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台灣的平價小車市場究竟到哪裡去了?

不知你可曾注意到,如今台灣乘用新車市場B-segment以下的平價選項已所剩無幾,然而對照目前大環境經濟條件,理論上應該是這類車款要大放異彩的時刻,那麼造成此等反差的背後原因究竟為何?難不成大家普遍都口是心非,「嘴上說沒錢,在家狂數錢」?透過本文筆者將分享自己的看法,或許事實跟你想像中完全不一樣。
整體平價小車市場現況及回顧
文章一開始,筆者就來盤點現今台灣B-segment以下,並且入手門檻不超過70萬元的乘用新車名單,而最終主要可得到Kia Picanto、Hyundai Venue、Suzuki Ignis、Toyota Vios及Toyota Yaris共5輛車款,且值得留意的是,Vios、Yaris兩輛車的世代嚴格來說已相對老舊。經過一番「點兵」之後,不難發現台灣時下平價小型乘用車市場的選項已寥寥無幾,而若是將新車銷售數據納入參考,則嚴格來說也僅有Yaris相對突出,難道台灣平價小車市場向來都如此低迷嗎?其實不然!
我們將時光倒回至2000年代,在Toyota Vios、Yaris登台之前,當時諸如Nissan March、Toyota Tercel、Suzuki Solio等小型車款可都算是路上常見的「熟面孔」,即便到了2010年代,B-segment以下乘用級距除了Honda City、Ford Fiesta及Hyundai Verna等國產車款相繼入市,就連進口區塊也包含Skoda Citigo、Peugeot 107、Suzuki Alto及Hyundai i10等選項紛紛插旗,與現況對照下,變化之大已無需贅言。
▲現階段在其它先進國家,小型車款除了依舊保有一定能見度,選擇也相對多元,然而這類級距於海外市場主要肩負的「責任」以代步居多。
雖然前述提及的車款當中,部份選項可推測應為受到後續改款產品設定等因素而無緣導入,但對於不少「作品」來說,陸續淡出台灣車市的主要原因其實很單純,就是沒有市場!平價小型乘用車之所以現今在台灣不再受多數消費者喜愛,或許有些車迷會覺得主要原因為售價偏高,導致與部份C-segment級距產品相較欠缺明顯誘因,但筆者認為這樣的說法有些倒果為因,具體關鍵其實在於大環境經濟及使用習慣轉變2部份層面。
▲上方表格分別為約莫2010年代,台灣汽車駕照及自小客新領牌數的變化,可發現具備駕駛小客車資格的消費者持續上升,市場規模長期來看亦呈現先成長後趨於穩定的態勢,而透過「人」與「車」兩項背景值已幾乎能確定,造成平價小車銷量下滑的原因,並非台灣車市萎靡不振。(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總局)
「資源集中」才是平價小車不再受青睞的根本原因
透過前面內容我們已初步了解,如今平價乘用小車級距在台灣的處境,接著筆者就來逐步拆解,造成新車市場銷售板塊挪移的背後因素,而這部份我們同樣先讓數據來「說話」。
(資料來源:交通部統計處)
上表為筆者彙整近10年台灣自用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所得到的數據(該調查每2年執行1次,2022年資料需待2023下半年公佈,因此現階段最新數據仍為自2020年往前回推),而觀察各項資料的長期變化後,我們大致可歸納出幾項小結。
首先,未滿30歲的自小客車駕駛人比例大致呈現下降趨勢(2020年有感反彈推測可能與COVID-19疫情有關),其次有接近5成的使用者每週開車5天以上,而逾8成使用者開車目的不脫通勤、接送親人小孩及休閒,另外逾8成的自小客車駕駛仍兼用其它運具(其中以機車佔最大宗,比例逾75%)。此外,擁有2輛以下自小客車的家戶佔比大致持平(但若僅鎖定擁有2輛自小客的家戶佔比則呈現下降,整體平均值自2010年每戶1.6輛減至2020年每戶1.5輛),而整體車內乘載人數略顯增加(2020年可能受COVID-19疫情影響有所下修),最後即不到半數比例的使用者假日時車內乘坐2人以下。
▲平價乘用小車現階段在台灣的主要「流向」之一,即租賃市場或公務用途。
根據上述小結,我們可再進一步分析出具體消費行為。首先即多數年輕人逐漸不再將買車/玩車視為一種必要或享受,另外已愈來愈多消費者為基於通勤或家庭因素等實質需求而用車,而最重要的部份,即台灣人用車習慣有朝向「資源集中」的狀況(從每戶平均擁有車輛及車內乘載人數變化可看出),白話來形容就是每戶家庭擁有的小客車數量逐步縮減,往共享趨勢發展。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筆者認為主要原因與多數民眾的實質消費能力下降具高度關聯,而隨著「資源集中」趨勢當道,勢必將導致每輛車所需負擔的用途(場景)更多樣化,也就是說現今消費者要嘛根本不買車,一旦決定買車即多出自實質需求,並傾向鎖定「多用途車款」(即一般口語形容的休旅車),這就是為何大環境經濟愈差,台灣平價小車市場隨之萎縮的根本原因!
