就回答說:「諸佛求道,為法忘軀,你用怠慢之心怎麼可能求得無上的大法呢?」
慧可一聽此話,就用身邊的戒刀把一隻手臂砍斷,再把斷臂呈給達摩祖師說:「弟子以此誠心乞求祖師開示。」
達摩祖師知道慧可,是可造之材,就說:「你斷臂求道究竟求什麼道?」
慧可禪師就回答道:「弟子心不安,求祖師為我安心。」
達摩祖師大聲喝道:「把心拿來,我為你安心。」
慧可一聽愕然,說道:「弟子找不到心。」
達摩祖師微笑說:「我已經為你將心安好了。」慧可禪師至此終於豁然大悟。
那個心不能安,其實,就是我們的罪咎。而罪咎這個規則,是你自己制定的。你拿不出來,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
你只是為了,你自己所制定的,那些不存在的規則,而感覺到有罪咎。
所以,這幾年,在課程當中,慢慢學會如何運用情緒,所帶給我的「觸機」,來進行內觀。
我記得在課程當中,老師有分享一段,大珠和尚曾經說過的話。他說,「無煩惱,不成菩提」。
如果,我們人生沒有這個煩惱的「觸機」,讓我們進行內觀。我們沒辦法看見,其實,我們有那麼多的內在情緒,以及內在規則。
當我們看見,內在的情緒跟內在的規則。我們就可以,從內在的情緒跟規則當中解脫。
所以說各位,真的,當有煩惱的時候,先不要情緒化。我們先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跟我們的內在的規則相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