▲在現今台灣主流市場正朝向一車多用趨勢發展的情況下,所帶來的「副作用」便是消費者對空間愈來愈錙銖必較,登門賞車時凡是空間大的選項,還沒試駕就先贏一半,反之則比較難獲得青睞(除非市場定位相對特殊或具其它難以取代的亮點等)。
▲台灣目前所販售的小型車款有往精緻化、個人取向發展的趨勢,除了瞄準相對重視主觀喜好的消費者,少數能負擔多輛汽車的家庭也不乏入手做為代步使用。
「機車」為平價小車銷售板塊挪移後的主要受惠者
看到這裡或許有些網友會萌生一個疑問,台灣家戶平均小客車數呈現遞減,某種程度來說也大致可看做「運力下降」,而基於台灣民眾出行仍多仰賴私人運具,且近10年來人民外出的比例/行為似乎沒有太大改變等前提下,理論上應該要有其它交通工具進駐「填補」,那究竟是什麼代步工具頂替平價小車的角色?答案其實在先前內容已隱約提及,正是多數人應該能猜到的機車(含大型重機)。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總局)
(資料來源:交通部統計處)
上表分別為主要橫跨2010年代台灣新領牌機車數量,以及筆者彙整台灣機車使用狀況調查所得到的數據(該調查原則每2年執行1次,期程與自小客車相同),在觀察各項資料的變化趨勢後,大致可歸納出以下小結(這裡需先提醒的是,機車、汽車使用者2大統計母體應為部份重疊,也就是擁有機車的族群不必然會持有汽車,反之亦同)。
首先,台灣機車新領牌數自2010年即大致一路攀升,雖然2018年出現相對明顯的回檔,但整體市場買氣仍優於2016年,且隨後至2020年間再度持續走揚,另外回顧近10年的市場增幅,表現明顯較小客車來得優異。使用者年齡分佈方面,小於30歲族群的比例於2009~2014年期間明顯下降,隨後至2018年約莫持平,而2020年有感上升的原因推測可能與COVID-19疫情有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整體變化趨勢與汽車族群大致相仿,但比例顯著高於汽車。使用頻率部份,7成以上機車族每週至少5天會騎車,而除了佔比仍逐步提升,與汽車相較亦明顯高出一截,另外單人騎乘依舊為主流,只是比例呈現些微下降趨勢。
▲台灣為名符其實的機車王國,而近年來大型重機能見度有持續升高的趨勢,另外根據2020年調查結果顯示,大型重機用於休閒娛樂目的之比例高達61.3%。
替代運具使用方面,近8成機車族有兼用其它交通工具,其中以自小客佔6成左右為最大宗,然而與自小客群體對照下比例有所落差,簡單來說自小客使用者多會將機車當做另一種出行選擇,但機車使用族群相對不見得會將自小客視做出行備案。用途部份,7成左右機車族騎車目的為通勤、購物,與自小客車對照之下,承擔接送親人小孩、休閒2項功能的比例相對較低。最後即堪稱關鍵的每戶擁有機車數,從表中可看出擁有0~3輛機車的家戶比例大致呈現下降趨勢,而整體平均值則自2011年每戶2.1輛增至2020年每戶2.3輛,也印證先前筆者的推論,即機車正是平價小車市場萎縮後的主要受惠對象。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整體來說汽車比起機車更能負擔休閒用途,结合先前提及的「資源集中」趨勢,再次印證為何休旅車現今會蔚為主流。
總結本文內容,其實筆者認為未來短期內台灣平價小車市場難以有明顯變化,雖然該級距尚不至淡出台灣車壇,但能夠「翻身」的機率亦頗有限,因除了得仰賴大環境經濟狀況改善之外,長期以來汽車在台灣依舊不是最主流的代步工具,也同樣為平價小車相對不易受到消費者重視的關鍵之一。另一方面,因汽車工業現階段大致仍以規模決定「說話」的份量,雖然台灣對於汽車管理並未實施限購/限行,但客觀來說市場的確不算大,一旦消費喜好改變,則容易衝擊特定級距的產品多樣性,實為難以擺脫的宿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